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课堂存在着数学教学图像选择狭窄化、展示简单化、运用无序化等问题。图像化教学要通过提升师生识图用图的技能方法、构建具有实效性的数学课堂图像教学文本、营造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情境等方式,实现图像化教学的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維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图像化;课堂教学;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120-02
2020年3月1日实施的《广东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大力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运用图像化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图像认知过程中强化数学思维。
一、 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的运用优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可以补充数学文字信息之不足,让学生通过图像理解和感知数学知识,创设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1)图像化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的直观化。学龄前儿童习惯于通过具体的图像获取信息,上小学以后,他们还是善于形象思维。视觉刺激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有重要意义,因此图像化教学可以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顺利理解数学概念或定理等抽象知识。图像化教学遵循由看到思的认知模式,不同于由听到思的认知模式,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图像化教学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图像化教学并不是单纯将数学知识点简单转化为图像,也不仅是将语言无法表达清楚的知识点直观呈现,它更注重的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可以通过读图、看图、画图等形式消除学生对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的陌生感,把数学的教学过程变得立体生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3)图像化教学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像化的方式化抽象为具象,结合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的运用误区
(1)数学教学图像选择狭窄化导致教学过程片面化。图像展示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感染力,图像并不单指静态绘画、图片,还包括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形成的动态图文,长短视频等。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图像理解有局限性,容易忽视图像的表象信息与内涵的一致性,片面选择易于自身操作的教学图像,使教学内容与价值内涵相背离,导致图像阐释不准确。在对图像教学素材的取舍过程中,如果不能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那么图像素材就可能产生“图文不符”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图像选择过程中的狭窄化问题可能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导致教学过程片面化。
(2)数学教学图像展示简单化降低图像教学感染力。无论是文本性教学、言语性教学还是图像化教学,文本、言语和图像都只是教学手段,最终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尤其是知识掌握方面的目标。“教学行为本是一个灵活的、动态的理解生成过程。”但在实践中,教师容易混淆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图像化教学固然能增强数学教学的生动性与感染力,可如果图像在课堂上的展示过程不科学,则会降低数学教学的理论趣味,妨碍学生抽象思考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的意义”时,如果教师单纯通过线段图进行对比展示,却没有在图像呈现的基础上追问“为什么”“该怎样”和“还能怎样”,就会导致图像教学简单化,并无法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深度思考。如此,图像教学的感染力就会被削弱,使得学生对图像只有“走马观花”的印象,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数学图像化教学运用过多导致课堂重点不突出。图像与文本、语言之间科学互动,才能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忽略图像教学在课堂占用时间的合理安排,从而造成图像对数学教学的冲击,挤压学生课堂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被过多的图像干扰。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图像运用呈现出无序化状态,不能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处理好图像、文本、语言之间的比例关系,就会给学生带来过度的感官刺激,这就不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三、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的优化运用
实现图像化教学的优化运用,要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的认知规律,以及图像编排规律,有序贯穿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1)培养师生识图用图的技能方法。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以图像为媒介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既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重视学生的合作行为。一方面,教师需提高对图像的掌控能力,而不是当一个图像展示员。要在备课阶段先结合教学重难点对图像进行筛选,选择时尽量用直观、形象、立体、动态的图像,并准确把握图像信息在传播中与数学知识要素的联动效应,设计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案。课堂讲授中,教师要用图像展示生活情景、设置问题情境,增加讨论探究环节,让学生在直观视觉体验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要培养学生图像认知的自觉及运用迁移能力。要着眼学生的具体学情和长远发展,分学段系统设计图像认知目标,提高学生对图像的解读与构建能力。要让学生不仅能看懂图像传达的具体意思,还要感受到图像所蕴含的逻辑内涵,形成对图像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构建具有实效性的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文本。形成图像教学文本时不仅要注重图像与文字的结合,还要重视教学图像制作的科学化。在图像与文字的结合上,要在使用图像的同时加入文字说明,文字的页面占比可达20%,在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发挥文字的作用。在教学图像制作上,可对图像内容先分解后综合,分解出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局部画面,再综合文字、声音、色彩等其他非图像要素。可对图像特征进行先抽取后迁移,即抽取图像共性知识点并用文字总结,再迁移同类题型或图像应用情境,达到巩固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可对图像运用进行先分类再体系化,即分出同类知识点不同形式的图像,或者按动静图像区分不同系列知识点,然后将片段化的图像按类型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连贯性的图像。比如通过思维导图这种图像对已知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实现从图像分类量化的积累到形成系统化认知机制的转变。
(3)营造数学课堂图像化教学情境。图像化资源能营造出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情感上认同图像所传递的知识点。通过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选择有价值的图像化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为文本学习铺路搭桥。同时也要关注那些看似与知识点无关的背景图,有些关键的数学语言之所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恰是来自于无关的食物、花草、服饰等背景图像。以“认识时间”为例,学生在图像中感知时间,不仅能通过直观的钟表图片认识时间,还可以从图片中的太阳,月亮、星星等背景中,感知时间。
四、结语
总之,數学课堂图像化教学应根据所在地区教育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运用。教师应将传统教学优势与信息技术支撑的图像化教学高度融合,在图像化技能、图像化教学文本、图像化教学情境方面优化数学教学,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帆.数学绘本教学,让理性数学邂逅感性图画[J].数学教学通讯,2018.
[3]李萌.初中生数学图形处理技能培养的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陆春桃.数学图像处理软件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Discuss on the Practice of Image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Ji Luanyu
(Shantou Sunshine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515064,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such as narrow selec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mages, simplification of display and disorder of application. Image teaching sh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subject quality by improving the skills and metho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structing the effective teaching text and creating the image teaching situation.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visualiz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situation
作者简介:纪銮玉(1987-),女,广东汕头人,二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