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倪锡余
11月7日左右,太阳黄经达到225度,这一天是立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冬在古代是很重要的节日,皇帝会率领大臣们出京城北门,举行盛大的“迎冬”仪式。
在古人的观察中,水始冰、地始冻成为立冬的标志。而现在的我们又可以观察到哪些立冬的现象呢?清潭实验小学在“立冬”时节,结合各年级的习作展开了有趣的研究活动。
许多人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秋天的现象,但对于江南来说,立冬之后,冷空气才会到来。立冬时节的常州,正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有太多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观察呢!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是“我眼中的缤纷世界”。结合习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某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走一走,并把看到的缤纷世界记录下来。因此,我们也在立冬时节,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小区里走了一走。
三(1)班的同学们有了许多的发现:
气温骤降,银杏叶落,菊花盛开,是学生们对立冬节气的最大印象。有的学生用画笔描绘了许多事物的变化(如右图)。
三年级的小朋友睁大眼睛,来观察身边的事物,用他们稚嫩的笔墨记录着许多有趣的立冬现象。
寒风萧瑟要防寒——立冬之后,小区里的植物悄悄发生了变化。茂密的银杏树叶,已变得光秃秃的。生机勃勃的鸡爪槭树叶也枯黄了。工人们早早就给这些植物做好防寒措施啦。瞧!树根部被包得严严实实的。
——三(2)班 杨思晨
耐寒植物展身姿——一些树的叶子都已经落在了地上,地上的小草也开始变枯黄,只有铁树、柏树和松树,还是那样苍翠。蜡梅花带着淡淡的清香,依然在寒风中开放。
——三(1)班 吴明泽
冬天也有果实熟——立冬时节,金黄色的叶子铺满了荆川公园里的主干道。清洁工人舍不得破坏银杏树留下的果实。我小心翼翼地捡着白果,一个一个地收拾起来,保存着这个季节留给我的收获。
——三(2)班 巢珂瑜
落叶归根化为泥——你看,枯黄的树叶随风起舞,零零散散地飘落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小树的枝丫上光秃秃的,风一吹过,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似乎在提醒大家注意保暖!此刻的天空被风婆婆吹走了雾霾,颜色是蔚蓝的,蓝得那么透彻,好像它可以看穿人间的烦恼!
——三(8)班 赵 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的认识,不能没有教师描述美的富有色彩和情感的语言。但是只有孩子能亲眼看到美的情况下,描绘美的言语才会对他产生感染作用。”枯叶已然飘零,菊花还在盛开,学生们用他们的慧眼,发现了立冬之后身边缤纷世界的美!用他们的笔墨刻画着心中缤纷的立冬!
中国的老百姓观察大自然中植物生长的规律,顺应着节气的变化播种收获。秋天里,萝卜、青菜、菠菜等植物都种下了。立冬到了,还可以播种些什么呢?
老师让学生们回家问一下爷爷奶奶等有种地经历的老人们。答案是还可以种蚕豆、豌豆等越冬的豆科植物。
于是,学校给学生们发了蚕豆种子。趁着学生们高兴的时候,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蚕豆种子。学生们都吃过蚕豆,大多数学生却没有好好观察过,现在有了细致的观察,就有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运用多感官观察:今天,我领到了三粒蚕豆种子。蚕豆种子身体可结实了,摸上去硬邦邦的,它穿着深绿色的铠甲,绿色中间还泛着一些黄色,像一名勇敢的武将。它的肚皮扁扁的,身体顶端有一道黑色,像弯弯的眉毛,又像眯着的小眼睛。看着它那可爱的样子,我想:它一定也有顽强的生命力吧。
——四(6)班 刘译鞠
展开丰富的联想:蚕豆种子穿着一件薄薄的外衣,外衣是深绿色的。蚕豆扁扁的,扁到只有十几张纸叠起那么厚。蚕豆看起来可像小宝宝了,你看,它头上那条黑色的线,多么像小宝宝的笑脸呀!可是,它唯独没有“手”和“脚”,如果它真的是小宝宝,那可真是可怜的“小丑宝宝”了,哈哈!
