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胜利,李兴茂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陇鉴11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冬小麦研究室于2005年以从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进的冬小麦品种1R-1为母本,以兰天10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育种法,通过在旱、寒生态条件下选择及多年多点产量鉴定等手段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抗旱、抗寒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其于201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70012。
陇鉴111幼苗半匍匐,生育期平均270 d,株高平均95 cm,穗长平均8.6 cm,穗纺锤形,长芒,红粒。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抗寒、抗旱性好。千粒重平均35.5 g,穗粒数平均36粒,每公顷穗数平均37.2万,平均越冬率98%。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籽粒饱满。
该品种于2010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4 562.3 kg·hm-2,比对照陇鉴196增产 1.1%;2011、2012和2013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 459.4、4 926.3和 3 353.4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5%、8.6%和 18.8%。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 812.3和4 615.5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4.8%和5.5%,2年平均产量为 4 714.5 kg·hm-2,增产5.2%。2016年参加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5 057.0 kg·hm-2,比对照陇育4号增产 7.8%,各试验点均增产。
2013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分析,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15.82%,湿面筋含量33.2%,Zeleny沉降值41.8 mL,吸水量65.3 mL·100 g-1,面团形成时间 3.7 min,稳定时间1.9 min,弱化度169 F.U,粉质质量指数48 mm,最大拉伸阻力70 E.U,延伸性(E,135)250 mm,能量23.4 cm2,R/E比值 0.28。面条评分78.5。
2014年经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兰州温室和甘谷试验站进行接种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条中34号(原贵22-9)、贵22-4、水4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总体抗锈性表现优异。在审定后连续3年的多点生产示范中,该品种对条锈病表现高抗-免疫。
陇鉴111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旱地及宁夏南部同类型山旱地区种植。甘肃省陇东及宁夏南部地区9月中旬播种为宜,播量应控制在165~187.5 kg·hm-2,以保苗300万~375万株·hm-2为宜;陇中地区9月下旬播种为宜,播量应控制在195 kg·hm-2左右,以保苗330万~375万株·hm-2为宜。根据地块土壤类型及肥力水平进行科学施肥,一般底施尿素90~150 kg·hm-2、过磷酸钙900~1 200 kg·hm-2或磷二铵150~200 kg·hm-2,在返青前根据苗情长势,追施返青肥(尿素)75~90 kg·hm-2,形成壮苗,预防春季的冻害。在生育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成熟期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