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红潘俊杰
1.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 310007 2.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
升麻鳖甲汤见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有云:“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又云:“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多年来中医界未能实指“阴阳毒”为何病,有些观点认为是已经消失的一类传染病,但未能进一步确认,因此升麻鳖甲汤在临床上应用较少,近年来仅偶有以升麻鳖甲汤治疗血液病、皮肤病的个案报道。笔者认为,我辈中医人对待经方应当继承知新,与时俱进。现分析升麻鳖甲汤方意,并总结部分医案如下,以期为升麻鳖甲汤的临床应用拓宽新的思路。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曰:“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此条文中所述的煎服法,提示本方有运用汗法解表透邪之意。方中升麻味甘辛微苦,性凉,归肺、脾、大肠、胃经。《本草再新》曰:“入肝、肺二经。”[1]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鳖甲味咸性平,入肝、脾、肾经,功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当归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经,功能养血活血;雄黄辛温,有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化瘀消积等功效;蜀椒味辛,性温,入脾、胃、肾经,功能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功能和中解毒。升麻鳖甲汤组方中多味药入肝经,主证见面赤斑斑、唾脓血,以方测证,可知升麻鳖甲汤主治肝经血分热毒之证。
宋代之前,多数医家认为阳毒即热极,阴毒即寒极,用雄黄、蜀椒并不合理,故治疗上多弃仲景升麻鳖甲汤而自立新方,如用升麻汤、阳毒升麻汤、大黄散等苦寒之品治阳毒,用甘草散、附子散、肉桂散等辛热之类治阴毒。元末医家王履潜心钻研仲景阴阳毒,对其病因病机提出了新的见解,颇受后世医家的赞同。王履[2]所著的《医经溯洄集》曰:“考之仲景书,虽有阴毒之名,然其所叙之证,不过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而已,并不言阴寒极盛之证。况其所治之方,亦不过升麻、甘草、当归、鳖甲而已……”阴阳毒总之是以血分受病,阳毒病邪较阴毒为浅。血热亢盛者为阳毒,阳热浊气郁结在体内造成脸部或者身体上出现红斑;而阴毒表现为血滞、络脉不畅者,见面色青,毒邪凝聚入血导致体痛。升麻鳖甲汤组方中君药升麻能开壅闭、疗发斑,解时毒厉气,治疗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肿痛,且不同于其他苦寒清热之品,升麻辛甘微寒,性能升散发表,具有透毒外达之功,例如后世治疗麻疹不透的升麻葛根汤即取升麻透邪外出之意;臣药鳖甲滋阴养血、软坚散结,专疗病邪久伏,血脉瘀滞不通;佐药甘草和中解毒,雄黄、蜀椒辛温,燥湿杀毒,加强散邪之力,助升麻之用;当归引诸药入肝经,为使药。蜀椒与雄黄相配,以阳从阳,取其辛散温行之性,开腠理、行血脉,使既结之毒热得以速散,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斑之功。阴毒因其毒壅血脉瘀滞,疫毒较深,且有伤阴之势,故去辛温燥热之雄黄、蜀椒,恐其助邪伤阴。《本草纲目》有云:“雄黄,乃治络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3]提示其病位在气分、血分。后世治疗伏邪温病,遇到气分与血分相淆的复杂情况,即杨栗山所称的“主客交病”,治疗上多从厥阴血分透出少阳气分。由于药品管控,目前药房无雄黄,故笔者临床多以蝉衣、僵蚕代替雄黄,或者效法王庆其教授经验,用升麻配伍细辛清热解毒、升阳散火[4]。
3.1 带状疱疹案 患者钟某,男,75岁,2017年9月11日初诊。主诉:左侧胸胁部疱疹4天。患者治疗过程中疱疹逐渐增多,蔓延至左侧胸胁、腰臀部及左下肢,经西药阿昔洛韦、甲钴胺抗病毒、营养神经,中药垂盆草外敷,瓜红散、龙胆泻肝汤并全蝎、蜈蚣打粉冲服等治疗后疱疹逐渐收痂,但疼痛症状明显,予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氨酚羟考酮片等多种止痛药口服症状不能缓解,建议神经阻断治疗。