——四(6)班 薛梓涵
接下来,回家要挑选个花盆,挑选些泥土,然后再种下蚕豆。之所以强调学生要“挑选”,是因为有了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感悟。这样学生们写下的种蚕豆的过程才更清晰具体:
我拿起泡了一夜的蚕豆,用铲子刨了一个小坑,这个坑不大不小,深度大约2~3厘米,正好可以把蚕豆放进去,还露出一个“小脑袋”。花盆里的蚕豆仿佛正在乐呵呵地对我说“你好”呢!种好蚕豆,我还给它浇了点水:“小蚕豆,你可要快快长大,好让我早点吃到蚕豆哦。”我盯着蚕豆脑袋:“快快长大哦,我的小蚕豆。”
——四(6)班 耿梓铭
种下蚕豆之后呢,如何进行管理养护?要不要浇水?浇多少水?要不要施肥?学生们可以问问家长,可以问问网络。接下来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记观察日记。
学生们观察记录的过程充满情感:
有等待的焦急:连着几天,我满心欢喜地来到花盆前看蚕豆发芽了没有,唉,怎么丝毫没有动静呢?难道是我种的方法不对?难道是我这几天照顾得还不够?难道是蚕豆种子本身就有问题?我揣测着各种可能性,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唉?会不会是种子有些“渴”了?于是,我赶忙拿来水瓶,一边浇水一边念叨着:“蚕豆,蚕豆,快快发芽!我可等不及啦!”
——四(6)班 章子尧
有满心的期待:两颗蚕豆虽然还没发芽,但表面上微微隆起的土壤,也可以看出它们迫不及待准备出土的心情,泥土已经出现了一条小小的裂缝,我透过缝隙往里望去,想和即将出世的小生命问个好。土里头透出了一点白。那白色,在湿湿软软的泥土映衬下,是那么无暇,那么充满生机。
——四(3)班 孙 悦
有成功的喜悦:种下蚕豆的第三天一大早,我往花盆里一看,呀!蚕豆宝宝睡醒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连忙把土刨开一些,蚕豆宝宝的“手”越伸越长,终于看见了它的长手臂,它的芽尖戴了一顶嫩黄的小帽子,它的芽中间全部是白色,没有一点儿脏东西。
——四(6)班 王梓瑄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是“生活万花筒”,其实是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种两粒小小的蚕豆,就是同学们生活的万花筒,它有喜怒哀乐,有成长的体验,更是同学们印象深刻的事。
种下蚕豆容易,学生们的蚕豆真的能结出果实来吗?这需要后期继续观察。到第二年春天时,四年级的同学还要围绕“我的蚕豆结果了”来进行探究:我播下了几粒种子,结出了几个果?我花了如此长的时间,付出了如此多的精力,才得到这点收获(可能有许多学生无收获),我们是否应该珍惜粮食?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是“介绍一种事物”,要以说明的方法,把事物的特点说明清楚。立冬到了,那我们就来介绍“立冬”。
怎么介绍“立冬”?首先,我们要站在读者(听众)的角度来想一想:关于立冬,他们想知道些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去了解它。除了介绍“立冬”,还可以介绍跟“立冬”相关的许多事物。要把事物介绍清楚,我们得对事物有深刻的了解,可以先填一份关于立冬的资料调查表。
关于“立冬”的资料调查表
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关于立冬的许多信息并进行整理:
1.什么是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它的到来,也意味着冬天来了。立冬表示冬天自此开始,和小鸟一样,在去南方的路上告诉我们,冬天要来了,让我们赶快收庄稼、储存粮食吧!
——五(10)班 徐书函
2.为什么这一天是立冬?
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11月8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25°,过了这天,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降低,所以每年的立冬都在11月7日或8日。今年也不例外,正好是11月7日。在古人的眼中“冬”应该是终结的意思,终结了一年四季。
——五(10)班 许启智
3.立冬这一天太阳有什么变化?
