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昱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体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内容涉及的管理风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资产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其持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经营水平的基础性保障。因此,有效地完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提升对资产管理风险的应对,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能力、确保我国经济体系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国有企业资产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探索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及相关问题,据此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和问题解决对策,提升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效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
一、国有企业资产特征
和其他企业的资产管理相比,国有企业资产具有固定资产非生产性、企业资产非增值性与服务性,以及资产管理补偿间接性的特性。国有企业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注意其属于非生产性。这类固定资产一般分配于非生产区域,主要用于保障国有企业行政及社会功能运转。因此针对这类资产的管理,要考虑其非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特性。国有企业资产主要是为了保证社会机制顺利运行,因此,其定位以获取利益为直接目标,资产存在非增值性与服务性。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并非直接从资产中获得直接的收益,而是依靠政府的预算拨款或收入分配完成间接性的补偿,因此具有补偿间接性。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同时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市场经济的稳步提升,确保国有资产的稳定性,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于国有企业内的资产管理,要降低其风险隐患、解决其中的管理问题,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的资产管理。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风险使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资产管理的收益下降或出现经济损失。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投资缺乏合理的评估。针对资产的调整投资以及管理,主要以内部计划为主,并没有有效的决策评估,投资较为随意,无法起到有效的管理效果。二是资产管理缺乏对行业竞争情况、销售问题以及企业经营情况等统筹的分析。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盲目地扩张、膨胀,引发资产引入的过度情况,造成了资产设备的积压和浪费,或引发资金无法回收问题。三是国有企业内资产管理员工在业务技能上参差不齐,无法真正地对资产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认知和防控;无法针对资产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無法对资产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应对。
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资产管理方式存在问题,对于资产的利用率难以保证。资产再分配、利用方面常常敷衍了事,无法有效地发挥资产管理的作用,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在管理层方面没有有效的制度文件,进行管理内容的详细规范指导。二是资产管理的分布性并不合理,对于财政拨款、管理费、收入、营业收入等资产管理利益来源无法进行整合。非经营管理模式限制了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应用。部分资产的分布不合理,不仅拉低了资产的利用率,同时导致资本供给与输出的冲突。三是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部门。国有企业在设置国有资产利用管理时,往往依托于财务管理部门完成相应的管理,无法起到有效的管理效果。财务管理内容庞大,无法真正地对资产管理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梳理,难以防范资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影响了资产管理效果。
五、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应对措施和问题解决对策
(一)做好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
针对资产管理的风险,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资产管理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意识,要通过有序的管理目标制定,对资产投资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划。降低投资风险对资产管理的不利影响。当企业完成资产管理风险应对决策时,要顾及资产投资面临的市场状况,充分考虑各种风险种类、源头特征及特质,掌握风险程度,并完成有效的风险评估。依据这一评估,提出对应的处理及优化措施,保障企业资产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在国有企业内部,从资产管理内控以及监督、考核多个方面,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一是关注资产管理制度的保障规范作用。将资产管理制度细则全面覆盖到资产管理的环节中,从计划、采购、投资、面试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制度控制。明确采购手续、采购目的、规划资产使用,资产借用程序,完成资产盘点,保障账实一致。二是利用有效的内控制度,提升资产管理的控制,在人员制度之间建立有效的管理联系,提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规划。三是以监督、考核作为资产管理的保障和推动力。构建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系统,以及严格规范风险处理权限。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有序的监督,依据相应制度标准,完成全面控制。同时利用考核制度,对资产管理效果进行指标性考核,实现风险规避。
(三)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在企业完成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能够提升资产管理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是通过定期培训,对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进行提升,确保资产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和技能水平。二是注重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将资产管理的各项责任内容进行层层分解,加强其道德水平,落实其资产管理责任观念。三是加强对管理人员责任监督控制,规避管理人员渎职行为。同时对资产管理问题进行责任落实,出现渎职问题严厉惩处,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
(四)采用精细化、科学化的资产管理模式
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同时从领导到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常常忽视正确的资产运作方向,难以控制管理中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要进一步精细化具体的管理内容,科学化地完善资产管理具体模式。结合信息化技术建立相应的ERP管理系统。将资产管理精细化到各个项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甚至是资产使用个人。通过系统的管理,实现资产的有序规划、准确应用,确保资产配置合理,并且依据具体的资产应用内容,实现资产的有效监督,确保资产在应用过程中实现最大的价值发挥、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建立专业资产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资产管理机构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项目资源庞大,如果没有专业部门的有序管理,难以确保整个企业的资产管理有序和妥当。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企业内部的专业资产管理部门或将部分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外包,由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完成相应的外租、对外运营业务对接。针对企业内部专业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及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并要确保提供的资产管理决策能够优先考虑风险内容、评估,切实有效地完成资产管理的制度执行。针对委托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情况,要加强资格审查,选择可信度高的资产管理机构。并且对于承包业务范围进行严格审核。结合国有企业自身需要,对资产管理外包内容完成审核批准,通过后才能进行委托业务。所有委托业务要确保签订严格规范的合同,确保整体工作流程化、精细化及明确化。
六、结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完成自身特殊的使命,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有序规划资源管理,降低资源管理风险,解决资源管理问题。从风险识别与评估、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资产管理模式、资产管理部门与机构多个方面,推动自身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升资产管理理念及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剑锋,潘君镇,尹海庆,商艳丽.国有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11).
[2]万强.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分析[J].经济师,2020(4).
[3]李琳,刘明军.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J].中国盐业,2018(21).
作者简介:冯 昱(1986—),女,辽宁大连人,中级会计师,本科,主要从事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