10月8日再诊。患者面青,神色倦怠,疱疹结痂,色暗红,有少量新发疱疹,舌质淡暗,苔薄,脉沉。诉终日疼痛明显,夜间加重,突出表现为夜间1点以后疼痛明显,伴有口干多饮,一夜饮水2瓶,无口苦便秘。考虑患者病在厥阴,系厥阴血分热毒郁结,不通则痛,予以升麻鳖甲汤加减:升麻30g,鳖甲20g,当归10g,甘草 10g,赤芍 15g,生地 10g,玄参 15g,葛根 15g,桑白皮10g,丹皮10g。服药3剂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夜间疼痛已不明显,口渴症状消失,逐渐停服西药,再原方服3剂后收功。
按:《伤寒论·厥阴病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消渴,形容饮水多而渴不解。厥阴肝木,相火内寄,病则木火上炎,播灼胃津,所以消渴。临床各种疑难杂病,但见在下半夜(丑时至卯时)出现相关症状或症状加重者,符合厥阴风木发病的特点[5]。基于消渴及夜间丑时以后症状加重这两个辨证点,此患者归为厥阴病。“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患者血滞、络脉不畅,不通则痛,故见面色青,身痛明显。故笔者选用升麻鳖甲汤合凉血活血之剂,投药后竟然获得奇效,3日后就能减掉大部分的麻醉镇痛药物,1周后疼痛完全消失,仅留部分皮损。后笔者凡遇到夜间加重、遇热尤甚,考虑夜间相火浮游、血分瘀热之皮肤病均以上方化裁治之,疗效俱佳。
3.2 慢性扁桃体炎案 患者魏某,女,26岁,2018年5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咽痛发热二十余年。患者自幼年起反复咽痛发热,几乎每个月均有发作,每次均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需口服或者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自诉曾因此病休学一年,发作次数及频率仍未见减少。查视患者形体粗壮,面红有华,咽红、扁桃体Ⅱ肿大,舌质红、苔薄,脉沉,舌下系带无瘀滞。予以普济消毒饮、荆芥连翘汤治疗3个月,症状明显缓解,已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每个月仍有咽痛发热情况,服中药1~2天后症状能缓解。追问病史,患者月经不规律,数月不至,月经期均有发热情况,考虑肝经血分郁热,予升麻鳖甲汤合三甲散加减:升麻30g,鳖甲 15g,当归 15g,生甘草 10g,蝉衣 10g,僵蚕10g,牛蒡子 15g,大黄 10g,生牡蛎 30g,炙龟板 10g,连翘15g。共14剂,水煎服用。患者咽痛症状消失,月经期有低热,后续再予小柴胡汤加减收功,近半年来无咽痛发热情况出现。
按:患者咽痛发热经年发作,实难用新发外感疾病解释。《金匮要略心典》云:“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阳毒非必极热,阴毒非必极寒。邪在阳者为阳毒,邪在阴者为阴毒也。”[6]由此便形成了邪气郁久顽固便成毒的观点。因“面者诸阳之会,阳毒上干阳位”[7],邪气上扰面部,故表现为面部红斑,状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临床上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较为常见,经常于疲劳或饮食不当后急性发作,一般按照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处理,短时间有效,但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可按伏气温病考虑,开泄分消、透达升降向来为伏气学派立法制方的重要思路。该患者前医治疗屡用抗生素,或中药从清热解毒入手,以致病邪深伏,邪无出路,经年不愈。患者病邪久伏,厥阴血分瘀热是其证候特点。前期使用普济消毒饮、荆芥连翘汤散风理气,泻火解毒治疗后症状已经有缓解,始终不能痊愈,特别是每次月经来潮均有发热及咽痛,提示热入血室,病在厥阴。三甲散乃入厥阴行瘀透络之方,以之治火毒伏匿厥阴血分、瘀热互结、正邪交浑之证,其立方思路亦来源于升麻鳖甲汤[8]。厥阴为枢,其病机之透达必借少阳为出路,故收尾阶段以小柴胡汤清少阳余热,使多年顽疾获得痊愈。同时,升麻鳖甲汤、麻黄升麻汤、普济消毒饮等名方中均使用到一味药“升麻”,经文中均提到有“咽痛”或者“咽喉不利”“唾脓血”等,特别是前两首方以君药“升麻”命名,提示升麻这味药善治头面部的热毒入血之证,具有发越郁阳、散火解毒之功,值得五官科同仁重视。
