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一种自我选择

2020-12-22 06:33于德志
青年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上场手心痛苦

于德志

巴蕾特博士是美國东北大学一位杰出的心理学教授,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她一直从事情绪领域的研究。在扫描过数百个大脑、分析过涉及数千名试验对象的数百篇生理研究、探讨过几乎每一篇与情绪有关的大脑成像研究后,她在自己的新书《情绪如何产生》中提出一个全新的研究结论:我们的情绪并非天生,情绪的变化完全是后天经验以及自我选择的结果。

她的研究结论与美国心理学家海耶斯教授的关系框架理论研究成果不谋而合:痛苦源于个人经验,源于我们的知识建构模式。

举例来说,当我们准备在一个重要的比赛中上场时,可能会心跳加速、肌肉紧绷、手心出汗,胃肠也可能开始搅动。此时,如果我们有焦虑发作的经验,可能会想:糟了,我感到非常紧张,我又焦虑发作了,而这会搞砸比赛的……然后,我们真的会开始焦虑,并出现与之吻合的多种反应——自我战斗开启了。

但同样的身体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譬如手心出汗,其原始的适应功能包括握紧武器或抓紧树干,以便更好地战斗或迅速逃避可能的风险。如此,我们便可以换个角度来观察:即将上场让我感到兴奋,我现在充满力量,有信心面对一切挑战。在这种思维下,我们会跃跃欲试,对即将来临的挑战充满信心与力量。

如何解读发生的一切,这是个人可选择、可掌控的——在这种选择之后,我们的感受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感受不是天生的,它是我们的选择所制造的。

巴蕾特的研究显示,当身体出现这些变化时,如果学生能习惯性地制造出充满力量的决心而非焦虑时,他们的考试表现会更好!

回到来访者可能会有的质疑问题上,“痛苦是一种自我选择”这句话并非攻击,它只是一种提醒:我们一直拥有生活的选择权,哪怕是在困境中,依然可以通过有效的练习,让自己更有智慧面对各种挑战。

(摘自《反内耗》,天地出版社,知止图)

猜你喜欢
上场手心痛苦
橘 子
降低“支付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独自上场
手心拍脚心 健康益处多
痛苦力
除夕赴年夜饭
晨起搓手强心肺
上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