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020-12-23 21:23史红娟邵婷婷李群锋祝美姣赵华刘瑞芳刘星姚水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7期
关键词:检查点宫颈癌通路

史红娟,邵婷婷,李群锋,祝美姣,赵华,刘瑞芳,刘星,姚水洪★

(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 衢州;2.衢职院病毒致瘤科技创新团队,浙江 衢州;3.柯城区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0 引言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排名第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其病原体主要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以产生E6和E7蛋白影响细胞周期而导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2]。随着早期筛查的普及和治疗手段的丰富,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颇有功效,然而宫颈癌的发生不仅仅依赖于HPV的单一作用,而且细胞学诊断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医生的经验和细胞学制片的技术,其本身灵敏度低以及可能会出现漏诊等缺点,限制了细胞学的全面推广与应用。对于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或发生耐药的宫颈癌者而言,总体预后仍不乐观,大约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一期治疗后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更低[3]。此外,甄别宫颈癌高危个体较困难,无法准确确定重点对象,从而错失干预的最佳时期,因此,明确宫颈癌发生及进展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寻找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潜在分子靶点,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宫颈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信号转导通路在宫颈癌的研究

1.1 自噬相关PI3K-Akt-mTOR 信号通路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在缺氧、饥饿等营养不足和外界压力等应激条件下,在复杂的因子和通路调控下,通过溶酶体系统降解细胞内受损、变形、失去功能的蛋白质、细胞器、大分子物质以及病原微生物,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及基因的稳定性。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控制下,以一定的顺序完成细胞分裂和繁殖过程。自噬相关途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自噬和其他针对mTOR的生理功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PI3K/Akt/mTOR信号通路被激活,被认为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4-5]。Feng等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宫颈癌转化和进展的研究中,发现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6]。金万虎等将PI3K和mTOR双重靶向抑制剂BEZ235作用于人宫颈癌细胞,研究发现体外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抑制Hela和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7]。此外,郑迎奥等研究双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时,发现双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在体外能够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并且其作用效果呈时间剂量依赖性[8]。

1.2 自噬相关基因Ambra1

自噬是由一些特殊基因调控和多条信号通路传导的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些调控基因被称为自噬相关基因,Ambra1是一个与自噬相关的重要基因,顾闻等实验研究证明肿瘤细胞通过自噬抵抗外部环境给予的压力,Ambra1可以通过结合Beclin1正性调控自噬,与此同时负性调控凋亡[9]。Ambra1通过调节自噬活性,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作用[10]。彭成清在探讨自噬基因Ambra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中发现,宫颈癌组织中Ambra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非癌性宫颈组织中,表明自噬基因Ambra1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11]。

1.3 VEGF 信号通路

肿瘤新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是必需的,可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气体交换[12-13]。血管内皮因子VEGF对新血管的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细胞血管内皮增生,促进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可作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14]。血管生成对肿瘤生长有重要影响,当肿瘤病灶需要更多血管进行生长时,VEGF便会随之增加,VEGF表达情况不同,与病灶浸润转移、血管生成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宫颈癌生长有血管依赖性,在宫颈癌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5-17]。何爱琴在研究宫颈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放疗敏感相关性中,VEGF mRNA在放疗抵抗组中的表达高于放疗敏感组,VEGF表达增加,引起肿瘤自身侵袭性增加和对化疗的抗拒性增加[18]。

1.4 p53 信号通路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与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基因异常表达、DNA转录失控等密切相关[19]。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它的突变和缺失可以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紊乱,使细胞生长和凋亡失去控制,使受损的DNA很容易进入S期,使基因组不稳定,促使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癌变的发生[20-21]。相关研究发现p53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李云等[22-23]研究中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表明p53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且呈明显的正相关。遇兰等[24]研究也发现宫颈癌变组织中p53表达高,并且证实随着宫颈癌患者的淋巴转移与组织的分化程度增高,p53表达亦增加,p53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1.5 Klotho 信号通路