3.3 哮喘-鼻炎-荨麻疹案 患者莫某,男,70岁,初诊于2018年1月4日。主诉:反复咳嗽气喘3年。患者反复鼻塞,遇到气温变化即出现喷嚏,流黄涕或白浊涕。既往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曾因症状加重反复住院,出院后规范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320μg/9μg),1 吸/次,2 次/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 18μg/次,1 次/日”,间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64μg/次,2次/日”,症状控制不理想。初诊考虑太阳阳明合病,予以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等治疗3周后症状有改善,后未再复诊。
2018年4月16日再诊。患者诉近2个月间断出现荨麻疹,夜间瘙痒明显,在皮肤科治疗1个月余,口服抗过敏药效果不理想,咳嗽鼻塞症状有反复,伴咽喉疼痛。观患者形体偏胖,面红目赤,舌质紫暗,脉沉。考虑鼻炎、哮喘、荨麻疹反复发作,均系厥阴血分有热,伏气温病,邪无出路,予升麻鳖甲汤加减:升麻30g,鳖甲 15g,当归 10g,生甘草 10g,蝉衣 10g,僵蚕10g,细辛 6g,赤芍 15g,生地 15g,玄参 15g,紫草 15g,狶莶草15g,威灵仙15g,何首乌15g,苦参10g。共14剂,煎服。
2018年4月26日复诊。患者服药后荨麻疹消失,眼睛红肿减退,自觉鼻涕减少,口干有好转,仍有鼻塞,遇冷打喷嚏,咳嗽,夜间有时有喘息,痰黄。改方为:升麻 30g,鳖甲 15g,当归 10g,生甘草 10g,蝉衣10g,僵蚕 10g,细辛 6g,荆芥 10g,山豆根 10g,鱼腥草30g,苦参 10g,冬瓜子 30g,芦根 30g,桑白皮 20g。治疗1个月余,患者咳嗽、鼻塞、气急症状明显改善。
2019年春季再遇患者,诉因带状疱疹在皮肤科治疗,提示此类患者肝经血分有热,热毒内伏,伏邪温病是疾病反复的根源,治疗周期较长。
按: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患者规范使用抗炎、支气管扩张药物后可获益,但一部分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多次查过敏源无阳性发现。哮喘、鼻炎、荨麻疹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通常认为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希望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区分疾病的表型,以期精准治疗,但目前尚未找到有效途径。笔者效法朱良春治疗顽固荨麻疹,审属阴血虚,肝风痰瘀久郁,午后夜间瘙痒较剧者,妙用升麻鳖甲汤,疗效卓著[9],遣方后患者鼻炎哮喘同样有改善。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哮证”具有丰富的经验及良好的效果,但是教科书中将其分为“寒哮”和“热哮”过于简单,对于一部分哮证合并有荨麻疹的患者,治疗应从“卫气营血”“六经辨证”入手,应用升麻鳖甲汤从厥阴血分中升散热毒、破结凉血、行血解毒,临床观察证实疗效较好。
“邪气郁久顽固便成毒”,带状疱疹、慢性扁桃体炎、哮喘-鼻炎-荨麻疹三则医案为临床常见疾病,异病同治因其病机均为肝经血分有热,邪无出路,反复不愈,故阴阳毒并非特指疫毒,邪气久伏、反复发作均可以责之为“毒”。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只有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协同作用,才能保持气机调畅而使血行不致淤滞。升麻鳖甲汤透达厥阴、清肝解毒,立法正确有效。惜仲景之后,升麻鳖甲汤已很少被后世医家用及,实有沧海遗珠之憾。检索近年来阴阳毒病证及升麻鳖甲汤治疗案例,发现与现代医学的某些感染性疾病(肝炎、带状疱疹、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白塞氏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血液病(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真红细胞增多症)等相关,也有从五行学说“肝开窍于目”,用升麻鳖甲汤治疗顽固性眼疾的报道。综上所述,归纳升麻鳖甲汤的方证可以归纳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夜间加重,多伴有皮损或面红目赤、咽痛、消渴等。紧扣阴血亏虚、肝风痰瘀久郁的病机是拓展升麻鳖甲汤临床应用的关键。通过分析升麻鳖甲汤的临床应用可启示后学,应选择清凉辛散之品,升散透达使邪有出路,而不应一味苦寒泄下、清泻郁遏,企图毕其功于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