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梅,张 君*,刘光碧,高 健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760)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较多的出血量,不仅会出现呕血、血便,甚至引发肝性脑病或休克,再加上ICU患者具有较多的合并症,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因素可能与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在较为寒冷的冬春季节,其发病率相较于温热的夏秋季明显增高,同时冬季患者发病率最高,而夏季最低。金欣[1]的研究报道中显示,ICU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虽然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这种病症的发生状况不会随气温的升高而按比例降低,仅仅与天气冷暖变化和患者机体神经系统状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多是由于在较为寒冷的季节中,患者的交感神经紧张度会增加,其皮肤血管收缩则会降低机体表层起流量,深层血流量增加则会以对患者的门脉压力造成影响。若患者存在其他病症,就有可能引发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
患者自身诱因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药物诱因、饮食诱因、疾病诱因为主,如果患者存在溃疡疾病或具有抽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就有可能引发患者的上消化道出现出血状况。除此之外,若患者长期保持不良饮食习惯或劳累状况,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发生上升化的出血。
门脉高压症患者出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因素有较为密切的规律性变化,研究中发现[2]这种病症的夜间发病率高于每一天,其白天发病率大约40%左右,而夜间发病率大约有60%左右,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患者如果处于睡眠状态下,其交感神经紧张度会出现一定的增加。门静脉高压引发静脉曲张,导致体内液体流量进压过高而引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破裂出血,引发发病率增加。
首先当患者出血量较多,并且病情突然发生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不可出现过多的体位变化状况,适当将患者的下肢抬高,保持获得足够的脑供血弱患者存在呕吐倾向,则应当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出现呼吸道呛咳状况,保持呼吸道通畅与清洁。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持续吸氧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叮嘱患者在病情严重时保持绝对的卧床静养。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发展弱患者出现神志恍惚、盗汗、腹胀以及反复呕血状况时,同时需要密切监视患者脉搏、血压以及其他生命指标,并且在病房内做好抢救物品准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患者在发生不良状况时做好相应的抢救,避免患者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胁。
由于患者在进入ICU后,其并发症较多,甚至部分病症属于慢性病症患者会长时间受到病症折磨,而如果此时出现突发的便血和吐血,则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恐慌和焦虑情绪,甚至部分患者会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放弃治疗。故而在这种背景下,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健康知识指导,告知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康复治疗配合习惯,并告知患者在治疗后可以达到的效果,这样有助于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鼓励患者在康复期间尽可能配合各项护理操作。
首先搭建双静脉渠道,一条作为快速补血等深静脉置管另一条则为对患者进行止血药物输入的浅静脉流针通路。若患者存在胃底以及食管下段的静脉怒张部位破裂出血则患者的风险极高,而是否能够对患者进行成功止血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而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输液的成分和输液速度与患者自身肝脏功能代偿能力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呕血患者的门静脉以及血压均会存在大幅下降状况,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容量补充,但如果对患者进行过度扩容,则会增高患者门脉压,致使患者出现反复呕血状况,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发现,对这类病症进行管理时,可允许患者存在轻微的血容量不足,不可对患者进行大幅度扩容,血压不可一次提升太多,给液量及给液量速度需要保持患者收缩压控制为90~100 mmHg,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内。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根据实际状况的输液速度进行调整,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的患者低速应当控制在60滴/min左右,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需要记录患者的出水量,药业配伍比例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在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护理时,常规应用止血药主要以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为主,但这种药物会引发患者出现腹痛状况,会影响患者心率和血压,在给药时需要对低速和浓度进行控制,否则会影响患者的出血状况,甚至导致患者发生新一轮出血,故而在使用时护理人员需要格外注重药物的用药剂量,可选择微量泵的方式将药物在24 h内进行匀速输注,持续时间为3~5天。必要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内镜止血,在开展前需要为患者做好安抚工作,保持患者血压稳定。在内径指引下,需要与患者的出血点血管注入硬化剂,出血量较大则需要采用气囊对其进行6小时压迫,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