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背景下茶农的融资问题研究

2020-12-22 03:52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茶农农地茶叶

汪 曼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在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产出效率方面,学者们发现农地流转能够增加农地产出率,改进经济绩效进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4]。国外也有学者认为,每个农户的种植能力是不同的,农地流转是将农地流转到高能力但缺乏农地资源的农户手中,所以会增加农地的产出率,进而提高经济绩效[5]。因此要推进茶业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利用好农地流转的重要发展机遇,大力扶持和培育茶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茶农在转入农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后,不仅会影响其对资金投入的分配,也会使茶农对资金的需求产生变化。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方面,其资金需求都将变得更为强烈[6]。此外,农村地区传统的非正规金融渠道也很难满足茶农对于生产性资金的需求。“非粮化”种植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户更愿意而且更可能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部门融资[7]。因此,研究茶农在流入农地后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渠道等问题,能够有助于缓解茶农的融资困境,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和茶农增收,更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

1 农地流转背景下茶农面临的融资问题

1.1 资金需求量增大,融资难问题突出

茶农通过转入农地进行茶叶种植生产,可以实现茶园的规模化经营,如将茶园集中连片。同时有利于实行五个“统一”管理(即统一农资配送供应、统一集中防治、统一生产经营要求、统一学习交流培训、统一重要环节把关)[8],并且可以对茶园实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但资金是茶农保障茶叶种植生产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茶农进行规模种植的重要条件。面对土地租金、农资、农具以及人工费用等生产性资金的大幅度增加,茶农自身的资金匮乏,故只能依靠借贷资金来进行生产。目前农民普遍面临信贷约束,茶农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门槛较高,融资难问题必将导致茶农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

1.2 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推广,我国正在不断加大对农业各产业的支持,各项财政支持农业措施不断推进,尤其是针对规模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但茶农的资金管理经验较为欠缺,这可能导致对自身筹集和财政支持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所降低。另外,茶农在使用茶叶产业专项资金的过程中,经常将专项资金投入到其他收益更高的项目中,使得此资金没有到具体的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大量用于茶叶产业的资金投入不到位,严重阻碍了茶叶产业化进程。

1.3 茶农的融资渠道单一

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对非正规金融需求较多[9]。根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茶农的种植资金主要来源于自己的资金,或者向亲戚朋友借贷的资金,很少茶农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目前我国的茶农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多数进行规模化经营的茶农主要是选择民间融资的方式来获得生产性资金。这主要是由于民间融资具有约束条件较少,门槛较低的特点,是茶农较为容易实现的融资方式。但同时民间借贷所获得资金量也是较少的,这很难满足想要通过转入农地实现规模经营的茶农对于资金的需求。此外,民间融资的贷款利率比较高,这会大大提高茶农的资金使用成本,降低利润,也不利于整个茶叶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1.4 茶农缺乏有效抵押物,贷款门槛高

茶叶产业具有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即投入大、回收期长、资金周转效率低等,这些特性使得茶农在种植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高,因此茶农常常被阻挡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门槛之外。虽然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或信用社)推出了小额农贷等方式,这些金融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茶农的生产性资金的获取,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银行会考虑到贷款风险和茶农还款能力等问题,要求农户拿出有效抵押物,但很多茶农无法拿出与贷款相匹配的有效抵押物。因此对于大多数茶农而言,贷款门槛高等问题依然严峻。

2 农地流转背景下茶农存在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相关融资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稍显滞后,金融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导致缺少一个能够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完善金融体系。另外,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条件较高,我国对农业的融资担保制度还不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健全,使得茶农在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些状况都进一步加剧了茶农融资难问题的严重性。

2.2 茶农缺乏相应融资管理意识

由于我国普通茶农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不高,这使得茶叶产业经营者缺乏融资管理意识。同时也会导致其对农业融资的法律意识和财政支农政策的认识不够,不能结合自身特性充分利用助农、惠农政策来确定资金的使用结构。因此茶农往往不能合理地使用所融资金,造成资金浪费,严重阻碍茶叶产业化的发展。

2.3 政府有关部门对茶农融资问题重视不够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正推出相关政策来推进茶叶产业化,但是落实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作用仍然有限。茶农转入农地来种植茶叶,前期所需资金量巨大,只靠民间融资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很难满足茶农的资金需求。因此在融资渠道上政府扶持资金的介入很重要。但现实情况是只有少部分茶农能够享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对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缺乏政府的大力扶持,茶叶产业的发展将受到影响。

3 促进农地流转背景下茶农融资的政策建议

3.1 依法有序推动农地流转,培育茶叶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地流转不仅是茶农实现规模化经营重要前提,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在保障农户福利的前提下依法有序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培育茶叶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具备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茶叶种植和管理配套装备改造升级,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者、成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茶农整体素质[10]。

3.2 健全茶叶产业融资体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完善相关融资机制,才能使茶农增收的融资力度在整个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抵押担保制度,从而提高融资市场的运行效率。加强茶农的社会征信管理建设,为茶农融资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从而使得金融机构可以降低茶农融资的门槛,简化相关信贷审批程序,解决茶农融资难问题。

3.3 拓宽茶农融资渠道,推出更多支农惠农信贷业务

资金茶叶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动力,只有稳定持久的资金投入才能保障茶叶茶农的发展。因此,按照市场化进程和发展原则,茶农的融资渠道不应该局限于民间融资和信用社,更应该加强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社会资本进入茶业产业市场。创新茶农的融资模式,由传统的“银行+茶农”过渡到“银行+政府+茶农”、“银行+龙头企业+茶农”以及“银行+合作社+茶农”,这样可以更好的拓宽茶农融资渠道,缓解茶农融资压力。同时,还可以在农村地区增设金融服务网点,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从而为更好的解决茶农的融资问题保驾护航。

3.4 提高茶农融资管理效率

提高茶农融资管理意识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当前茶叶产业融资的环境中,只有不断提高茶农的融资管理意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到专款专用,才能真正促进茶叶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培养和吸引高水平融资管理人才,提高茶农法律和政策意识,使得茶农能够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出发确定资金使用结构,从而避免资金的闲置和滥用。

3.5 强化政府对茶农和茶叶产业融资的重视

政府应重视和积极引导茶叶产业发展,针对不同的地区出台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在促进农地转出的同时,加强对茶农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力度,保障茶农的正常资金需求。强化对茶叶产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制定大范围的税收减免政策,这不仅可以缓解茶农的融资压力,也能够激发茶农和茶商的发展动力,最终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茶叶产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随着农地流转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农实现规模种植和经营。整个过程中所需的生产性资金增加,加剧了茶农融资门槛高、融资渠道单一等困境。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健全茶叶产业融资体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茶农融资渠道,推出更多支农惠农信贷业务。政府部门更应该承担起为茶农扫平发展障碍的主要角色,强化政府对茶农和茶叶产业融资的重视,提高对茶叶产业的资金支持。多管齐下,才能促进茶叶产业发展,茶农增收。

猜你喜欢
茶农农地茶叶
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的理论阐释与制度重构
《茶叶通讯》简介
家庭非农收入、养老保障与农地流转参与
——基于农地福利保障调节效应的分析
老党员“卖”茶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早春茶”开采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香喷喷的茶叶
茶乡人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