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6 >>>
一是围绕规划布局。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衔接,在南域“宜长兴”、北域“环金秋湖”沿线规划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8 个、现代农业园区3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100个。二是围绕产业布局。围绕酿酒专用粮、稻渔种养等特色产业,分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酿酒专用粮基地20 万亩、粮经复合基地8 万亩、蔬菜基地10万亩、粮茶基地12万亩。三是围绕项目布局。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利设施、脱贫攻坚等项目整合实施,每年整合投入资金约5 亿元,通过项目捆绑实施,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杠杆作用。
一是多元投入强保障。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融资和贷款管理办法,近三年整合涉农项目、社会资本、信贷融资、农户投工投劳自筹等资金32.4 亿元,其中社会资本近15 亿元,金融贷款1亿元。二是多方联动强推进。组建“工作专班”,采取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方式,严把工程管理、资金拨付、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形成“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建设格局。三是多类标准强质量。在中丘区探索坡改梯、浅丘区实行土地治理、稻田区开展田型调整,建成“粮茶间作”“粮菜轮作”农田15 万亩、“粮果间作”农田5 万亩、高产稻田20 万亩。四是多重受益强管护。建立“一查三管四护”管护机制,出台支农资金分红意见,每年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0.5%~4.0%的固定分红,推动“村集体+经营主体+管护人”联建联管、共建共享。
一是粮经复合增效。推广“粮-茶-果”间作模式,山(坡)下种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山(坡)上发展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标准化建基地、规模化育产业,耕地综合利用率提高20%以上、农业综合效益提高15%以上。二是种养结合增收。推广“畜-沼-粮”“稻-渔”综合循环种养,建成“猪+沼+茶(果、菜)”循环种养示范园12 个、稻鳖等综合种养基地5万亩,实现“中稻+再生稻+渔”三收,亩产综合收益8 000 元以上、亩均增收5 000 元以上。三是农旅融合增绿。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复合业态,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成乡村旅游景区、休闲体验园区,建成农旅融合景区20个、国家3A级景区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