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王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科目教学的重点板块,小学的作文写作规律可以总结为起点低提升慢,这也是作文写作的一大特点。学生经历或想象的任何事物事件,稍微加以思考和感受都能成为一篇作文,但是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学生经历、阅读量、写作训练量、表述技巧等都是他们在作文写作中面临的问题,作文写作教学的策略也应当在仔细总结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高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21
一、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写作中学生自身原因总结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创作的主体,在寻找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学生写作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写作素材不足,面对作文主题时难以有相应的材料来对应和体现,从而用干瘪和词不达意的句子来凑字数,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首先是素材积累不足,具体细化之后也可以分为生活经验缺乏和阅读量的缺乏。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会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即使每天都过得充实,他们也没有积累创作素材的意识,在写作时不能联系相应的经历。学生素材积累的另一种方法是阅读,适合学生读的作文选集、童话故事等种类其实非常丰富,但是学生没有去读和感悟的意识,过目即忘。
其次的原因是写作训练的缺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写作当成一种时间固定、场合固定的学生作业。学生每次的写作都是临场发挥,且每次写作的间隔非常长,一周甚至半月才一次,把写作搞得太正式,加上学生对创作有一种陌生和畏惧感,写作文时不敢大胆想象,怕被当作胡编乱造,不会抓住主要情节,导致记流水账。加之平时其他课后作业占据大量时间,学生难以有精力去构思和修改作文,每次糊弄过关又不能得以提高,不过是简单的重复写作而已。
最后是写作思路受限,学生把作文创作想得过于高大正式,在语言组织和口吻上尽力向作文选集靠齐,而忘记了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小学语文作文当以通顺为基本要求,语言连贯,逻辑无大的断层即可,所叙之事不需要彻底的写实,想象也是要保持和培养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方式原因分析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过学生自身因素的,特别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要怎么写,而不是去配合学生自主发挥提高。
首先,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时应尽量详细。许多教师常用的话语是“作文一定要写实,不要抄袭,不要胡编乱造”,但是学生自身的经历是有限的,而小学作文又常以叙事作文为主,所以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但事实上学生在面对人和事时会有许多的联想和想象,在他们看来这与写实的要求冲突。他们也会对故事汇和作文选中读来的内容记忆深刻,但用到作文中似乎又是抄袭,因此学生不知该怎样界定想象和胡编乱造、借鉴和抄袭。对于教师来说,既然有想象类的作文,那么为什么不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加入适量的联想、借鉴和想象呢?
其次是作文教学的方式过于刻板,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习惯等是需要通过日常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成的,一次次的突击写作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同时作文写作是读、写、听、说一体的,相互间作用,不鼓励学生阅读和表达,学生就写不出顺畅优美的句子。
最后是教师的评价教育,这是学生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语的作用有两个,指出问题和鼓励写作,缺一不可。有的教师可能单写一个阅或优、良等简单的评语,但是这对学生的实际写作并无太大的帮助,学生既不知道自己好在哪,也不知道自己能从哪儿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会越来越不在乎教师的评价,把写作当作单纯的任务而已。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策略思考
(一)注重日常写作和阅读训练,积累灵感和素材
厚积而薄发,学生写作时的才思要从日常的积累中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学生写作训练的方式有许多,写日记是传统且有效的方式。灵感一闪而过,小学生也是如此,但是他们的灵感闪耀的频率更高更耀眼。学生在看待人和物时总会保持高于成人的好奇心,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感想和体会,但是他们缺少把灵感记录下来的习惯,缺少深度和延续的思考,所以教师把日记当作促进和提高作文写作的手段就有很大的价值。
在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写作时要注意几点,首先在日记的内容上教师要放宽要求,甚至不做要求,只是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把每天经历的不一样的事情和产生的想法按自己的表达习惯记录下来,在没有特殊事件的时候就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尝试描述一种景色和叙述一件简单的事情。内容相对完整即可,不要求绝对的字数,让学生每天有素材可写,有情感可发,逐渐养成写作的习惯。
其次,读后感和观后感也是重要的写作方式,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尤其喜爱看故事,名著、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各种各样,或者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当学生沉醉于这些文学影视中时,必然会有独特的想法和感受。教师适当要求学生写下观后感,也能让学生在读书看视频时更加注重对情节、语言、景色等细节的观察,带着思考去看待事物事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教师注重日常教学中文学技巧的培养
