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伟伟、彭新平
道路改造和建设中,沥青旧路面热再生技术是最为主要的技术,能够确保项目改造顺利实施,提升工程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非常重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受设置各种地段以及材料等方面影响,很多地方需要不断改进。基于此,施工企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沥青旧路面冷再生技术,充分体现出该技术的优势,全面提升改造质量水平。
2.1 冷再生技术优缺点
冷再生技术主要优点如下所示:
2.1.1 低成本:因为冷再生技术可以实现旧料的合理应用,减少购置新料的成本,同时能够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旧料的合理利用,减少运输成本以及相关的费用。
2.1.2 环保性高:冷再生技术通过使用原有施工材料,防止这些材料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减少施工过程出现污染环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节能环保。在拌和施工、铣刨施工、摊铺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同步施工,不需要进行二次施工,达到了施工效率的高指标。
2.1.3 质量高:冷再生技术可以合理应用旧沥青材料,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按照要求进行配比设计,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
冷再生技术除了具备上述优点,还有如下缺点:该技术在设计以及配合比上,设计配合比不够成熟,只是通过某个路段进行试验,不能将整体路段的应用情况体现出来,所以实际应用和设计应用存在差异性。由于冷再生技术主要是对旧路面材料进行应用,它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确定,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很难保证整体质量满足实际要求。
2.2 冷再生技术社会经济效益
如果应用的是传统方式改造施工,会导致很多废弃物存在,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会占据更多耕地。冷再生技术能够实现原材料合理应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避免出现废弃材料,保证施工项目满足要求,有着非常高的环保应用效果,还不会影响交通运行质量,工期是原施工方式的一半左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比较高[1]。
2.3 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和传统的改造技术相比,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具备施工成本低、环保效益高、施工质量水平高等优势。所以被大量的应用到实践中,发展前景非常大。国外的冷再生技术应用时间比较长,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研究阶段环节,所以对该技术的应用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策略,提升冷再生施工效果,提升道路工程运行质量。
公路改造实施环节,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从多个角度进行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改造工程项目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该全面重视冷再生技术的使用,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保证符合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符合要求,水泥结构强度达标,符合工程质量标准。
撒布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均匀性合格。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冷再生机械的运行速度合理控制。在操作过程中对于碾压以及改造工程质量需要严格控制,保证碾压的速度与工程质量达到一致。
路面基层中,冷再生施工材料选择的过程,工程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压实处理,促使混合料强度达标。如果最大干密度是固定的条件下,技术人员要分析路面材料的离散度,如果超出规定标准,则适当增加试验样板。
在冷再生混合料中,水泥是稳定剂的形式,促使冷再生材料达到工程的技术标准。因此,施工单位要做好水泥质量、强度等方面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混合料内沥青结合料的含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施工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沥青混合料的比例,提升水泥、石料的结构强度,达到工程的技术标准[2]。
某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整个路段的长度是17km,根据本次改造的要求对整个路段进行全部改造处理,该工程路面结构主要是由混凝土结构+基层结构+底层结构组成。
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施工环境与施工气候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可知,采用冷再生技术应用较为合适。冷再生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幅提升改造的质量水平,具备较高的节能降耗效果,成本也比较低。本次施工中,原路面结构部分的损坏位置要实施15cm 的旧地水泥,稳定冷再生15cm,30cm 进行厂拌水泥稳定旧料冷再生施工。
5.1 施工准备
5.1.1 配合比及级配选择。旧料进行再生利用的情况下,要进行铣刨料的筛分处理,检查旧料的颗粒级配是否达到技术标准。如有必要,应该加入合适计量的新料以达到级配的标准。通常情况下,骨料粒径在4mm 以上的应该占到65%以上。在具体操作上,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该工程在经过分析后,对于材料的选择主要是选取强度>32.0的硅酸盐水泥材料作为主料进行施工。
