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离
汪曾祺3岁的时候,母亲因肺病去世,当时他年龄太小,对母亲没多少印象。
母亲去世后父亲又续弦,后母并不可怕,而且很喜欢小曾祺,汪曾祺在《我的母亲》中写道:
她是长女,但是我的外公显然并不钟爱她。她的陪嫁妆奁是不丰的。她有时准备出门做客,才戴一点首饰。比较好的首饰是副翡翠耳环。有一次,她要带我们到外公家拜年,她打扮了一下,换了一件灰鼠的皮袄。我觉得她一定会冷。这样的天气,穿一件灰鼠皮袄怎么行呢?然而她只有一件皮袄。我忽然对我的继母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我可怜她,也爱她。
汪曾祺感觉和后母有缘,因为这个娘很喜欢他。
小学一年级时,冬天,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大便急了,憋不住,拉在裤子里了。我兜着一裤兜屎,一扭一扭地回了家。我的继母一闻,二话没说,赶紧烧水,给我洗了屁股。她把我擦干净了,让我围着棉被坐着。接着就给我洗衬裤刷棉裤。她不但没有说我一句,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继母身体不好,没几年也病逝了,同样死于肺病。17岁的时候,爸爸又娶了第三任妻子,并且结婚的时候写信给正在读高二的曾祺和姐姐,让他们回家喝他的喜酒。继母任氏娘家人派长工推了一辆独轮车到码头来接曾祺。那是汪曾祺第一次坐这种独轮车,他觉得很有趣。
后母对这个17岁的继子很客气,称呼他“大少爷”。他对任氏娘也一直很尊敬,因为她伴随父亲度过了漫长的很艰苦的沧桑岁月。
汪曾祺从小就能跟各种人处理好关系,这和家风教育有很大关系。家庭和睦,子孙自然懂得理解和感恩。
汪曾祺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从他祖父这一辈开始白手起家,达到两千多亩土地、两家药铺,在当地完全是“大土豪”,但祖父却生活简朴,每顿饭不超过两个菜。祖父唯一的爱好就是收藏古字画,一个从小见过真迹的人,随便临摹都是名家手笔,所以汪曾祺在字画方面的造诣不能说和祖父的收藏没有关系。
在汪曾祺眼里,祖父俨然不是一位刻板的老古董,恰恰相反,祖父身上不乏浪漫和人情味。有一年,为了避乱,祖父和父亲带着一家人到乡下避难,住在一个小庙里。
祖父常常让我陪他说说闲话。有一天,他喝了酒,忽然说起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说得老泪纵横。我没怎么听明白,又不敢问个究竟。后来我问父亲:“是有那么一回事吗?”父亲说:“有!是一个什么大官的姨太太。”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的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
祖父六十岁时,祖母给他做了几双“挖云子”的鞋——黑呢鞋面上挖出“云子”,内衬大红薄呢里子。这种鞋我只在戏台上和古画上见过。老太爷穿上,高兴得像个孩子。
汪曾祺的文章每一篇读起来都充满着烟火味、人情味,这大概也是源于他能窥探到人身上最本真的东西,无论是身边的亲人还是陌生的路边闲人,汪曾祺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那种潇洒肆意中宣泄出来的天性。
汪曾祺虽然幼年丧母,父亲的细心陪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童年的孤寂和爱的缺失。父亲多才多艺,元宵节做荷花灯,引得邻居围着看;春天给孩子用朱砂画风筝,带着孩子在麦田里放风筝;夏天用拉秧的小西瓜给孩子们做西瓜灯,孩子们举着一团绿光走在夏日的凉夜;秋天编蛐蛐笼子。在玩具不发达的时代,手巧的父亲满足了孩子对四季和每一个节气的欢喜,以及对美的鉴赏力。
他带了几个孩子在傅公桥麦田里放风筝。这时麦子尚未“起身”,是不怕踩的,越踩越旺。春服既成,惠风和畅,我父亲这个孩子头带着几个孩子,在碧绿的麦垄间奔跑呼叫,为乐如何?我想念我的父亲(我现在还常常梦见他),想念我的童年,虽然我现在是七十二岁,皤然一老了。
父亲不仅给了汪曾祺美好的童年,还给了他自由平等的青年。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这是一种最好的亲子关系,父亲和儿子就像兄弟一样平等友爱。父亲也影响了汪曾祺的家庭观,和他对待孩子的态度。
汪曾祺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他对孩子一向抱着平等的立场,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汪曾祺这段话正如纪伯伦所说,“其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虽然他出生在这个家庭,但他的生命他可以自己做主,我们能做的只是保证他的身体和幼小的灵魂不受伤害,健康成长。
(本文参考资料:《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北京文通天下图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