首先是修辞手法的培训。日常教学中,修辞的判断和运用也是重要的方面,比喻、拟人、排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但是只教会学生修辞运用还不够,完全可以加上发挥的空间。例如,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在描述月光时就可以直接引用这句诗,借以表现月光之明亮清澈,是作文中的加分项。然而若是对这句诗有更深的理解,对比喻能够熟练运用,那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话语加工表达,“窗前的不是月光,是一湾清澈的湖水”,“门前的月光像秋夜的霜华一般晶莹,却又比霜华要温柔”。这样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既有引用古人诗句的浪漫,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知,并且結合更多的修辞运用,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成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其次,近义词、反义词、病句判断修改等都是提升学生语言功力的重要构成,近反义词互相对照,学生更容易记住词汇,也更容易理解含义,在写作时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消除同一词汇多次使用带来的枯燥感,使文章更加清新。病句的发现修改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表达,或者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语病,逐渐改进。
(三)重视作文评语的作用,正确运用评语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看法、建议,对学生的期盼和鼓励,教师必须重视起来。写评语时教师不要惜字如金,有时学生甚至会认为评语字数多是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学生会更受鼓励。另外,学生作文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尽管教师要面对众多的学生作文,逐个修改写评语无疑会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但是这样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学生某个字写错、或存在语病、或逻辑不畅等情况都是教师应该在评语中指出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这些细节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考虑从学生的思路和想法上做延伸扩展,给出不同于学生思路的意见,或者指导学生把想法表达得更完善。
评语的另一个作用是激励,当学生有进步或者某些句子写得优美时,教师一定要指出来。教师的一句话语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可以用“此处/这句写得好,角度/思路/修辞等用得巧妙,但是某处这样表达是不是更好呢?”的句式来评写,让学生既能认识到不足,也能有继续进步的方向和动力。
评语的书写也并不一定要教师来完成,学生间互评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学生面对同样的题目和要求,写完作文后相互阅读,互相交换思想,能够开阔思路。同时互写评语也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保证学生认真对待这一环节。
(四)开放思路,合理利用、发掘身边的教育途径
学生在作文写作中需要开放思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也需要开放创新。在教学方式的探索上要讲求实用主义,结合对教学效果的构想来展开教学方式的探究,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会有越来越多的思路和对策。
写生在写作时常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就是因为缺少对情景的想象构造,缺少对事物发展的逻辑构想,那么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一种良好的方式,一种是现实中的情景,一种是文字描述类的情景构建。如同带领美术生出门写生一样,语文教师也能带领学生通过观察人和物进行即时创作,这样写作的好处是学生有现实的依据,不怕没素材,但要注重表达的方式,记录的方式,现实中的对话和文学创作还是有差异的。文字构建的情景培养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景描述中可以给出开头,也可以给出结尾,中间的大段留白是学生大胆创作的空间,学生可尽情发挥想象和联想,构建自己的逻辑,找到写作的感觉。
利用当下的网络媒体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手段。网络视频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源,风景人文纪录片、时事新闻片段、社会奇人轶事、热议话题等,并且学生在生活中也常接触到这样的资源。教师把富有讨论和创作空间的视频等素材展现给学生,比文字叙述的作文题目更加有吸引力和活力,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同时写作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能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平时接触观看的一切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更加注重对事物的感受和描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是语文科目教学的重要环节,理应受到重视。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找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寻求和制定教育策略,切实解决问题,同时开放思路,打开眼界,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浅议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5).
[2]朱凤梅.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促进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整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