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探析

2020-12-23 04:24相玲
求知导刊 2020年48期
关键词:小學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情况挖掘教材内容,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其语文素养,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學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14-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便是其中的教育重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吸收语文知识,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散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语文文化内涵[1]。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还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培养其创新思维等。

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语言的构建和应用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系统。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使其在阅读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运用文字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发散思维[2]。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指的是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和认知特点[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恰当的引导,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逻辑性,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一语言思维进行创作,不断提高思维品质。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知识的优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在提高学生鉴赏文字能力的同时,陶冶其情操,使其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同时提升其创造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包含传承了5000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语文知识,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奠定文字基础,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语言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能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己运用文字的能力。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不仅能提升思维品质,拓展阅读范围,掌握恰当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还能认识到语文文化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都将得到提升。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1.巩固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础能力,通过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能力一般分为书面与口语两部分,教师可以从写作、口语交际两个方面着手,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5]。

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由交流,进行对话练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时,教师可以创设交际情境,询问学生:“大家认为交朋友的关键是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踊跃回答,并让其介绍一下自己的朋友。随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同学相互交流,利用自己交朋友的技巧,来获得对方的友谊。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是如何交流的,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表达时,语言思路不清晰,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他人话语中领悟语言的组织技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进行仿写,使其掌握多种描写手法,进而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在练习景色描写时,教师可以结合《秋天的雨》这一篇课文,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并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来描写校园的环境或者家乡的景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描写风景的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巧设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思维发散这一方面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巧设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散思维,交流想法,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弥补自身思维的缺陷和不足,构建完善的思维模型,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6]。例如,在教学《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时,首先,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古诗中提到的景物有哪些?”学生纷纷回答有荷花、荷叶、菊、橙子和橘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翻译古诗,使其掌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古诗的题目为赠刘景文,你们认为苏轼写这首诗赠予刘景文是想要告诉他什么呢?”引导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分析古诗,交流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以设置一些小问题:“荷尽菊残是什么时期?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使其探究这首诗的具体含义。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充分发散了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构建了良好的思维模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挖掘教材内容,注重渗透美学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教学,还应引导学生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其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文字运用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受这一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7]。这一教学模式,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其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分析文章,以发散學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

4.深挖知识内涵,注重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深入挖掘知识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自觉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例如,在教学古诗《望天门山》《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下收集关于写景的古诗,并带入课堂中和同学分享。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古诗,感受古诗营造的意境,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国学经典阅读活动、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作文比赛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基础知识教学、设置问题、挖掘教材、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其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这一模式下,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田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学周刊,2020(18):59-60.

曾嵘.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46-47.

徐茹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0(07):92-93.

盛泽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136-137.

王晓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汉字文化,2019(12):100-101.

张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才智,2019(17):117.

赵梅芳.因文而异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8(19):61-62.

作者简介:相玲(1992.10—),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小學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幽默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尝试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