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

2020-12-21 10:20闫兰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服饰服装思政

闫兰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 全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背景

新的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思政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一个中国梦,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践刚要》分析了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18年5月,总书记习近平在北大的讲话中,重申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这一教育目标。

在党和国家的要求和期待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得以推动和发展,其具体方案包括:《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2016年3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6年3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4月)、《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2019年4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2019年9月)等。这些方案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还给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同时,要完善高校思政课建设格局,积极建设思政课程加上课程思政的大格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一指导精神下,进行服装史课程思政恰逢其时。

2 服装史课程的课程思政现状

中国服装史一般艺术学平台学科基础专业必修课程,此类课程主要以课堂讲述为主,参考资料主要来自文献、绘画以及出土文物为主。大部分课程的讲解也是从历史的角度逐一给学生讲解各个时期的服饰形制、结构特点、审美特征等内容。虽然在讲授过程中会加入社会文化、政治形势、风土人情、名人名事等内容,但却不成系统,未能按照课程思政所蕴含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等内容进行分类细化,实现课程思政在服装史的课堂上进行有的放矢地研究和潜移默化的教学。

本课程主要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基本的专业史论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设计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社会与文化因素,了解传统服饰文化,能够运用传统民族民俗元素进行设计,能够将美学与艺术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设计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改进,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均依靠本课程所习得的传统服饰文化。

在课程思政方面,本课程含有大量文史知识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学生在学习服装历史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而中国传统服饰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爱国主义、文化自信、政治认同、国家意识、人格养成等,因此系统梳理研究并优化细分传统服饰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3 服装史课程思政的优势和不足

服装史的课程思政优势主要有四个方面:(1)课程内容系统性强,知识点完整清晰。具有良好的授课基础,受学生好评;(2)课程资料齐全。以中国正史为基础,汲取各大服装史学家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字、图像及出土实物等资料体系;(3)课程思政建设有学术研究的支撑。2016年以来,党和国家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期待,进行了科学化研究,为服装史的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基础;(4)教学团队十分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团队同时承担了上海市艺术规划重大项目、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等,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对服装史课程思政的学术性和可行性提供有力支撑。

服装史的课程思政的不足之处表现在:(1)目前授课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比较分散,不成系统,不能达到反映党和国家对于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期待;(2)课程学时有限,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教授方式待改进。

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分解课程知识点,梳理传统服饰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的单一限制,注重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悟性的培养。在课程思政的契机下,在现有课程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在每个教学知识点中有系统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成一整套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服装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并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朝代服饰的基本形制与结构特点;(2)理解各个朝代的服饰规定及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意图和治国思想;(3)举一反三,找到文化自信,理解和正确认同当今政治思想、国家意识和公民人格。

4 服装史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核心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提炼和融合是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内涵上,党和国家提出了细致具体的德育系统,是服装史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表1:

表1 服装史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按照课程教学内在逻辑,服装史课程可以划分为十个知识单位模块,每个模块又蕴含多个知识点,经过提炼和分析的思政要素就可以分布于每个知识点中。系统地对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细分,并建立数据库,是完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有效手段。

比如模块一,课程概论部分的课程思政,总体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体系所蕴含的服道思想,包括政治制度、民族团结、国情观念、历史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等高阶思想等。

模块二到模块八是中国服装的古典期,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等,中国历代时期的更迭集体反映了课程思政的四大方面,包括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等,其内容十分丰富。比如,先秦时期的冕服制度所蕴含的安邦定国的政治思想及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秦汉深衣所蕴含的君子应端正举止的个人品德以及该时期所蕴含的国家统一之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融合所凸显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等。

模块九是中国服饰的突破期,清代服饰。作为中国服饰的突破期,清代服饰与中国历代服饰具有显著区别,其主要原因与政治制度相关,同时又与历代服饰有一定的联系,说明了对中国历代主流文化的继承和认同。清王朝的没落,尤其说明增强国家意识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并立呼吁着中国进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外国列强的侵略唤醒了国人的公民人格如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等。

模块十是中国服饰的近现代期,民国服饰。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旧交替时期,鸦片战争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的侵略、西洋文化的冲击、清王朝的腐败、人民群众的斗争。革命派、工人阶级和进步知识分子在政治史上推翻了帝制服饰上也进行改革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如中山装就具有军服元素,强调中国人自立、自信、自强等民族精神。

5 结论

课程思政是目前进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服装史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研究和应用,笔者逐渐认知到服装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成效,这是一门可以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程。总体来说,服装史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以德育的最高要求为准绳,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知识点的特征,对每个思政教育元素进行细化,使其系统地科学地融入到每个知识点中,建立数据库,可以让服装史的课程思政做的更为完善。在育人要素上,教育者要学习党的新思想,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在自我实践中挖掘更多课程思政要点,不断地融入思政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达到全方面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服饰服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思政课“需求侧”
道具服装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