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伟,张昕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一带一路”倡议深刻改变了成都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成都是一座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优势明显,文化产业基础较好。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成都秉承着天府文化自信和文化智慧,其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舞台和机遇。近年来,成都深耕文化发展和对外交流,举办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影响广泛,向世界展示了巴蜀文化风采和天府文化魅力。当前,成都市正在精心谋划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助力成都文化产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本文针对成都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期为政府和学术界提供一些借鉴。
早在约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成都出发经云南至缅甸、印度和中亚、西亚的大通道,通常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与北方丝绸之路连接,又与海上丝绸之路相通。
四川与丝绸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一点从“蜀”字就可以看出来。“蜀”字在甲骨文里是“蚕”的象形。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蜀,葵中蚕也。”四川养蚕业自古发达,成都又是织锦业繁荣的地方,有“锦官城”之美誉。
四川作为中国丝绸原产地之一,其丝绸织造水平早在商周时期就达到很高的水准,丝织业一直都很发达。四川丝绸博物馆是西部唯一一家专业丝绸博物馆,通过丝绸起源、工艺、锦绣等多个板块对四川丝绸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丝绸工艺进步、丝绸文化与社会生活、现代丝绸生产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众多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都证明四川是丝绸文化的起源地。
春秋战国时代,蜀地的丝绸业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两汉时期,四川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养蚕、织造技术。有学者认为,张骞在大夏国见到的“蜀布”,其实就是蜀国的丝绸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经“蜀—身毒(印度)道”转运至中亚的[1]。
始建于三国时期的簇桥古镇,是古时成都西通康藏、南接滇缅的重镇,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个驿站。唐宋时期,成都逐渐发展成为南方丝织业中心之一。
成都与丝绸之路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既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因而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尤其是“一带一路”向西、向南发展的桥头堡。
汉武帝时期,北方丝绸之路开通,成都成为北方丝绸之路主要商品“丝绸”的重要供给地,尤其是丝绸之路的高端产品“蜀锦”,作为成都特产深受沿线各地民众的喜爱。南北朝时期,当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交通因战乱受阻,从长安出发的北方丝绸之路中断时,以成都为起点,经川西北草原进入陇南、青海,然后转入西域丝绸之路“河南道”,开辟了丝绸之路的另一条线路,使中国内地与西北各政权及亚欧各国的贸易能够持续进行。现在人们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即古人所说的“蜀—身毒道”,是以成都为起点,经今云南入缅甸,到达印度等南亚各国的一条重要陆路交通线,在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之前就已经存在,是古代中国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成都与海上丝绸之路也存在紧密联系,一条通道是通过南丝路到达两广出海,另一条通道是沿长江东下到南京、宁波等地出海[2]。因此,在古代中国,离开四川成都来谈丝绸之路是不可想象的。
总而言之,将成都通过长江向东的对外联系和通过南北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结合起来考察成都所处的区位优势,可以更宏观、全面地认识成都在中国对外交往大格局中确实居于一个重要枢纽地位。成都的这一枢纽地位从先秦、两汉、隋唐以来,一直未曾改变,其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往的作用是长期、稳定、巨大的。该作用应当而且实际上也在不断增强,这不仅对成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是有益的,而且对于我国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也是强有力的支撑。
当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正向纵深推进,在国际社会“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凝聚更多的共识,朋友圈越来越大。成都作为中国中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正由传统的内陆城市转变为对外开放的经济文化高地。这既是国家对成都的期待,也是成都走向世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应有之义。成都市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建设支点城市,日益加快主动融入的步伐。2018年,111条国际(地区)航线从成都出发全面覆盖全球主要中心城市;预计2020年天府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后,将形成年吞吐量高达1.5亿人次的“一市两场”国际航空枢纽。目前,“蓉欧+”国际班列从成都出发,已经覆盖了14个国内城市和22个国外城市。随着成都“蓉欧+”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蓉欧快铁早已不是单一主线。在最新的“蓉欧+”战略核心布局中,蓉欧快铁呈三条干线分布,一条覆盖中西欧及南欧等地区,一条覆盖独联体及其他东欧国家,一条覆盖中亚、西亚、南亚及南欧地区。这三条“丝绸之路”是贯穿中国和欧亚地区经济带的黄金国际通道,让成都与欧亚国家连接得更加紧密。以成都为枢纽的国际大通道将推动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国家更快更好地互联互通。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成都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上具有的优势,也应看到成都文化融入“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1.丝绸文化及产业优势
如前所述,成都丝绸文化及产业发展源远流长。丝绸已经在四川省演变出了蜀锦、蜀绣、锦绣等品种丰富、样式各异的丝绸产品,现今四川省在丝绸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经济走廊优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有六大经济走廊已经或者将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柱,其中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对于成都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由于地缘相近的原因,以四川省为辐射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与巴基斯坦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文化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存在广泛合作与交流。
3.高端文化平台优势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是国家级、国际性的盛会,由中国西部地区共同举办,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平台。四川省正在充分利用“西博会”的平台资源,发展本省各个地市州的文化产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
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是中欧对话最为活跃的交往平台之一。2018年第十三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行。成都成为欧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户,有利于它们通过成都和中国建立联系,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中国文化,获得新的合作机会。
2018年,“一带一路”世界文化名城中心落户成都,这将有利于成都用文化联结世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文创产业合作。
成都拥有以上高端文化平台,使其作为国际交往城市、西南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凸显。
我们必须清醒地审视成都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我们应基于世界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从提高参与度、构建高质量文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探析成都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1.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参与度不高
