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 吴娜玲
“视写作文”教学,是指以微视频为教学媒介,将精选的微电影、录制的教学视频、取材生活的随拍等微视频引进作文教学,在不同层面指向学生语言实践或创意表达的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贯通,有意、有序将微视频内容、表现手法、主题、功能等融入作文体例,充分发挥微视频的教学育人功能,践行“语文学习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理念,整合出“视写作文”教学核心六大流程,形成了“观导写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体系。
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存在困惑:课堂仅靠单元任务式习作驱动学生写作,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体验少,感悟不深……正如法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近来,班级中出现了“电影热”“抖音热”,加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趁此东风,我们团队探索“视写作文”教学,充分借助新兴热点事物,使写作“触手可及”,充分关注学生生活、想象与体验,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增长。研究过程以建构主义、微视频拍摄及剪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如对拍摄素材、视频内容再创造,通过组接镜头、突出镜头、放慢或放大镜头等融通“观”与“写”,辅助作文课堂。不仅调动儿童想象、体验、思考,更营造出文学的艺术美,浸染学生审美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小学生习作内容大多缺乏生活经验导致作文思维含量不高。而微视频则是文学与生活的高度融合与体现,它是连接真实与想象的桥梁,用多元的主题文化、独特的叙述视角、充满创意的表现手法等,激活学生想象思维,丰满学生的创意表达。它又是一把开启心灵世界的钥匙,以美丽的画面、丰富的素材、动人的语言等,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涵养学生精神世界。另外,张祖庆指出电影“生动的音效”和“启发性的话语”,唤醒了儿童沉睡的想象,建构了学生脑海中的新表象,激发了写作冲动和创意灵感。
“视写作文”即微视频与作文教学融合,体现在艺术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对接共同之处,如跌宕起伏故事情节对应一波三折、点面结合的文学表达手法,能指导学生作前、作后对比研究;微视频助选材、助评改等教学功能,对于创新评改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它的创写生活素材、观影体验、创意表达等策略,为师生开启“想象与创新、体会与感受”的习作万花筒。积极探索“视写作文”教学新途径,能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顺应时代发展、教育改革与课堂改革的需要。
“视写作文”之“视”包含看、想、写的过程。视频资源有微电影、微视频、生活随拍等,均在不同层面指向教学策略,最终开展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构建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系。
策略一:调研学生习作障碍点,助力攻破
调研学生写作障碍点,梳理得出共性:写人物特点不够突出;写事语言表达无序;写景缺乏生活积累等。教师先抛出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一度”写作,展示起点水平;后引进微视频辅助教学实施,趁势“二次”写作进行修改,从而明晰写作思路,找到方法。
策略二:创设视写生活素材,引领体验
生活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有独立的活动,也有群体的活动……平时教师有意拍摄精彩镜头,为写提供素材。如将“百发百中”游戏视频请进课堂,借观看调动情感共鸣,点拨学生表达心理活动,演绎独特感受。班级开展“微视频比赛”,如校园节日生活、校外实践活动、家庭出游活动等等,分享优秀微视频,学会表达。
策略三:有目的设计观影活动,指导体验
精选优质电影资源,能弥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缺席。课堂上,教师可设计有趣的体验活动,如“冒险”“穿越”等主题活动,与学生化身为电影人物,跟随情节深入体验,抒发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写出个性。
策略四:推荐不同类型影片,创意表达
研究不同类别影片,挖掘其育人价值,让观影与创意表达实现崭新的契合。如在课堂上设计预测、创编、续写微电影剧情,打开想象空间;寻找名著改编的电影,与作文表现手法有共通之处,这些均可进行习作表达要素的设计,进行微影评、微作文、微台词等创意设计……
策略五:微视频变身教学资源,创新评改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资源,主要运用素材积累、作文评改、欣赏展评场合。如《学习修改作文》,制作一系列微视频,包括“读眉批”“读总批”“用修改符号改文章”“掌握修改方法”,从而在课前、课后辅助教师习作课堂教学。
我们研究使用策略形成系列化基于微视频的作文教学案例,将“观导写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理念指导运用实际,整合出“视写作文”教学核心六大流程,即“说+观+范+写+评+改”。此流程可灵活组合。
以《生活万花筒》习作教学为例:
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选一件你印象最深刻的事,将过程写具体、写生动。
1.阅读人物片段描写,感受通过人物动作衬托心情的妙处。
2.借助微视频《发之恋》,学习修饰动词的感情色彩,将事情经过写具体。
3.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事情写生动。
微视频《发之恋》剪辑片段、课件。
1.畅所欲言,阅读导入
导入课堂方式多样,链接阅读或生活经验,趣味导入。
(1)微阅读引入,人物心情“对对碰”:你能根据片段,准确感知人物心情吗?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人物心情的?