5.1.2 设备与人员的配置。应该选择符合工程使用需要的设备,根据要求进行调试处理,达到施工作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应用冷再生机、压路机、平地机、洒水车以及运输车等,保证设备数量符合要求,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经过综合分析,本次公路改造项目中所使用的设备具体如表1所示[3]。
表1
5.1.3 铺筑试验路段。开始施工前,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摊铺路段,一般长度在200m 以上,试验结束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此时应该注意如下问题:再生机运行速度和转子转速会给再生料级配产生影响;需要得到监理工程师的签字后方可施工。
5.2 技术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具体情况做好路面的清洁,处理边线部分的结构。施工人员应该做好施工范围内井盖的处理,同时根据技术标准处理裂缝、沉降等问题,促使冷再生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2.1 水泥撒布施工。施工人员应该考虑到路面再生厚度与水泥使用量等方面,做好水泥撒布施工控制,严格按照方格进行撒布作业,确保水泥满足施工的标准。在该阶段中,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5.2.1.1 技术人员应该综合分析各个环节中能源损耗的情况,了解水泥使用量,达到材料供应标准,留有一定的富余量,避免因为材料不足而出现施工中断的情况。施工人员要确保水泥材料的厚度达到要求,避免风险以及安全隐患等情况存在。
5.2.1.2 铣刨拌和。管理人员选择再生机时,要选择合适的铣刨与拌和机械,拌和宽度设定为2.45m。从工程的具体情况分析,在水泥初凝前拌和压实厚度应该达到18cm,控制速度在4m/min 左右。
一般情况下,当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前,需要将该项工作完成,并且将半幅长度限定在180m。同时,在洗盘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对水量进行控制,在再生机电脑上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后,采用合水车进行全面供水处理。
5.2.2 混合料的摊铺。在施工过程中,安排操作人员对旧路进行拉毛作业施工,洒水保湿,然后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施工。一般而言,摊铺施工的时候采用双侧挂钢丝网的方式进行找平处理,做好钢丝网之间的间隔距离设定在10m 范围之内,保证定位的精确度,确保数据精度合格。根据项目暂定摊铺系数为1.3,同时在摊铺施工中随时进行压实厚度检测。如果存在超出设计标准的情况,做出必要调整。对于本次路段变化的情况分析,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做好结构层厚度的统计和校对,厚度要调整到20m~30m 内,保证高度和厚度控制,达到路面的设计标准要求[4]。
5.2.3 碾压工作。当所有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碾压施工。在碾压施工的过程中,按照以下几点方式进行操作:按照初压、复压、终压等顺序来进行。各个碾压环节有着明显的差异,要结合不同情况做出控制。初压环节,要保证混合料整平稳定进行;复压应该保证混合料的密实度、成型效果符合标准;终压环节消除各种表面轮迹。在冷再生施工碾压作业阶段,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振动压路机进行操作,根据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从边缘向两侧碾压施工,此时应该保证碾压速度控制在1.6km/h 左右。施工人员应该防止出现漏压的问题,错轴宽度要合理控制。复压环节,在该环节需要进行三遍碾压施工,采用压路机来回行走三遍,每次施工的强度需要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检测,当压实度达到98%以上,才能够保证工程达到实际要求。
5.2.4 养护工作。养护环节,需要安排施工人员采用洒水车进行定期养护,在洒水、喷水的过程中按照天气的情况适量调整水量的大小,试验自流式的洒水车进行养护施工,否则将会导致水分含量过高。养护时间一般是一周,在该阶段需要设置相应警示标志,任何车辆都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养护完成后才能通车运行。
6.1 旧路病害调查处理,冷再生稳定整平层施工前,必须要做好旧路面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如果发现存在严重的网裂、沉陷、坑槽等病害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处理,比如换填基层材料、挖补处理等,然后经过监理人员检查确定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
6.2 配合比设计也是极为关键的,会给冷再生水泥稳定整平层强度产生影响,应该综合考虑到材料利用率、施工效率等方面。综合分析各个试验路段的实际情况,保证整平层的冷再生水泥稳定厚度达到均匀性的要求,保证各个级配参数合格,单位面积水泥量达到要求,符合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6.3 拌和深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应用二次拌和粉碎法进行,组织专人进行再生机的操作,检测确定拌和深度,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拌和深度管理控制。第二次拌和深度应该达到混合料底部且浸入到下承层表面1~2cm,符合设计标准,防止存在结构层不合格的情况[5]。
6.4 施工周期全部完成后,不能有任何超出水泥终凝时间的情况,根据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作业段落和时间,加强该方面的控制。
6.5 养护条件会给冷再生的施工效果带来直接影响,主要是影响其强度性能,所以应该保证温度与湿度符合技术标准。
综上所述,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对该技术进行控制,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规范管理施工流程,提升冷再生施工效果,为公路项目的性能提升、交通运行质量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