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姣
摘 要:高效课堂,是众多教师热议与研究的话题,这也是新课改中“少教多学,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如何权衡“教”与“学”的课堂时间比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最好的学习状态,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成为众多教师的教学难题。以“倍数与因数”一课为例,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快速、愉悦地掌握教师传授的课堂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探索中,更有兴致去探究数学规律、概念意义等,这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永远的追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呢?
一、重视课前教材分析,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随着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在朝着更科学的方向改变。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对教材内容认真分析,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在教学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再根据本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使用最为适合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以“倍数与因数”一课为例,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学理论知识的开始部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它的数学概念,是对“数”本质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刻画,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约分、通分以及今后继续研究数学理论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以往教学中,“倍数与因数”多是从数学概念本身,用定义的形式,教师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课堂讲解(除法—整除—倍数与因数)。这种数学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不需要学生借助原有的经验自主构建,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正的理解。新课改教材中,学生借助操作想象活动,并根据先前知识经验进行“以例规例”,即以正确的范例规范学生原有的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牢固的、生动的、有意义的。
二、变“关注结果”成“对话生成”,是课堂高效的路径
高效课堂,并不是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给学生灌输更多数学概念、学习方法、理论知识等,过度重视学生课堂的学习结果与成绩,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与枯燥感。数学是严谨和抽象的学科,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用生活中直观的事物去引出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自己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探索学习过程。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内化,与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产生联系,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有帮助。以“倍数与因数”一课为例,要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并不难,关键是找全(因数的个数),这里就出现了如何高效地处理课堂教学问题,是把方法直接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迫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实践过程,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方法、解决问题呢?很多高效课堂教学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探究数学的方法,从而解决数学的问题。课堂高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探究方法,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这才是课堂高效教学的主要路径。
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探索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与神奇,是课堂高效的续航动力
数学尽管严谨和抽象,但它却有其独特的魅力与神奇,它并不枯燥乏味:它有概念广泛却不失统一的神奇;看似杂乱却不失逻辑的魅力,一些数学家穷其一生都在钻研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数学自身的趣味特点。学生在构建倍数与因数概念的过程中增进对“数”的理解,感悟到有序思考的方法,同时也理解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在找因数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完美数”(一个数恰巧等于不包含本身的所有因数之和,如6=1+2+3)“相亲数”(两个正整数,彼此不包含本身的全部因数之和与另一个数相等,如220与284互为相亲数)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到数的魅力以及数与数之间神奇的规律,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求知、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今后的求学中有持续学习数学的动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重视课前教材分析,明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目的,把握本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与神奇。这样,才真正做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育理念,这对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參考文献:
[1]王京秀.精心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备课[J].学周刊,2013(10).
[2]韩子学,韩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