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秀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5)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龄的增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愈演愈烈,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通常称之为“三多一少”。如不及时妥善控制,很容易加重病情,引发多种并发症。治疗更为困难[1-2]。本文旨在于对胰岛素注射规范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皮下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
对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43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21例女患者,22例男患者,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5.5±10.44)岁;对照组20例女患者,23例男患者,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5.0±10.21)岁。两组年龄、性别可比(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时间及注射方法,日常及饮食的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注射规范护理:(1)因材施教,生动指导。患者的年龄、背景不尽相同,其理解力以及注射方式的掌握能力也大相径庭。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相关信息,对其进行分组,因材施教,并对患者及家属提问逐一解答。宣教时可借助相关图片、视频及现场演示等形式,让患者更加直观理解。最后,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注射操作,不足之处给予指正。(2)关注内心,积极沟通。长期给药会使患者产生厌烦,应及时疏导患者压力,对患者的各类担心给予正面的解释,使其充分了解胰岛素注射的规范性、安全性。(3)持续跟踪,定期随访。出院后持续跟踪,建立患者完整健康档案,定期根据档案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血糖、胰岛素注射情况、检查注射部位等,并做好记录。
比较两组患者皮下不良反应(脂肪萎缩、脂肪增生、皮下硬结、过敏、出血和淤血)和生活质量,通过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绪职能、社会功能、精力、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随分值增加而升高。
以SPSS 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皮下不良反应用n(%)表示,x2检验;生活质量用“±s”表示,t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3]。
结果:研究组出现脂肪增生1人,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33%,皮下硬结1人,占2.33%,出血、淤血1人,占2.33%,共发生不良反应3人,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43名患者中,出现脂肪增生4人,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30%,皮下硬结4人,占9.30%,出血、淤血2人,占4.65%,共发生不良反应10人,总发生率为23.26%。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脂肪增生、皮下硬结及出血、淤血,其x2分别为1.0488、1.9111、0.3454,P分别为0.3058、0.1668和0.5567,总发生率x2为4.4405,P为0.0351,研究组患者皮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果:研究组躯体功能91.6±3.2分、躯体疼痛90.7±3.6分、生理职能93.6±3.7分、情绪职能92.3±2.2分、社会功能95.8±2.9分、精力80.4±3.8分、心理健康85.5±3.0分、总体健康87.8±4.1分;对照组躯体功能81.4±3.5分、躯体疼痛85.5±3.9分、生理职能87.4±3.4分、情绪职能86.4±2.5分、社会功能90.6±3.0分、精力75.8±4.0分、心理健康80.2±3.4分、总体健康74.2±4.5分。t值分别为14.1039、6.4246、8.0909、11.6177、8.1722、5.4673、7.6648及14.6494,P均为0.0000,研究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优,(P<0.05)。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代谢病,易反复,无法根治,通常通过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于依靠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的患者,频繁的给药过程使得患者大多数时候必须亲自注射,但常规护理仅仅使小部分患者了解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大多数患者并不能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增加了皮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影响。
此次在对胰岛素注射规范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皮下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研究中,发现:研究组患者皮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生活质量比对照组优高,(P<0.05)。由此可知: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胰岛素注射规范护理是患者健康安全的重要保证,可有效缓解皮下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完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规范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皮下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