Klotho基因最初发现是一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基因,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lotho基因可充当抑癌基因,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其可以通过抑制IGF-1、p53/p21及Wnt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当启动子超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介导Klotho基因沉默时,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25]。Klotho基因可以编码生成2种转录产物,跨模型Klotho蛋白作为膜结合受体,分泌型Klotho蛋白可作为体液调节信号蛋白,从而发挥不同功能。Lee J等[26]研究不同宫颈癌细胞系中Klotho表达水平发现,Klotho可以抑制经典Wnt信号通路,并且在癌组织中Klotho基因相关的mRNA水平下降,且恶性程度越大,Klotho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越少。此外,相关研究发现正常宫颈组织中Klotho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次之,宫颈癌组织中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最少,甚至缺失,在研究SiHa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实验中发现,Klotho可以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和金属蛋白酶-7/9,当恢复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时,SiHa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则会减弱[27]。Klotho基因及相关蛋白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宫颈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2 微小RNAs 在宫颈癌的研究

近几年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研究已成为热点,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小分子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22~28nt,经内切核酸酶Drosha和Dicer切割后形成成熟miRN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能够调节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28]。目前很多的致癌miRNAs已经在宫颈癌中被发现,通过比较miRNA在正常组织与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情况,发现很多miRNA伴随肿瘤能够异常表达,进而改变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潜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关研究发现,很多miRNA伴随癌特异性上调或下调,研究发现miR-21在宫颈癌细胞中过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eclin1基因的表达促进自噬发生,或结合到PDCD4 3′UTR促进细胞生长,或下调PTEN的表达来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存活[29-30]。丛江琳等[31]研究发现,在宫颈癌细胞中miR-634表达下降,而mTOR基因表达增加,miR-634在宫颈癌细胞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肿瘤发生发展后会有癌细胞的侵袭和在转移,在宫颈癌中已发现miRNA参与调节这一过程。在宫颈癌细胞中miR-155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相关[32]。miR-205参与细胞增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等细胞过程,VEGF-A可能是其调控靶点[33]。董红玲等[34]研究发现miR-54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通过RNA干涉技术沉默miR-543的表达后,宫颈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随着miRNA在宫颈癌中研究的深入,其它新的miRNA标志物相继被发现,检测到miR-128、miR-758、miR-186、miR-4279、等存在显著下调,检测到 miR-124、miR-519d、miR-26、miR-335、miR-135等显著上调。

3 免疫检查点在宫颈癌的研究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聚焦在肿瘤免疫疗法上,肿瘤免疫疗法在临床上不断取得成功,使其成为炙手可热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35]。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激活信号,CD4+Th细胞/ CD8+Tc细胞通过TCR-CD3复合体与APC表面相应抗原肽-MHCⅡ/Ⅰ类分子复合体特异性结合,完成T细胞的初步活化,在第一信号的基础上,T细胞表面CD28等协同刺激分子与APC表面B7等相应协同刺激分子结合,完成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36]。免疫检查点主要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的调节分子,活化后的免疫检查点通路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分泌和介导的细胞毒性,维持机体免疫耐受,避免发生免疫疾病,而肿瘤可以通过过度激活免疫检查点通路介导免疫逃逸。研究较多的的免疫检查点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这些主要是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部分恶性肿瘤或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试验已开展,主要有靶向CTLA-4、PD-1、PD-L1抗体。

有研究表明CTLA-4基因多态性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调节T细胞的增殖及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CTLA-4能够通过改变个体的免疫反应性,从而影响宫颈癌的易感性[37-38]。此外,PD-1/PD-L1信号轴作为治疗靶点的临床试验研究也已开展,研究发现晚期宫颈癌患者高表达PD-L1,并且证实PD-1/PD-L1抑制剂能够增强抗肿瘤作用[39-40]。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一种全新治疗宫颈癌的模式。

4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宫颈癌免费筛查已经列入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然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并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信号通路、miRNAs、免疫检查点等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多方面综合分析,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HPV免疫机制研究不断深入, 高效价廉的HPV疫苗陆续开发上市,基因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成熟完善,利于我们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和预后进行判断,为宫颈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宫颈癌可能成为人类全面预防以致被消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猜你喜欢
检查点宫颈癌通路
Spark效用感知的检查点缓存并行清理策略①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腹腔镜下改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肿瘤检查点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