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科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还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对于学生分析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以下笔者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应用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思维已经不在适用于新时代的课改教学,对于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虽然说颇有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提问方式太单一
虽然有些教师能意识到问题导学对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依然还是采用最为传统的我问你答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本无法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而且学生学习也是逐渐的陷入被动,学生完全感受不到思考、探究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拓展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师的领导角色过重
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往往是以领导者的身份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固定的问题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教师的过度引导,也会使得学生形成惰性的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师生之间互动的减少,也会使得师生之间关系渐行渐远,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问题导学中缺少合作交流
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既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学并不一定是以问题作为引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自主的进行思考、应用、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很多时候教师注重的仅仅是学生能否掌握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一种闭门造车的模式,完全没有合作性和分享意识,问题导学法实际的价值就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增强学生感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生好奇心驱使下的产物,更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或者是没有深入研究。所以说,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首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素质教育阶段,初中数学的教学借助于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感悟,激发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数学概念。
(二)促进思维转换,促进知识应用实践
在某种意义上讲,问题导学法就是让学生将问题与知识相结合,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掌握知识。对于数学而言,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转换、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养成具有显著作用。所以说,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也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实践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思路,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数学而言,学生探究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如果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就很难进行思考,这样学习的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剖析,让学生寻找知识的掌握点和疑问点,教师借助于学生这些疑问点对知识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例如:借助于生活需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勾股定理学习时,列举这样的实例,如图,已知电杆长度为12米,想要顶端A处拉一根稳定线到C,BC=5米,如何求得需要线AC的长度?还有就是如何借助于已知条件解决生活问题呢?已知BC长50米,为了在一条河的两岸建一座桥,必须测算两岸桥墩之间的距离AB,在河的一边选测点C,使∠ABC=90°,∠ACB=60°,能算出AB的长吗?这两个问题可使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一种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学生会对生活与数学存在的联系性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在欲望的驱使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會越来越深,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以生活问题为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构建生活情境
生活具有多样性,也充满了多样化的问题,而教学具有启发性,如何借助于多样化的生活问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以实际问题解决为轴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实践性的操作,体验数学在生活问题解决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学习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到广场上,让学生利用所学,测量出旗杆的高度。这时教师准备几根缩小比例长度(设定为A)为1米的竹竿立在阳光下,学生通过测量竹竿影子长度(设定为B)为0.5米,这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这个已有的比例求出旗杆的高度?学生就会想到相同时间下旗杆与影子的比例和竹竿与影子的比例是相等的,即A:B=2的系数,然后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测出旗杆影子的长度,利用杆高:影长=2,求出旗杆高度=2×影长,这个过程中整体运用的思想就是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实践情境中,学生不仅仅能借助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和思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既要遵循学生存在的个性化,也需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出发,转变教师教学的思维,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掌握主动权,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而且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思维地转化,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李金萍.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10)
[2]蓝必超.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读天下(综合),2019,(2):1
[3]陈寿勇.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小议[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7):23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 广东 深圳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