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军伟 吴静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 漯河462300)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1~2]。长时间贫血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增加外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保护造血干细胞等是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核心。本研究旨在探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补血四物汤和常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各30 例。A 组男16 例,女14例;年龄24~62 岁,平均年龄(36.5±1.6)岁。B 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2~61 岁,平均年龄(36.4±1.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神志清楚可接受相关项目调查;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4]:合并精神类疾病,沟通困难;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年龄较大难以评判健康管理效果。
1.2 治疗方法 B 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司坦唑醇片(国药准字H45020728)口服,3 次/d,2~4 mg/次;环孢素A 口服液(国药准字H10940044)口服,2 次/d,2~3 mg/(kg·d)。A 组在B 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四物汤治疗。药方组成:熟地12 g,当归10 g,白芍12 g,川芎8 g。以水煎服,1 剂/d,分早晚服用。嘱患者注意饮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持续治疗1 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出血、贫血症状消失,男性血红蛋白>120 g/L,女性血红蛋白>110 g/L;有效:出血、贫血症状改善,血红蛋白上升30 g/L 以上;无效:出血、贫血症状及血红蛋白无改善或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胸闷、食欲不振。(3)外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扰素-γ(IFN-γ)水平。(4)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表(SF-36)评价,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每项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A 组显效20 例、有效9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 组显效12例、有效10 例、无效8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A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2 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自述有不适症状,其中头晕1 例、胸闷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B 组中9 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头晕3 例,胸闷4 例,食欲不振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EPO、IFN-γ 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外周血EPO、IFN-γ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 组外周血EPO、IFN-γ 水平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EPO、IFN-γ 水平比较
?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 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近年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5~6]。目前临床治疗该病通常采取输血、控制感染和促进造血等方式,旨在为患者改善血液情况,但长时间使用药物,很容易让患者产生依赖,并且可导致肝损害等情况[7]。中药可有效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微环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并且中药长期应用安全性较高,能够弥补西药的不足。但中药的起效时间较长,与西药联合应用利于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发挥中西药物的互补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中医学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脾肾虚损,阴阳失调,日久可见脾肾两亏、血瘀内停的病理改变,治疗应以补血、健脾、化瘀为主[8]。四物汤中,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当归补血活血、健脾益气;白芍敛阴养血;川芎行气活血。诸药共奏补血、健脾、化瘀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外周血EPO、IFN-γ 水平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四物汤和常规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外周血EPO、IFN-γ 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