2016年和2017年,整个西部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都比较低,四川省的参与度得分排名没有进入全国前十。从政策环境、设施配套、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综合影响五个维度看,2016年四川省仅有“人文交流”和“综合影响”两个维度的指标在全国排名进入了前十名[3]53-83。2017年,四川省仅在“设施配套”和“经贸合作”两个维度的指标在全国排名进入了前十名[4]31-56。2018年,四川省的“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名,排在第九位。四川省在“设施配套”“人文交流”和“综合影响”三个维度的指标在全国排名进入了前十名[5]51-76。
成都市本身拥有地理区位、人文交流的优势,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并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参与度。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成都市各领域的参与度相较于东部地区还有很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政策支持方面需要着力加强。
2.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虽然成都文化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大型骨干企业不多。大型骨干企业集中在出版业、传媒业、文化旅游业等领域,其他领域的企业缺乏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二是原创动力不足,产业集聚效应有限。产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原创能力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文化产业园区在全国的影响力比较弱,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各类重大项目带来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还不够明显。三是顶层设计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发育不充分。国有文化企业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不足。
3.“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跨文化沟通障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族众多,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多元,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审美爱好各异。因此,成都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突出的文化折扣和市场开发风险。成都要扭转当前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必须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折扣障碍因素,将降低文化折扣度作为成都对外文化贸易的产品策略。
立足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依据成都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基础,分析成都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具有的优势,针对其面临的现实挑战,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以全球化视野,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提高成都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参与度。成都文化产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坚持官方交往与民间交流比翼齐飞的策略。在“一带一路”建设起步拓荒期间,政府自然更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也必须重视民间交流的基础性和渗透性作用,充分发挥民间文化交流的优势,通过文化产业交流互鉴,贴近当地民众,促进民心相通。
第二,充分发挥成都作为丝绸文化之源的优势。成都应充分发挥其作为丝绸文化之源的历史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丝绸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球化推介。让成都文化更好融入到丝绸之路的文化联动当中去。弘扬和推广以蜀锦、三星堆等为代表的丝路文化,推动四川中医药产业走出国门。成都市可以积极举办丝绸博览会或丝绸文化节,积极开发丝绸文化旅游产业。举办以丝绸、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节会活动,这对于促进丝绸交易、弘扬丝绸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打造高端国际化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成都应积极打造更多高端国际化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首先,申请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应积极申请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扩大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其次,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于2017年正式成立,该学院以民族化、国际化和艺术性作为办学宗旨,把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综合艺术学院作为目标,促进不同艺术种类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再次,办好成都创意设计周、国际非遗节、中国博物馆(国际)博览会、音乐产业博览会、国际书店论坛、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让世界了解成都、走进成都。最后,打造“川港合作平台”,构建起陆海联动、东西双向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为成都融入全球提供新机遇。
第四,充分发挥中巴经济走廊的作用。成都应抓住中巴经济走廊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与巴基斯坦通力协作,实现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中巴两国已经达成共识,决定以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引领,落实瓜达尔港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合作,强化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2015年,中国获得了瓜达尔港自贸区2 281亩土地的使用权。成都可充分挖掘瓜达尔港自贸区发展潜力,推动文化产品出口,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第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在学术交流、教学科研、高端人才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增加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缔结的友好城市数量。
四川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学科和地缘优势,积极开展一系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与互动。四川大学已成立跨学科综合研究机构“一带一路”研究院;设立“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未来领导力人才培养计划和行动,举办“一带一路”青年领导力培训班。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共建“蓉欧+”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推动“蓉欧+”战略深入实施。
成都应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规模,建立更多中外文化机构,举办高规格的大型文化节、文化年、文化月、文化日、电影节、非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和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和品牌。积极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名艺术家到成都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等。成都应当依据当代最先进的文化生态学和文化创意经济学理念,向世界各国民众推介独具成都特色的城市“社区文化”,吸引世界各国政要和民众走进“锦里”“宽窄巷子”“川西坝子”,体验成都居民的日常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外交活动,为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打造民心相通的桥梁,夯实民意基础。成都还应当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精心构建“网上丝绸之路”,以互联网为引擎,通过全球化网络平台,提高成都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文化直联的能力,促进成都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文化的交流互鉴,由争鸣而共鸣。
成都应当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内涵,全面提升成都文化产业的开放水平,逐步完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使文化交流合作平台逐步提升,文化交流合作品牌效应充分显现。着力扩大文化产业及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构建面向国际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扩大文化企业的规模,持续拓展文化贸易的渠道。加强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的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扎实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紧密结合的创新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