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0-12-21 03:52刘晓明邓昌瑞孙鹏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9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现状对策

刘晓明 邓昌瑞 孙鹏

摘 要: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精神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开展志愿服务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提出了“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期望。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服务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首先分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探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通过分析,找出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对策

助人为乐和扶危济困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诸子百家关于“爱”的阐释与志愿服务理念雏形不谋而合。上世纪60年代,“学雷锋”可以称为新中国志愿服务的起源,雷锋精神也是志愿精神的一种体现。1993年12月,在共青团号召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为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群体[1]。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面向大学生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也将志愿公益服务纳入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进一步体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大学生志愿者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看到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风采,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也在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参与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参与大型赛会到助力扶弱助困、卫生环保、法制宣传等公益活动,都能够看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出色的表现充分展现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向上的志愿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大学生志愿者勇于冲锋,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力量与担当。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各级团组织、各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校团委和各学院团委都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组织青年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如安全用药宣讲团、药学院路丫子志愿服务队、制药工程学院初心志愿服务队和中药学院同舟志愿者协会等,全校各团总支都成立了各自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校团委在每年的“两优两先”评选中对致力于社会公益与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建立社区服务,坚持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至少有一年以上的活动基础,有组织领导,有活动计划,有较高固定的实践阵地,有落实实施,有一定的人员规模和信息反馈的集体给予“先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表彰。

同学们通过参加各级志愿服务团队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锻炼了个人能力,增长了社会经验。对于沈阳药科大学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理工科院校,同学们更愿意参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如在社区、学校、敬老院、幼儿园等传播用药理念,定期参加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等。参加与药学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时,能够使大学生在活动中结合自身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发挥和使用自身专业特长,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思想认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志愿精神缺失

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灵魂。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是否具有志愿精神,影响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成效和质量。一些大学生对于志愿精神理解不到位,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取得活动分而参加志愿服务。还有一些同学在低年级是对志愿服务活动热情较高,到高年级时由于学业紧张,降低了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在大学生志愿精神缺失的情况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有待丰富

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扶弱助残、科技惠民、社区服务、生态建设和大型活动服务等。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共青团中央创建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大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志愿服务平台。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社区服务和扶贫支教。长期开展单一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会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产生消极影响,制约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三)志愿服务活动能力有待提高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成效如何和志愿者的知识和能力息息相关。很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对大学生缺乏系统、规范、专业的培训,大学生只能参加对能力要求不那么高的社区服务、指路问路,交通协管等志愿服务,对于一些对能力要求更高、活动机会较少的科技惠民、生态建设和大型赛事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参与机会较少。此外,如果大学生志愿者连基本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能达到志愿服务的要求,反而会对志愿服务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动机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大学生志愿者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志愿服务动机对于能否开展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出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志愿服务活动和“免费劳动力”这一概念区分。同时,加强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普及和教育,把弘扬志愿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引导每一位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真正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为志愿服务的精神动力。

(二)丰富志愿服务活動形式

当前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的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存在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高的情况。因此,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多增加一些适宜大学生的、与大学生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形式。专业性强的院校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发挥学生专业技能与特长,为学生的志愿服务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大学生也能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体会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三)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制度

志愿服务不是一项活动而是一项事业,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除了要在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之外,还要注重大学生志愿服务素质的培养,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制度。开展系统、规范、专业的培训,从社交礼仪、沟通交流、动手能力、安全知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弘扬雷锋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把握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努力探索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计国.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讨——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河南教育(高校版)》,2017年,第6期.14-15.

[2] 陈晚云.志愿精神:大学教育的应然追求.《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年,第32期.40-41.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