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观视域下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探究

2020-12-21 03:34顾素芳范炜珏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篇意义文本

顾素芳 范炜珏

[摘 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和指向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文学作品A Rose for Emily阅读教学实例,探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如何围绕主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英语;英语学习活动观;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建构了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课标》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和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进行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建构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并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批判性地解读文本的主题意义,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意义,解构原有的文本符号,建构新的意义。以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材料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上存在优势,开展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威廉·福克纳A Rose for Emily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围绕主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教学分析

(一)语篇解读

A Rose for Emily是福克纳最经典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的独特人文景观。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的一个南方小镇,富有古老的哥特色彩。主人公Emily 深受其父亲父权倾向的影响,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当她爱上来小镇修建铁路的工头北方人Homer时,因求爱不得便用砒霜下毒,并与死尸同床共枕四十年,直到她死去这一秘密才得以公开。Emily的悲剧来源于社会和时代,体现了南方传统价值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是文明战胜野蛮、进步取代落后的必然结果。小说氛围荒诞、诡异,读小说犹如破案般层层剥茧抽丝,最终情节才逐步明朗。学习该文本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了解美国南方的时代特征,也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学习策略,从语言中分析情感和主题,学习语言表达的同时发展思维品质。

(二)教学过程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课标》指出,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即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导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1)创设语境,引入主题意义

为了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中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理念,教师需要创设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主题意义也就是引出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本文主题意义较为深奥,教师可以创设语境,从小说的哥特式风格开始着手。

Step1:学生观看电影图片类型,并回答问题。

What kind of movie do you like best?Can you guess my favorite?

Step2: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整合信息,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小说类型。

A combination of romance and mystery leads to our topic A Rose for Emily.

(2)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間的关联

Step1:  学生根据预习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Who is the narrator of the short story?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Who are the minor characters?

[解读]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取一些基本信息,并用流利的英语表达。

Step2: 教师补充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美国南北方文化的差异。The south plantation owner: holding slave labo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American north: intending to abolish slavery and develop the industry.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略读全文,让学生了解小说发生的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师生问答、碰撞交流中共同提炼文章段落的关键词,支撑起小说框架,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通过这一情境,学生了解了以Emily 为首的美国南方价值观与Baron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存在碰撞与摩擦,为学生了解主题意义奠定基础。

2.应用实践类活动

《课标》指出,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即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推理、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描述与分析语篇内容

Step 1:学生细读文本第一到第三段,思考以下问题:

What family background does Emily have?   Why did the mayor remit her tax?

The arrangement has aroused the dissatisfaction,so who is dissatisfied?

[解读]学生细读文本,深入语篇,从文中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Emily来自贵族家庭,从她的举止行为中依然能够看到昔日贵族的光辉。问题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细节分析与推敲,为进一步理解语篇做好准备。

Step 2: 教师指出可疑之处,学生分析与判断,深入语篇探究。

a. No visitor had passed since she ceased giving china-painting lessons eight or ten years earlier.

b. The smell of dust and disuse ——a close,dank smell.

c. It was furnished in heavy,leather-covered furniture.

[解读]学生根据文本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分析与判断,主人公Emily习惯性地恋旧,尤其是她的生活环境多年未改变,可以得出她性格孤僻的特点。

Step 3: 师生共享人物间相互关系的描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讀并回答以下问题:

a. Why did Emily refuse to bury her father?

b. What personalities do Emily and her father have?

[解读]学生通过朗读和与同伴讨论的活动,揣摩人物性格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多官能感知人物的性格色彩,分析与判断语言背后隐藏的情感,从而走近小说主题。

(2)应用与实践语篇知识

Step1: 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加清晰地领略逻辑关系。

[解读]学生在读文本时,除了关注外显的语言表述,也应当关注人物的内在语言,绘制思维导图,在应用实践中深化理解。

Step 2: 学生分角色扮演文本中Emily与药剂师的对话,让学生能够领悟主人公Emily买毒药时的坚定,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 Role play: Section 3(para3-11)

Student A: Miss Emily   Student B:the druggist   Aside(旁白):teacher]

[解读]设置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层面内化所理解的知识与情感,帮助学生分析并整合知识。

3.迁移创新类活动

《课标》指出,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分析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1)推理与论证可疑情节

Step 1: 教师带学生重新回到可疑问题处,情节再现,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a.What is the strange smell emitting from Emily's house?

b.Why did Emily poison Homer Barron?

[解读]教师启发学生,让学生回到文章中自己找提示,探讨strange smell究竟是什么味道,直至谜底全部揭开,学生也能够对文本有更深的认识。

Step2: 谜底揭开后,教师带领学生复述整个小说的情节,并各自分类到不同的小说发展阶段,用阶段图的形式描绘出来。

[解读]教师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设计了复述策略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小说的发展历程,按照不同发展阶段重新梳理文本脉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Rose has thorns. Love sometimes hurts.   Common meaning: Love & twisted love

Funeral rose: in memory of the past monument

Rose in the title: the novelists sympathy for Emily

(2)想象与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意象

Step 1: 以玫瑰为例分析象征意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在学生回顾玫瑰的文化含义之后,教师不妨将问题细化,探究玫瑰的语境含义。

[解读]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头脑风暴玫瑰的象征意义,探索文本中只字未提玫瑰,而题目中却带有玫瑰二字的原因,让学生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题中玫瑰的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思维,从文化角度更好地理解小说文本。

Step 2: 教师引入Robert Burns成名诗A Red,Red Rose ,有感情地朗读并赏析。

O 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 i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As fair thou art,my bo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O 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And fare thee weel,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weel 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my luve,

Tho'it wre ten thousand mile!

[解读]玫瑰作为一种基本意象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不同的文本中涵盖不同的主题意义,本课引入彭斯的诗歌,深化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启发学生关注西方文化,促进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从创新和批判的角度出发,不拘泥于常规,推陈出新,建构新的意义,促进学生的能力向素养转化。

(三) 教学反思与启示

本案例教师以福克纳的文学作品A Rose for Emily为话题,文本意义深刻,是好阅读材料,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以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基本形式,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先理解后创新。教师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以前的知识储备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和文化内涵;在深入探究语篇时,教师有机结合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的“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主动进行的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在探究文本背后蕴含的意义时,教师让学生主动投入其中,扮演相关角色,强化了角色带入感,并借助其他文学作品的魅力,使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梳理文章的主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文本时,教师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融入在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三、结语

《课标》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和创新,基于学习活动观的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完美体现了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相融合的语言教育观。英语学习活动观对教师设计活动提出了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围绕主题创设语境,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描述、阐述、分析等交流活动,最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论证,批判、评价作者观点,进行多元思维,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必须“从碎片化知识讲解到关联整合的知识建构,基于学科内容与学科活动实现学科育人;教师要从控制为中心到学生学习为中心,解放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人格品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导向,选择有主题意义深刻且积极的学习文本,让学生的体验从阅读层上升到悦读层,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13.

[2]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6-28.

[3]黄瑞贤.基于学生体验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导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 (6):34-37.

[4]李柯.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英语专业阅读“零课时”建设[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78-179.

[5]孙晓慧.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解析[J].中小学外语教与学(中学篇),2019(4):44-48.

[6]徐静方,高姿.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語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9(6):42-45.

(责任编辑:武 亮)

作者简介:顾素芳(1972-),女,江苏常熟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全国外国语学校优秀外语教师,苏州市名师;范炜珏(1988-),女,江苏常熟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语篇意义文本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有意义的一天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