(2)在阅读中初步感知人物动作衬托心情的妙处。
2.观看视频,头脑风暴
以直观形象的微视频画面调动学生经验,借助思维导图、概念图、提纲等相关图示,筛选整合视频信息,构建知识框架。
(1)简要介绍微视频背景,创设情境。《发之恋》是2020年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讲述了父亲第一次给女儿扎辫子的经历。可小女孩天生拥有爆炸发型,茂密、卷曲又蓬松,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2)初赏微视频片段一,梳理父亲给女儿扎辫子的过程及动作。
(3)再赏微视频片段一,体会主角心情:从视频中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给动作添加感情色彩)
动画中人物动作跃然纸上,想象人物更细腻的神态、语言、心理描写,从而刻画父亲第一次给女儿扎辫子的措手不及、惊慌失措等心情。
总结:给人物动作描写加上感情的修饰,能衬托人物心情、凸显人物个性等。
3.文影对白,体悟方法
视频画面转换为教师的下水文、经典例文等范本,在文影比对中,指导学生品味,习得写作方法。
(1)出示下水文,开展“我是小小解说家”配音活动,在对比中回味语言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曼妙与精彩:
只见他极不情愿地拨开女儿的头发,像拿起菜刀似的举起梳子,可到底该从哪里下手呢?这可是父亲第一次梳辫子啊!他为难极了,额头两边豆粒大的汗水吧嗒吧嗒往下流。“哎呀,不好!”梳子卡在浓密的发团中了,爸爸惊恐得瞪大双眼,赶忙大力地挥动手臂将梳子甩出来,未料头发竟像怪兽般力大无穷,爸爸只能狠狠地夺过梳子!看来要使出撒手锏了,爸爸掏出橡皮筋,咬牙切齿地绑住了头发大怪兽!就快要胜利之际,“嘣”一声橡皮筋被狠狠弹开,爆裂了!而爸爸也被头发怪兽重重地甩了一巴掌!“唉!”第一次扎辫子以失败告终,爸爸累得气喘吁吁,失望地坐在床头。
(2)总结: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事情写得更细致、生动。
4.二度迁移,现场写作
此环节再次借助视频工具,导入新画面、创设生活情境等,定准写作方向。
(1)播放微视频《生活万花筒》(展示课前搜集的学生们课余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合辑:学骑自行车、第一次下厨、捉蝌蚪趣事等),按一定顺序写下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清单导写:
①运用精准的动词,将事情经过写具体。
②给动词加上感情的修饰,写出人物心情。
③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事情写生动。
5.评改一体,反馈补充
课堂展示现场评改过程,课下录制优秀作文等小视频,后续让学生落实自改、互改工作,甚至加进家长、学科教师、其他学校学生等资源,创新以往“师生、生生”现场评改方式。
写作教学是一个集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获取认知的过程,微视频推动它精细化加工: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优化方法路径……反哺学生逐步形成自身个性写作,实现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写作形式和语言表达的个性化。“视写作文”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向更高水平进发。
□专家点评
视写作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探索
吴娜玲老师倡导“视写作文”,以“微视频”为媒介,破解了学生“作文无趣”“无话可写”“作文不长”“写实脱节”的难题,开辟了小学语文“读写作文”之外的又一个新探索,具有重要的教学论意义。
以“微视频”介入习作全过程,以“图、音、色、形”的方式直观还原生活场景,广阔的生活影像素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激活了写作动力,培养了专注力、观察力、表达力,丰富了情感体验,提高了语文素养;利用微视频选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时间可控等特点,链接网络资源和师生生活资源,综合运用“视—说—写—评—改”,以文影对比写作、观影深度体验、影视创意表达等创新性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样例价值。
“视写作文”源于现实生活场域,有利于唤醒学生言语意识、激活学生言语诉求、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着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是尊重学生天性、解放学生思维、解锁学生言语密码、激活学生表达能量的写作,是专注培养学生言语素养的写作。
“视写作文”指引学生表达美好生活,让写作更生动,让成长更精彩。希望吴老师在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