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陈丹,陈北洋
瑞金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西 瑞金 3425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科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润黄里透红,主要致病因素为过多红细胞破坏导致肠肝循环增加,引起血清胆红素增加,若不及时治疗可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常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此疾病,具有确切疗效,但由于部分患儿耐受力较差,导致治疗后易产生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2]。相关研究显示,中药对于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疗效,其中主要以茵桅黄颗粒与四磨汤口服液为主,二者单独用药均取得良好疗效[3]。但目前医学界关于将二者联合用药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茵桅黄颗粒联合四磨汤口服液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具体如下。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 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胎龄37~41 周,平均(39.15±0.76)周;出生体重2.5~4.3 kg,平均(3.12±0.27) kg;病程4~19 d,平均(11.25±3.26)d。观察组男18 例,女12 例;胎龄37~42 周,平均(39.08±0.79)周;出生体重2.6~4.2 kg,平均(3.17±0.22)kg;病程3~21 d,平均(11.38±3.17)d。比较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病程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纳入标准:①胎龄≥37 周且体重≥2.5 kg;②西医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中有关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③中医符合湿热内蕴症辩证标准[5],主症:皮肤巩膜发黄、色泽鲜明;次症:小便赤黄,啼哭烦躁;舌红而苔黄且厚腻;④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实用新生儿学》[6]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②早产儿、过期产儿及日龄>28 d 者;③伴有严重感染症状及体征者;④达换血标准者;⑤阻塞性黄疸者;⑥先天性非溶血黄疸等先天性疾病者;⑦伴有消化道畸形等不能口服药物者;⑧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者。
1.3.1 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以黄疸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存在感染症状患儿予以抗感染治疗,予以患儿蓝光照射治疗,将新生儿置于婴儿蓝光治疗仪(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型号:BL-30)中,将患儿会阴及眼睛部位采用黑布遮盖,其余身体部位暴露照射,采用间断照射方式,照射10~16 h 后停止8~14 h,期间需定期对患儿翻身及清洗。
1.3.2 对照组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30028 规格:3.0 g/包)口服治疗,1 g/次,3 次/d。
1.3.3 观察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44,规格:10 mL/支)口服,3~5 mL/次,3 次/d。两种均为5 d 为一个疗程。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及治疗前、治疗3 d 后、治疗5 d 后血清胆红素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临床指标包括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采用经皮黄疸仪(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型号:JH20-1A)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值,测定患儿额头与胸前,取平均值;(3)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发热及皮疹。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 个维度,其中显效:患儿黄疸完全消失,且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值;有效:患儿黄疸症状明显缓解,且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下降;无效:患儿黄疸无好转甚至加重,血清胆红素值无变化甚至上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30) 例(%)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n=30)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n=30)
对比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 d 后、治疗5 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n=30) μmol/L
表3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n=30) μmol/L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30) 例(%)
新生儿黄疸按照病因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其一般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3 d 左右,在5~6 d 达到高峰,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传统中医常认为新生儿黄疸并不是患儿自身疾病,而是因母体郁而化热、湿热薰蒸及感受湿邪传给胎儿,导致胎儿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常、胆失条达,最终引起胆液外泄,中医按照病机可将其分为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两类,因此中医治疗此疾病时常以清热利湿、退黄除毒为主[7]。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两组患儿治疗3、5 d 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表明足月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桅黄颗粒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效果显著,可加速黄疸消退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究其原因在于,茵栀黄颗粒为中成药,主要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组成,其中茵陈为君药,具有退黄疸、清热利湿功效;栀子为臣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功效;黄芩苷为臣药,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诸药联用共奏退黄、消毒、利湿之功效[8,9];而四磨汤为中药制剂,主要由木香、枳壳、槟榔及乌药组成,其中乌药为方中君药,具有散寒止痛、气雄性温功效;木香与槟榔共为臣药,具有疏肝理气、醒脾开胃、通肠消食及破坚宣壅功效;枳壳为佐药,具有行滞消胀、理气宽中功效,诸药联用共奏退黄利胆、清热燥湿功效[10,11]。现代药理学表明,四磨汤可加速肠道蠕动、改善血液循环及促进胆汁排泄,而茵桅黄颗粒则有利于肝脏细胞修复,并通过促进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及结合,起到减少胆红素进入肠循环的作用,两者共用可更迅速有效地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12]。但由于茵桅黄颗粒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尚不明确,医护人员在患儿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停药,以免影响患儿生理健康。
综上所述,足月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桅黄颗粒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效果显著,可加速黄疸消退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利于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