立冬开始的时间一般是公历的十一月七号或者八号,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俗话说:“十月中(农历),烧饭梳头功。”说明了农历十月中旬这段时间,白天日照时间渐渐缩短,夜晚渐渐延长,原本六七点太阳才下山,现在立冬大约5点多就下山了,大概相差2个小时呢!
——五(10)班 朱佳琪
4.立冬有哪些习俗?
(1)冬日进补:
立冬是古代“四时八节”之一,一般立冬日要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的美好生活。立冬后民间还有“补冬”的习俗,人们会在立冬后吃一些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热量高的东西,像鸡鸭鱼肉等食物,家家户户还会煮“草根汤”,据说它可以补肾、健胃、强腰膝。在北方,人们常说好吃不如饺子,所以包饺子就是北方人冬季的最爱了。又因为饺子的外形很像耳朵,所以有些老人还会说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受冻这样的老话。
——五(10)班 张筱睿
(2)踩麦苗:
立冬天气渐冷,而农夫也忙了起来。因为农民伯伯希望明年夏天能丰收,家家户户都牵着牛羊,来到麦田踩麦苗,啃麦子,让麦苗的根生牢,停止生长,养精蓄锐,等到来年抽枝拔节,茁壮成长。踩麦苗时,人们会找一些人唱大戏,以吸引更多人来帮助踩麦苗,还会有一些孩子在田里嬉戏打闹……好不热闹。
——五(10)班 朱佳琪
学生们通过调查,了解了立冬节气的事物变化的特点,然后,在习作课堂中,学生们就可以运用多种说明的方法来介绍立冬了。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天将要来临了。随着太阳的转动,西伯利亚的寒潮开始一点一点南侵了。什么是寒潮呢?寒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六年级的学生开始研究起了“寒潮”。
什么是寒潮?
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流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来了,我们能感觉到什么?
立冬来了,寒潮也来了。寒风凛冽,学生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冷:
学校早操时间到了,从温暖的教室里走出来,面对刺骨的寒风,真需要莫大的勇气。一走到操场,就被凛冽的寒风冻得一哆嗦,手不由自主地插进了口袋,越往前走,风刮得越凶,站在原地能连续打上三四个寒战,脸也被刮得生疼,连呼吸的温热气息也无济于事。
——六(3)班 鲁 珺
寒冷的天气也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周围一些小店的改变告诉我们寒潮来了。
学校周围的饭店也把招牌从小龙虾换成了肥嫩多汁的羊汤。冬天吃羊肉有着很好的滋补效果,既能帮人祛湿祛寒,口感也不错,很受人们欢迎。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人们就蜂拥而至,来到店里喝着美味的羊汤,谈天说地,别提多舒服了。
——六(3)班 张心妤
寒潮来了,秋裤该上身了。
寒潮来临,气温下降,学生们都在做着防寒准备。有多少同学穿上了秋裤呢?六(4)班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来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
六(4)班“秋裤上身”统计表
如果画成一幅示意图的话,就是这样的了: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秋裤成了立冬节气中妈妈给孩子们准备的防寒必备品。而寒潮的来临却是真正的冷,同学们只能老老实实地穿上了秋裤。
11月17日晚上,妈妈告诉我,明天天气要转凉,防止感冒,让我穿上秋裤去上学。我心想这也太早了,会被同学笑话“冻死鬼”吧,好在穿在里面,不说别人也不会知道。第二天来到学校,果然感到一些寒意,心想幸好穿了秋裤。7点半过后,同学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一个个都小声嘀咕着:今天好冷呀!后来我发现:原来不少同学和我一样也穿上了秋裤,这下我放心多了。
——六(4)班 郭 翔
有一种冷是“美丽冻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寒潮来了,的确让许多学生穿上了秋裤。同时,我们还能看出女生比男生更能扛冻,这就是传说中的“美丽冻人”吧!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是“围绕中心意思写”,要求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体现文章中心。一个“寒”字就充分体现了立冬节气的特点,学生们就从不同方面感受着寒潮来临的冷。
立冬到了,冬天来了哦!“循着节气去旅行”的立冬节气课程,根据节气特点,结合各年级的习作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观察记录、调查了解,到实践感悟,丰富着学生的习作体验,为学生习作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