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
17年前,在“非典”肆虐的关口,他说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豪言壮语。17年后,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一边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一边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
这个时刻向病毒逆行的人,就是年已84岁的钟南山。
2020年春节前的一周,随着春运大范围开启,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形势陡然严峻。确诊与死亡的数字时刻都在变化,朋友圈、微信群里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断游走,许多人陷入恐慌情绪。但当钟南山院士出现在大屏幕前时,躁动和不安瞬间平息了不少。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听起来感觉心安。
因为,他的话不会有假。
作为2003年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人们早已见识了他敢讲真话、敢挑战权威、敢肩挑大义的精神。很多人一看到他,直覺就是“稳了”。他是无双国士,更是定海神针。
早在钟南山院士出现在央视答疑之前,一张照片就已经刷屏了朋友圈。1月18日傍晚5点多,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这位仰倒在座位上、闭目凝思的老人,让所有人看了都直呼心疼。
回看钟南山当天的行程,他是在深圳连夜抢救感染病人后,直接乘高铁到广州参加会议,会后来不及吃口饭,又坐上这列开往武汉的高铁。由于春运高峰座位紧张,临时上车的他只能被安顿在餐车拥挤的一角。
当晚11时,他抵达武汉,听取了相关人员的汇报后,这漫长的一天才算结束。
第二天一大早,他前往医院观察患者状况、参加会议,会后乘坐飞机赶往北京,直奔国家卫健委。回到酒店时,已是凌晨2点。
20日更是忙到飞起的一天。他清晨6点起床准备材料,接着是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的轮番轰炸。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面对白岩松的提问,他没有丝毫隐瞒:“肯定存在人传人,已有14名医务人员感染;源头尚不清楚,但尽可能不要碰野味;没有特殊情况,能不去武汉就不去武汉;没有N95,普通口罩也有防御作用;有信心不让非典重演,所以,大家放心……”即便不是好消息,由他说出来也让人莫名心安。
人们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一位84岁的老人吗?
从深圳到广州,从武汉再到北京,作为临危受命的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没有片刻停留,他为所到之处带来的都是鼓舞和力量。
时间倒回2003年,“非典”在广州爆发,有人感染,有人死亡,疫情蔓延。
最初,这种从未遇见过的新型疾病被一些权威人士草率定义为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典型肺炎。尽管在一些医护人员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但眼前的权威像一座大山,挡住了所有的质疑声。
看着大量病人在接受不对症的治疗后,不仅症状没有缓解,反而身心备受折磨,钟南山坐不住了。他坚定地提出要对疾病重新定义,这极有可能是一种非典型病毒,且传染性极强。钟南山的判断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正式确认。
正是因为他的直言相谏,那场震惊世界的“白色恐慌”才没有演变成难以挽救的中国之殇。
事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的回应只有一句:“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不论面对疾病还是面对人,钟南山始终坚信的都是:“以人为本,起码要从讲真话开始。就像我们医生,对病人讲真话,才能让人信任你。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
在某年的“两会”上,他发言:“现在大家的发言,8分钟是肯定和表扬,2分钟是自我表扬,最后1分钟提点问题,而且还鼓掌,我一直想,他们鼓什么掌呢?”他被称作“中国最敢说真话的院士”。
当然,他不是神,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在一次室内环境卫生论坛上,钟南山引用了不太精准的数据,作出“中国90%的白血病儿童家中都曾进行过豪华装修,每年约有210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的论断。此言一出,立即遭到诸多质疑。他不推脱不逃避,坦然承认自己数据有误,并公开道了歉。
钟南山一直记得中学时代一位老师说过的话:“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曾担任广州肿瘤医院副院长,是护理学专家。经常有家长深夜带着孩子到家里看病,父母总是不厌其烦,钟南山从小便耳闻目睹父母对待病人的态度。“那时就觉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他说。
做医生是钟南山的愿望。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父母的身份问题,钟南山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后代”。从1960年到1970年,他当过工人、校报编辑,在学校当过辅导员,还去过农村。直到1971年,他才回到广州,进了广州第四人民医院。
回到广州的钟南山已经35岁。医学是一门看重经验的学科,钟南山在这方面可谓毫无优势。没多久,他就出了岔子,有一名病人因为消化道出血被送到急诊科,钟南山却将其诊断为结核病,还主动请缨把病人送到结核病防治所。这次误诊让钟南山饱受同仁诟病,“连咳血和呕血都分不清,还当什么医生,搞什么急诊?”
受了刺激的钟南山自此开始发奋努力,白天跟医院的大夫学习诊断治疗,晚上回家继续做案头功课。不到三个月,粗壮健硕的他就瘦了一个码,有人甚至怀疑他健康出了问题。但八个月后,同事们发现钟南山改变的不只是外表,能力也“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了”。
但在钟南山心里,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单纯做一个医生。“我不满足,生活要有一些挑战,有挑战才会有理想。我是科学家,某种意义上我在做研究,我不是搞专门的基础理论,也不是专门当医生的。”
生活上也是如此,年过八旬的钟南山,从未停止锻炼,是个有着完美肌肉的“型男”。
在2003年的“非典”战役中,他曾连续几个月奔波在疫情第一线,近距离接触了无数病患,却躲过了超强传染病的魔爪,这种奇迹被他归结为“身体底子好”。
钟南山的好身板从年轻时就开始打基础了。大三时,他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获得400米赛跑第一名。1958年8月,在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测验中,钟南山还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秒6的400米栏全国纪录。
几十年来,钟南山从未停止锻炼,甚至平时工作出差时,他也会带上拉力器,在房间做拉力运动,或者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我是一名医生,很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锻炼对身体健康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让人保持年轻。”
但不管看起来多么健壮,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年过八旬的老人了。前些年,他患上心肌梗塞,心脏装了个支架,不得不告别心爱的篮球运动。近年来,他还得过甲状腺炎,做过鼻窦手术。
不过在他看来,这些“小毛病”不值一提。在本次疫情爆发前,他依然坚持每周坐诊,定期参加会议,时刻等待再次被召唤,临危受命。
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他,依然沉着冷静,精神矍铄,凭着高超医术和直言敢谏的社会良心,像一道永不过期的“救命符”,给人们以勇气和信心。
(摘自“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