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交流5 >>>
一是坚持服务粮食生产。积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将项目集中投向粮食生产功能区,杜绝高标准农田“非粮化”现象。2019 年布局在“两区”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1.42 万亩,实现“五良”配套、“四新”示范,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二是严格管理项目建设。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制定并落实《眉山市东坡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由业主统筹、监理管控、设计参与、施工自检、镇村监督的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
一是增强管护意识。东坡区将高标准农田管护环节提前至竞争立项阶段,召开宣传动员会共18次,听取群众建设和管护的意见,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建后管护要求。二是落实管护主体。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责任主体。在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移交,由村委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定2~4 名有一定农田建设经验的人员负责管护。2019 年7 个项目村确定管护人员15 名,负责对建成的2.6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全面管护,保障基础设施发挥长久效益。三是配套管护经费。为破解项目管护资金缺乏问题,区财政安排每个村公共设施维护费用11万元,用于维护村集体的田间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新的管护模式,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其自筹资金管护流转面积内的基础设施;对于尚未流转的,通过统一采购,购买第三方工程管护服务。
一是集中统一规模化利用,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稳定合作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推进“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规模化利用模式,为农业机械化奠定基础。2019 年项目区流转土地面积9 000 亩,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6%以上。二是落实绿色工程技术措施,发挥生态效益。在项目设计时增加绿色工程措施,在保障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019 年项目区已建成4 条共计5.6 km 长生态沟渠,建设生态浮床面积150 m2,用于净化农田排灌用水,降低水体中氮磷含量。三是推广绿色农耕农艺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在建成的47.5 万亩高标准农田区内开展化肥农药双减行动,推广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绿色防控、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10%以上,实现了绿色健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