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品牌观察
“兔兔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面对这一直击灵魂的拷问,四川人会毫不留情地击穿幻想:当然是因为好吃!四川人爱吃兔子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其实吃兔并不是他们的专利。兔肉因为营养、易得,很早就被先辈们列入了“好吃名录”。据悉,中国人吃兔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那时兔子是一种难得的“野味”,如今却已经跟鸡鸭鱼猪牛一样,是稀松平常的肉食。
近年来,不少人盯上了兔肉生意,有人做主题餐馆,有人打通产业上下游,将兔肉像鸭脖一样零售化。更多人却认为,吃兔太小众,很难走出四川成为全国性爆品,但笔者却认为大可不必那么绝对。最开始牛蛙只是长沙夜宵摊上的一道口味菜,小龙虾只是属于江苏盱眙的十三香小龙虾而已。消费者对这些食物都曾经“爱搭不理”,但现在牛蛙餐厅、小龙虾馆在全国遍地开花,一度成为餐饮爆品。谁说兔肉没有這种可能呢?
吃兔还得看川渝
兔肉肉质爽滑有嚼劲,而且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被称为“荤中之素”。目前四川、重庆、广东、福建等地是主要的兔肉消费地区,有传统的兔肉消费习惯。近年来,北京、内蒙古等北方城市的兔肉消费也在快速增加。但就现阶段来说,吃兔还是得看川渝。
1.唯有川菜能征服兔肉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统计,2016年四川共销售了近3亿只兔子,占全国市场近7成之多。
按说,我国养殖产出兔肉的不止四川一省,山东、江苏、河南也是养兔大省,但为何偏偏只有四川人吃兔这么生猛?这跟兔肉的特性有关。兔肉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有一个缺点——“寡淡无油,缺乏风味”。也就是说兔肉肉质紧,缺少肥肉,清炒嫌肉柴,红烧缺油水,煲汤又欠鲜美,找到合适的吃法并不容易。鲁菜和淮扬菜的做法都很难将兔肉做好吃,唯有重油、好用香料的川菜做法,能够掩盖住兔肉的寡淡和草腥味,做出香辣适口的兔肉。正因如此,四川厨子大多是做兔肉的一把好手,不管是炒、焖、烤、凉拌,还是下火锅、干锅,他们可以把兔子从头到脚到内脏,用不同手法做出来。
在川渝地区,吃兔已经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文化,四川人更是出了名的“吃兔小能手”。一只小小的兔子到底有多少种吃法?对四川人来说,“兔子身上有多少个部位,就有多少种吃法。”而且他们还分派别,自贡人善做冷吃兔、干锅兔、姜丝兔丁,泸州有亦火锅亦干锅的跳水兔,南充的手撕烤兔是一绝,广汉有缠丝兔,雅安有诱人的麻辣兔腿,成都人则尤爱麻辣鲜香、吮指吸髓的兔头等。
2.现象级的兔肉品牌还未出现
有了全民爱吃兔肉的消费基础,川渝地区也自然衍生出了全国最密集的兔肉餐厅。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成都以兔肉为主题或者含兔肉的餐厅超过5000家,重庆也有1500多家,但这些餐厅多散落在街市边,以口味见长,专门做兔肉的连锁品牌屈指可数,规模也不大。
四川最为知名的兔品牌要数“双流老妈兔头”,1993年创立,现在已经有27年,只可惜门店数量不多,只有4家店。虽然双流老妈兔头在成都的街巷随处可见,但据了解,正宗的在成都仅一家,另外北京有3家。其他的“双流老妈兔头”,其实都是山寨的。
另有专做兔肉火锅的芭夯兔,创立20年,在全国有180多家门店,一年累计消耗兔子2000万只。主打手撕烤兔的嗨岛兔,采用小吃线下堂食+食品零售模式,在全国有60多家门店。一个叫兔入江湖的品牌则切入市场缺兔肉主题餐厅的空白,以年轻人的视角打造餐厅环境、设计菜品,目前正在全国拓店。在重庆,“老来福·酸汤兔”品牌靠一道酸汤兔树立起20年口碑,今年冲上了重庆必吃榜,可见非常受欢迎。
而在北上广深等其他城市,通过大众点评搜索兔类餐厅,结果是大部分城市兔子宠物店要比兔类餐厅多得多。由此可见,吃兔在川渝以外的地区确实还没有普及。在川渝以外的城市,兔肉多是以主打菜的形式出现在川菜馆中,外地人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些川菜馆尝鲜兔肉。麻辣口味的川菜系早已经覆盖全国,占据了很大的餐饮市场份额,而兔肉菜是川菜的特色菜式,依附于此向外推广,也是非常大的优势。
在食品零售方面,兔肉具备和周黑鸭、绝味食品同样的产业价值,只是市场空间还待进一步开拓。重庆的阿兴记从餐饮行业跨行进入肉兔养殖以及兔肉零售产业,打造了“嘟嘟兔”、“伊拉兔”、“兔优”等兔肉食品品牌,通过商超、门店、餐饮等多渠道销售。此外,乐山“哈哥”兔、自贡“冷吃兔”等兔肉食品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错。
总的来说,兔肉品类目前还没有现象级的品牌出现,在川渝有巨大市场,外省兔肉消费比例虽在增加,但还是仅限于川渝的特色美食,川渝以外尚未普及。
