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生态型学校移动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

2020-12-21 03:44吴智杰
考试周刊 2020年96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实践研究大数据

摘 要:文章主要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技术促进生态型学校的构建。利用各类移动终端,将信息数据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教育上,为教育宏观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从而达到更高效、精准地掌握学生发展情况,增强家校沟通,及时调整学校课堂、课程、德育、环境四大维度的工作方向与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初步实现学习、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符合生态型校园需求,并初步形成校园移动信息化的管理思路与成果资料,为日后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生态;智慧校园;移动信息化;实践研究

一、 大数据在德育生态维度的应用探究

构建移动终端式智慧平台,立德树人,促进家校沟通与学生个性化生涯发展;德育生态其核心理念是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尊重师生的个性,促进师生的发展,培养阳光教师和阳光青少年。通过学校的各种数据平台的搭建,可以从日常考勤、海教通的家校沟通、学生选课所显现出来的积极度与兴趣偏好变成可观可视的数据指标,更好地让学校从教师配置、家校团建辅导方面有针对性地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效能。

(一)利用移动式家校平台进行“学生生涯规划”实践及应用

课题团队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引入心理健康预警平台,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100%的心理摸查,建立一生一案。并对系统中反馈有预警提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跟踪与反馈。有效地防范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校园安全事故的事件发生。

(二)生涯指导师资(教师专业化)培训深化探索

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进行心理大数据摸查的同时,积极地与外界专业机构合作,利用“拇指爸妈”家长学校的基础,开发“智引通”移动教育线上平台,制作系列有年级特色的心理德育教育微课,让学生家长在课余能有更好的学习渠道。

二、 大数据在课堂生态维度的应用探究

探索生态智慧课堂(移动终端)及“走班”新模式,利用大数据增效减负;实验组在开展实验前明显比对照组在学业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1年的对照,最终在区2018年7月统测情况中,实验组反超对照组,并在合格率与优生(区前100名)上有所突破。

三、 大数据在课程生态维度的应用探究

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贯彻国家课程,组织区域性跨学科实践,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提高核心素养。

1. 通过大数据,比对生态型教学活动与传统型教学活动的差异效应,提高国家课程教学效能(以地理学科为例)。

地理综合思维:各抽样30个同学,对同一地理事物或问题从多角度的设想能力,具体指标为在60秒内回答的不同角度达8项以上为优秀;4项至7项为良;3项以下为差。比对出实践活动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有所提高。

2. 利用移动信息化环境,有利于实现校本课程跨学科,跨区域进行互联互通,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与自主性,并提高学校辐射影响力。

(1)积极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环境,结合创新实验室(农业物候实验室)开展跨学科融合校本类课程(STEM)

通过利用移动信息化环境(气象自动站),打造跨学科、信息化、可推广、可复制的项目。结合近年我校所开展的气象物候观测,开展了一系列的区域联动项目。形成日常可执行化的校本部课程及实验执行手册。

课题团队成功申报2018年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课题组成员共同合作《STEM生态融合课程:生态园管理项目》课例中结合信息化技术、生物地理创客等多学科教学融合成果。获得媒体关注。(《羊城晚报》2019年4月4日报纸刊登采访)并获得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深入推进STEM课程实施阶段性成果征集二等奖、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广东省STEM教育资源“优秀课程案例”二等奖。

(2)项目过程大量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采用的物联网传感器分别有:风速风向传感器、太阳光照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土壤墒情传感器等。

3. 分析推论

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融合教学STEM课程的探究,总结发现对于学生学习产生以下影响。

(1)利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

秉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素养,以广州市海珠区首家国际生态学校、首批智慧校园实验校的硬件条件为基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迈出实践的步伐——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为广大一线STEM教学同仁形成比较完善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以指导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践。其中互联网+气象物候实践活动案例《生态理念下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策略初探》在2019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广州市特约教研员课题成果一等奖。

(2)利于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创新

本项目将物联网、大数据、农业生态等各种学科知识融入现实生活,通过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通过具体的课程实施与内容指导,在多维度的标准与评价下,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的相关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素养与技术技能。

四、 大数据在环境生态维度的应用探究

(一)建立各类创新智慧课室,为学习提供智慧环境

学校组织教师对智慧课堂、翻转课堂、融合课堂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学校配备一生一PAD智慧课室6间,具备有多媒体数字化平台的课室56间;配备高清移动录播系统阶梯室3间,生态感知调控阶梯室1间;移动微课录播系统1套。创新实验室方面,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物联网生态农业实验室(园)2个,创客机器人实验室1个,动漫数字绘画实验室1个,地理VR虚拟实验室1个。

(二)构建网络沟通平台,促进家校沟通,提高管理效能

日常管理方面,人脸识别落实考勤、疫情防控,智慧自助借阅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班主任只需要打开手机就可即时了解学生考勤情况。通过远程设置,各班电子班牌中会滚动播班级文化内容及活动信息。师生和家长都能通过微信平台查阅课程表,教师不但可发布作业清单和选课任务,还可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公布到微信平台上,方便和家长的沟通。管理平台信息化,提高了德育管理效能,并促进了评教评学过程中对学生隐私的保护。

五、 小结

信息化2.0的探索发展过程中,紧密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开展一系列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研讨,并利用开放日等专题活动辐射更多学校及单位,近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跟岗学习、参观交流教师1300人次。

一校三区协同管理见成效,提高了管理效能,打破地域上的沟通障碍,加强了信息上的联系。通过OA管理平台达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后勤维护可视化,进度过程实时查询,减少了重复工作,也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理解。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减少用纸量,低碳环保。三校区之间的德育、教学均实现数据可视化,为下一步的教学、德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3]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4):8-13.

[4]李俊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数字校园研究与设计[J].梧州学院学报,2010(3).

[5]蒋家傅,钟勇,王玉龍,李宗培,黄美仪.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0.

作者简介:吴智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实践研究大数据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