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2020-12-23 04:47康子才程丽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30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抑郁症

康子才 程丽霞

【摘要】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我院近三年收治的18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参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两组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和健康调查简表(SF-6量表)评分比较,研究组的EPDS评分和SF-6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里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发展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高复发性精神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沉,思维迟缓,同时患者的行为和认知也发生变化。抑郁症复发率和自杀率较高,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经济负担加重,社会危害性极大。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机体、心理、社会环境等[1]。因此认知行为疗法及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对抑郁症患者采用了认知行为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筛选出我院近三年诊断为抑郁症的180例患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2],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90人,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8~69岁,平均46.5岁;研究组90人,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龄20~68岁,平均48.7岁。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持续治疗6周,认知行为疗法包括为患者安排每日计划,分配适当量的家庭作业,帮助患者填好功能失调性想法记录表和自我检测表。并且对患者的消极想法和认知行为进行评估,帮助患者利用合理积极的想法代替负面消极的想法,促进与患者间的交流增强患者认知行为的改善。而研究组则是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具体程序:(1)搜集临床资料,探索患者心理行为问题,包括问题的表现、病因和相关因素。(2)分析确认心理行为问题,制定相关心理护理干预计划。(3)实施干预方法,具体为主动接触患者,了解其基本需求,通过温和亲切的语言表达对患者的支持和关心,交谈中注意倾听,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帮助患者重新树立信心。了解患者个人爱好,组织并鼓励患者参加各种文娱活动,用实际病例去说服患者,教会其正确对待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帮助其树立健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良好心态,达到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恢复。在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层面上的支持和鼓励,协助患者调试好心理状态,此外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教育,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关心和帮助[3]。同样干预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应用爱丁堡抑郁量表 (EPDS) 对两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抑郁情况的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抑郁越严重。应用SF-6量表对两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得到的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t检验,P<0.05表示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

经EPDS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自身比较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SF-6评分比较

经SF-6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自身比较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3 讨 论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甚至会出现自杀等行为,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呈增长趋势,为人类的头号心理杀手,实际自杀率也较高。同时患者的行为和认知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临床上常常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消除患者低自尊、长久存在的无价值感,但缺乏实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无法真正根治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疾病仍然根深蒂固,亲友如履薄冰,经济负担较重。本文中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通过主动了解患者需求,制定和实施相关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护理人员通过组织、鼓励并陪伴患者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可密切观察患者心理行为动向,实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幫助患者振作起来,避免意外发生。心理干预旨在于解决积“压”成疾,倾听患者表达痛苦和吐露心声,在为患者提供安心,整洁,舒心环境外,平等、热情的接纳患者,给予患者一定的安慰和劝解,帮助其解决现实的困难,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明确生活的动机,消除二分法思维(非此即彼)、个人化(揽错于己)等,增加患者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由负面厌世情绪转变为积极向上,从而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研究组EPDS评分和SF-6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采用单一的认知行为疗法更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恢复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健康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宝民.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学,2017,12(2):25-27.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3] 叶百维,邱大宏,刘月霞,等.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对抑郁症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5):168-170.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抑郁症
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研究
认知行为干预在口腔拔牙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