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 联合LC 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对hs-CRP 的影响

2020-12-21 01:56夏桂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微创

夏桂辉

胆总管结石常继发于胆囊结石,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残留量和并发症发生率[1]。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由于其微创、术后恢复快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胆道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虽然有显著的结石清除效果,但术中分离胆囊三角时易对胆总管造成损伤,且用于老年人和肥胖患者具有较高风险[2]。ERCP 联合LC 的综合疗法逐渐应用于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本院自开展该方法治疗以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2019 年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57 例,女43 例,年龄33~76 岁,平均年龄(48.4±10.2)岁,病程0.4~4.0 年,平均病程(2.8±0.6)年。按入院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单号分为对照组,双号分为观察组,每组5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在进行研究前提前告知患者与患者家属,并在完全知情,认知清晰的情况下,自愿签订协议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取仰卧位,纵行切开右上腹直肌,逐层剥离进入腹腔,切除胆囊,在胆总管前壁开0.5~1.0 cm 长的切口,在胆道镜检查下取石,置入T 型管。给予观察组患者ERCP 联合LC 治疗,患者取左侧仰卧位,插入十二指肠镜,选择性胆管插管,抽取胆汁,进行肝胆管系统/胰管的造影,确定结石位置、大小和数量,对于≤10 mm 的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治疗。当结石>10 mm 时应先采用碎石再取出。ERCP 取石成功后患者换为仰卧位,于脐部上缘作一弧形切口,常规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器械,充分暴露三角区域,切除胆囊,电凝止血,取出器械,释放CO2,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hs-CRP 水平,不良反应(结石残留、腹腔出血、胆管炎、胆漏、切口感染、诱发胰腺炎)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 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s-CRP 水平分别为(9.74±0.73)、(9.68±0.80)m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 水平为(6.48±0.63)mg/L,对照组为(8.19±0.74)mg/L;观察组患者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9.2%~33.0%[4],清除结石、解除胆道梗阻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常规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创伤大,留置T 管时间长、并发症多,可引发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患者术后恢复缓慢,加之外科手术可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神经内分泌-代谢反应,出现手术应激反应,机体内环境造破坏,术后留置T 管等弊端,导致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减少[5]。研究表明[6],胆囊三角解剖变异和手术经验是发生胆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更多的微创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帮助术者拓宽视野,不再盲目的进行经验操作。

ERCP 是通过置入纤维十二指肠镜,进行造影剂注入射X 片,显影胰胆管的方法[7],研究显示[8],该方法对胆道系统显影率近100%,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同时兼备检查和治疗两种需要,先行ERCP 能解除患者的阻塞性黄疸,定位胆总管下段结石位置,观察结石大小和数量,直观的观察患者壶腹乳头病变,了解胆囊管与胆总管的解剖关系,能有效避免胆囊结石在LC 术前掉入胆总管和术中对胆道的损伤[9]。

LC 逐渐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标准方式,微创治疗在临床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建立CO2气腹和腹腔镜的放大效应,扩宽术者视野,暴露传统手术看不到的盲区,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该技术处于微创技术的前沿领域,并在临床应用中逐渐成熟。研究表明[10],使用LC 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术后排气、进食早,患者住院时间短。

ERCP 与LC 联合使用能使胆囊结石与胆总管下段结石的问题一并完成,具有微创治疗胆系结石的优势,无需置入T 管,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很好的保障了患者的胆道完整性,确保机体环境相对稳定,并能实现患者的一次性治愈,且术后禁食时间短于传统手术者,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更短。结合本组100 例研究对象的结果来看,ERCP 联合LC 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比传统的手术无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更早,hs-CRP 是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在炎症发生或组织受损后24~48 h 达高峰。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使用ERCP 联合LC 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恢复快、下床时间早,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抑制患者炎性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