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实情,积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收获效果。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及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07
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过多数字化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困难,但高效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不断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收获和基础的奠定,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高效课堂的建设不断地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化。通过规范的引导,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加主动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一、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阻碍和现状
(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激情
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从一开始便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他们不仅没有过多的主动性,反而过多乏味的知识让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厌恶的心理。数学教师虽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但是却没有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单凭自身的努力不调动学生去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激情,使课堂的高效教学进行得更加有序。但是,强行地灌输数学知识概念,导致学生对于产生的问题并没有更多的思索时间,也无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中。由此可见,课堂的参与度不高,生活的知识运用度也不高,这些都无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手段滞后,压制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理念的引导进行有效的变革,需要教师不断地去进行尝试,但有的教师嫌麻烦,并不愿意进行教学方法的积极尝试。他们虽然在课堂上更加努力地进行教学引导,但落后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记忆,无法运用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虽然这大大节省了课堂的教学时间,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了限制,同样影响到了高效课堂的主体构建。教学手段的滞后性导致学生不能形成数学知识的理解框架,没有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去奠定自身数学课堂思索的基础,使自身的数学能力受到了抑制。
二、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课前充分备课,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够配合教师主动地参与到高效课堂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挖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点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从课堂教学导入工作开始,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专注度,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下进行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使课堂有效地进行下去。而对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解答和引导,否则学生便会半途而废,无法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区域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积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轻松,从而更愿意去调动自身的求知能力和探究能力去进行学习情绪的保持,更加主动地进行疑惑的解答。而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自身的备课工作也要充分进行各个环节的准确设计,让学生在自身能力的发挥下能够有的放矢,这也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差异化存在,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積极改变学习能力不好的学生的自身学习习惯,要让他们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数学知识学习。同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使教学环节能够在切合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更加切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此外,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积极地通过互动帮助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在回答教师问题的时候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直观情境,增强学生感知
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小学数学的内容是非常抽象的,不仅包含了公式的计算,同时还囊括了图形的解答和分析,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基于此,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的资源广泛帮助学生创建一定的直观情境,让他们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辅助下更加直观地理解到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对自身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学生可以加快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速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这也就说明了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的课堂,他们不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困难,反而能够对于过程中的理解阻碍进行大胆尝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通过前后知识的不断复习和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让他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学科素养,不断地找到属于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通过自身学习习惯的不断改变,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到情境中的数学知识点,并在不断创新理解方式的情况下去进行相关问题的认识,同时及时地给予教师一些反馈。
(三)组织小组合作,营造活跃氛围
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依旧采用从整节课开始便一直进行课堂知识传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无法更有效地参与到互动中,那么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放权,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思维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探讨,更好地调动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使课堂氛围通过小组的创建变得更加活跃,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收获和讨论,不断通过问题的解答和任务的完成,让思维火花得到激烈的碰撞,更好地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而针对不同小组的探究情况,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引导和观察。通过自身的帮助,让学生能够共同在有效的课堂氛围内进行思维能力的运用,使他们不断减轻自身的学习压力,通过放松状态的养成,更愿意去与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拉进与教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更敢于去面对数学理解过程中的困难。而对于有些小组错误的思路,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进行更多的知识运用和积极发言,在树立自身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过程中更多地去倾听学生自身的见解。
(四)通过积极的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仅仅通过小组的方式去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要充分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的主动性思考引导,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敢于去进行更多思路的尝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要采用积极鼓励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个小组不同的学习效果都要进行及时的有效评价,让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对于数学知识解答的信心,发挥出潜在的学习动力,也让学生更加认识到自身对于课堂的主体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师在改变自身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自身的理解差异要充分进行有效的尊重,对他们进行更有效的引导和能力分析。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积极聆听学生给予自身的意见,不断地了解学生自身的知识学习需求。通过满足他們的自身渴望去让他们的领悟能力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运用,不断地给予他们更多表现自己的平台。让那些后进生也同样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使课堂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都达到更加积极的改观。小学数学教师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要充满正能量,不能让学生因为自己的一句批评而丧失学习的斗志。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是多样化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差异性的积极运用和理解,让他们在练习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层次性和时效性的提高,去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而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给予针对性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从基础部分的知识掌握开始,不断地调高他们自身的难度,让他们在快乐的小组学习过程中更加愿意去进行数学习题的训练。
(五)把握认知水平,构筑愉悦状态
不同年龄的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也是不同的。他们自身的认知水平会受到课堂专注度的影响,而学生自身思想的碰撞动态也是随着自身的好奇心进行不断的调整。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得到有效的保持,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穿插一些积极的游戏,构建更加愉悦的学习生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愿意去进行更加主动的探索。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尊重也充分使自身的教学备课工作能够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理解能力。比如说,在进行低年级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激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兴奋的情绪充分运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并获取更多新的数学知识,从而帮助自身进行数学基础能力的有效提高和运用。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改变自己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以新式的教学观念为引导,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变革,帮助学生能够找到属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随着自身的兴趣出发,与教师进行更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探索,逐步改善学习状态,从而在优化的环境下,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构建为高效的教学场所。
参考文献:
[1]荣春雷.浅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J].文渊(小学版),2019(7).
[2]王雪.浅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7).
[3]秦朝秀.以生为本,建构高效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7(1).
[4]孙荣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