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平菇适应性强、易栽培、产量高、品种丰富,是食用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木腐菌,目前平菇栽培以棉子壳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巨菌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直立、丛生,根系发达,鲜草产量可达10~25 t/667m2,干草产量5 000 kg/667m2,用于食用菌栽培,能降低对原料的依赖。在前期试验中,单纯巨菌草草粉(以下通称草粉)栽培平菇的生物学转化效率约为60%,产量低,效益差,制约了巨菌草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因此,笔者设置了3种栽培配方,以期解决草粉种菇效益低等问题。
1.1.1 供试平菇菌株 广温3802菌株来自江苏省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
1.1.2 巨菌草粉 巨菌草成熟后收割,晒干后用家用小型一体切草揉丝机粉碎,过筛孔直径10 mm筛板,得到颗粒度为3~5 mm的草粉。
以当地常规栽培的棉子壳配方为对照,采用熟料栽培模式,试验配方1:草粉98%,石灰 2%;配方2:草粉49%,棉子壳49%,石灰 2%;配方3(对照):棉子壳 98%,石灰2%。
1.3.1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 每个配方用干料总量为10 kg,重复2次,共20 kg。石灰先用水溶解,按配方加入草粉、棉子壳,混合均匀,料含水量为60%。栽培袋规格为17 cm×35 cm×0.005 cm折角聚丙烯袋。用装袋机装料,用线绳扎口,打活结,每袋料湿重约1 100 g。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控制在0.145 MPa下126℃灭菌2 h,培养料袋冷却至常温后接入三级种,每750 g瓶装平菇栽培种可接料袋40~60袋。3个处理2次重复在同一天中完成。
1.3.2 发菌 接种后置清洁卫生的室内发菌,保持温度为20~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每天通风1~2次,保持空气新鲜,约25 d菌丝满袋,发菌结束。
1.3.3 出菇管理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并排堆码于出菇场地面上,在袋口处划口,喷水保持湿润,调控温度15~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促子实体分化。出菇后每天喷水3次,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促进子实体长大。采收后菌袋泡水进入下一潮菇管理,共收3潮菇。
每个配方的一次重复抽样调查25袋,二次重复抽样调查50袋,对供试配方的满袋时间、菌丝长势、污染率进行观察计载,并分析原因。对供试配方二次重复三潮菇的产量进行测产,记录产量,对供试不同配方产量进行新复极差测验,检测差异的显著水平,分析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计算供试配方的生物学效率。对供试配方原料成本、用工综合成本、鲜菇产值、产投比进行统计比较,寻找出产投比较高的配方。
由表1可见,3种配方差异较小,均在23~26 d完成发菌,配方1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3 d,配方3(常规棉子壳配方)时间最长,为26 d,可能是巨菌草草粉的透气性好,有利于菌丝生长。从菌丝长势来看,配方2与配方3长势旺,配方1长势差,表明草粉作为平菇栽培的替代料可行。从污染率上看,配方1污染率最高,达8.22%;配方2次之,为1.32%。可能是草粉颗粒较粗,易造成菌袋破损,或草粉糖分含量高,易被杂菌感染等导致。
表1 不同供试配方菌丝长势及污染率
由表2 可知,配方2三潮菇的总产量最高,为11.8 kg;与配方1(6.03 kg)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配方2与配方3差异不显著。配方2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18.53%;其次是配方3,为107.54%。可见,供试配方2有替代传统棉子壳配方的潜力,单纯的草粉效果不佳,与棉子壳混合使用才能提高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说明配方的筛选比较重要,草粉与棉子壳等量的配方是优良配方。
表2 不同供试配方的出菇产量
由表3可知,从原料价格上来,配方3的成本最高,为33.2元,添加有草粉的配方其成本低于棉子壳配方,说明草粉配方相比棉子壳配方具有成本的优势。从综合用工成本上看,由于草粉较轻,用袋数量多,增加了装袋的人工成本,有草粉配方的用工成本均高于棉子壳配方,在用工上不具备优势。但从鲜菇产值与产投比上看,由于配方2鲜菇产值最高,为142.2元,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18.53%,还由于草粉的成本较低,故草粉与棉子壳混合配方在实践中有成本与产值双优势,在生产中可以大力推广。
表3 不同供试配方的投入与产出
配方筛选试验表明,单纯草粉配方种平菇并无优势,而草粉与棉子壳混合配方与传统的棉子壳配方在满袋时间、菌丝长势、污染率方面均相差较小,在三潮菇的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原料成本、鲜菇产值、产投比上还有一定的优势,说明用草粉配方得当能有效替代棉子壳,丰富了平菇栽培的原料来源。
巨菌草是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林占熺引进并培育的牧草品种,晒干粉碎后用于种平菇有比较优势,生产的平菇产量高、品质好,由于巨菌草产量高,通过种植巨菌草来促进食用菌发展产业的前景光明。巨菌草晒干粉碎后用于种植其他食用菌如灵芝也是有所报道,试验仅对栽培平菇作了配方筛选,至于能否“以草代木”进行其他食用菌种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