兔子如何走出四川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兔子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宠和玩的。要使“吃兔”被大众接受,首先要改变的是这一消费者认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笔者认为,要从市场教育、品牌塑造、营销推广上狠下功夫。
1.看准年轻人的口味需求
川菜里兔肉的做法有几十种,从兔头到兔腿到内脏都有相应的吃法,但这些吃法和菜式多没有经过包装,略显粗糙原始。可以将这些兔肉菜式结合典故和产生背景,以故事形式做包装,传达给消费者。
也可以结合年轻人的口味和消费习性,开发更多的菜式菜品。如兔入江湖这个品牌就将兔肉和其他热门菜品如甲鱼、牛蛙搭配,组合成新的爆品,并为这些菜式取了好听的名字:甲鱼和兔肉组合叫“龟兔赛跑”,牛蛙和兔肉组合叫“美蛙爱上兔”等。
让吃兔变成一件趣味性的事情,更利于打消大众对吃兔的芥蒂,提高接受度。
2.制造营销卖点
一个品类的兴起,已经离不开营销宣传,有话题度才能激起群众的好奇心,进而吸引他们尝试。兔肉可引发的话还挺多的,“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这句电影台词都可以成为金句梗,调侃四川人这么多年。
吃法上,手撕兔、跳水兔、缠丝兔的做法和吃法都很有意思,符合年轻人想要好吃又想好玩的心态。而吃法上最特别的当然还是兔头,大部分外省人乍看兔头第一印象都是可怕,但只要被说服着尝试一次,大概率是“真香”现场。这种消费行为前后的对比差异,就是很好的宣传卖点。
而在文化上,不管是地方习俗还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兔子的典故和意象很多,这些地域、文化背景大可以作为整个品类和品牌创作發挥的宝库。
但是,营销不是一味讲故事,年轻人不爱沉闷的叙述,必定是“内容+好玩”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在如何营销上,不差素材,但能玩出多大新意、制造多大话题、吸引多少人,全看品牌功力。
此外,从兔肉本身营养价值上来说,也有话题性。兔肉脂肪含量少,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到0.1%,相当于鸡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1/4,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仅是牛肉的1/2,但兔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从营养价值上看,比猪牛羊鸡肉更好。而这一代年轻消费者越来越看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兔肉的健康性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3.打造品牌标杆
一个品类的发展,头部品牌的作用也很重要。一个有魄力的品牌能为品类开辟前路,引领整个品类的发展。
以牛蛙这个品类为例,最初它是长沙夜宵市场上的一道名菜,外地也有吃牛蛙的,但并不那么广谱。罗清兄妹俩将牛蛙从湘菜里面提溜出来,加以聚焦打磨,打造出“蛙来哒”这个品牌,才一路将牛蛙这个品类推向全国,成为如今一个非常大众的菜式。
到现在,还是有人忌讳吃牛蛙,但爱吃的人也成为了死忠粉。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对食物的心理防线是要靠外界推倒,必须要有一个现象级的品牌出来,把兔肉这道美食送到消费者嘴边,他们才有尝试的可能,才有进一步爱上和成为死忠粉的可能。
而这样一个品牌,也需要一位有魄力的领导者,能忍得住前期摸索道路的苦闷和市场教育的冷寂,慢慢去等品类渗透到大众消费层面,才可能出现一个恰当的时机乘风而起。这就很考验品牌领导者的耐心和洞察力。
4.政府扶持推广
从兔产业相关报道中可以查到,近年来政府对兔子产业的指导和扶持基本集中在上游养殖领域,提高了兔养殖的科学化、规模化水平,但是对兔肉深加工以及销售方面的扶持较少。如果地方政府可以扶持龙头企业,树立兔肉及制品品牌,开发小包装、旅游等适应现代消费习惯的方便食品,地方官媒对此加以推广,必定能大大普及市场教育。
想想小龙虾的走红,其实就是始于官媒为“小龙虾是害虫”辟谣之后,消费者心中疑虑打消,才开始放心吃虾。而近几年湖北、江苏政府将小龙虾列为重点推荐农产品,推广小龙虾的养殖,打造“小龙虾节”,成立小龙虾学院,专门培养烹饪小龙虾的厨师等,一系列措施更是促进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川是旅游大省,成都又是美食之都,光今年国庆黄金周就接待了2300多万游客,其中大部分是外地游客。如果可以把兔肉作为特色美食产品打造,加以对外推广,输出省外,市场空间无疑能扩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