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院 杭州 310006
临证日久,方知治疗外感小疾尚属不易,症情错杂者,辨证难,选方亦难。余临证之初,每遇所谓“寒包火”之外感患者,总感棘手,解表散寒,恐助其内里之热;清里泄热,恐碍其表解不彻。麻黄辛散力猛,恐其助火劫液,更不敢轻易用之。临证数年后,余再跟明师,读经典,验之于临床,乃叹“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本人通过对中医典籍《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学习以及跟师侍诊,临证加减运用《千金》解肌汤于外感病之表寒兼里热津亏证,疗效确切,兹论于下。
唐代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散乱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身的临证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其中《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方上》载:“解肌汤治伤寒温病方。葛根(四两)麻黄(一两)黄芩 芍药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右六味咀,水一斗,煮取三升,饮一升,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1]
《千金》解肌汤由葛根、麻黄、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方仅六味,属太阳少阳合方,适用于太阳之表感寒兼少阳里热津亏之外感病。外感病首重解表,方中重用葛根为君,味辛性凉,解肌发表。《名医别录》谓其:“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2]《千金》解肌汤,用于伤寒、温病发汗,君药为葛根四两,《本草经》谓葛根:“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3]136“葛根为手太阴、足阳明之药……故升胃津以滋肺,散表而解肌……”[3]136葛根的主要功效之一就是解肌,对项背强有特殊疗效[4]。麻黄为臣,味辛性温,解表散寒,恐其助热化燥伤津,故量小。《本草经》谓麻黄:“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3]135仲师垂训,少阳感邪之病机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5]58。《千金》解肌汤寓黄芩汤于其中。黄芩汤出自《伤寒论》第179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5]108黄芩汤方仅四味,黄芩苦寒清里,芍药、炙甘草酸甘化阴、益津养血,大枣甘滋养血,共奏清里养津之效。
或问,素体里热津亏之人感寒,方中有麻黄是否有燥伤津血之弊?就《伤寒论》而言,有十余条条文言及“不可发汗”,如第83、84、85、86、87条等皆提示,凡津虚液少血弱者,发汗恐伤津竭液,故有“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等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5]52“汗出则痉”[5]52“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5]52“发汗则寒慄而振”[5]53等训诫。《千金》解肌汤正解决了素体里热津亏者感受风寒时的发汗之难。余尝有素体里热津亏之患者,症见肠燥便秘、唇干口燥、舌红苔剥等,感寒后鼻塞,运用《千金》解肌汤法度增入益阴之品,疗效确切。故知遣方用药全在配伍,葛根解肌透表,小剂量麻黄解表散寒,黄芩汤善清里养津,以助抗邪外出。津亏甚者,照此法度,再配伍甘寒养津之品,便无燥伤津血之弊。
3.1 幼儿咳嗽案 张某,女,8岁,2019年11月14日初诊。主诉:咳嗽五日。五日前咽痒咳嗽,余无所苦,予中成药“三拗片”,效果不佳。刻下:咽痒咳嗽,鼻塞流涕,鼻涕时清时黄,咽中有痰,唇干口燥,时时索水,更衣难解,一二日一行,舌淡红苔薄,右寸浮,证属表寒兼里热津亏,拟《千金》解肌汤法。处方:麻黄5g,葛根12g,生白芍15g,炙甘草9g,大枣20g,芦根30g,冬瓜子10g,予颗粒剂4剂。药后一剂诸症悉愈。
按语:初起患儿仅咽痒咳嗽,服中成药“三拗片”,效欠佳。后患儿自述口干喜饮,观其口唇干燥起皮,且更衣难解,故知其津虚液少;咽痒咳嗽、鼻塞清涕未愈,知其表寒未解;有时黄涕,盖津虚化燥生热所致。表寒而里热津亏,考虑予《千金》解肌汤法度。处方时,余弃黄芩,以芦根代之,一则患儿里热不盛,恐苦寒克伐阳气;二则芦根清润生津,兼化痰之功;三则以甘寒之芦根易苦寒之黄芩,汤药口味佳,患儿乐于接受。药虽一味之别,法度一也。
3.2 鼻鼽案 张某,女,38岁,2019年12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鼻流清涕伴喷嚏六年余,再发二日。患者素患鼻鼽之证,感寒发作。二日前感寒后,鼻流清涕伴喷嚏,胸闷气短,咽痛,鼻中疼痛,口干欲饮,目睛干涩,纳便可,舌苔薄腻,右寸浮,证属表寒兼里热津亏,拟《千金》解肌汤法。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处方:麻黄6g,葛根24g,黄芩10g,生白芍15g,炙甘草12g,芦根30g,木蝴蝶6g,荆芥10g,板蓝根15g,麦冬12g,共4剂。药后一剂胸闷气短即瘥,鼻流清涕大减,三剂后诸症均瘥。
按语:患者素有鼻鼽之证,多年来感寒即鼻塞流涕、喷嚏连连,迁延难愈,赖鼻喷剂缓解症状。患者感寒后鼻流清涕伴喷嚏、右寸浮,乃典型的表寒之象;胸闷气短,乃表寒外束而肺气郁闭、失于宣降所致;咽痛、鼻中疼痛、口干欲饮、目睛干涩,乃里热津亏之征。宗《千金》解肌汤法,三剂而愈。
3.3 产后低热案 李某,女,34岁,2020年1月20日初诊。主诉:产后四月余,低热五日。五日前感寒后,低热不退,体温37.3℃,鼻塞清涕,咳嗽有痰,色黄难咯,口疮疼痛,更衣干结,日行,纳可,右寸浮,舌苔薄腻,证属表寒兼里热津亏,拟《千金》解肌汤法。处方:麻黄6g,葛根24g,黄芩10g,生白芍12g,炙甘草12g,芦根30g,冬瓜子15g,米仁15g。 共3剂,每日服用1剂,每日2次。
2020年1月22日复诊。药后低热、咳嗽咯痰、鼻塞、口疮疼痛均瘥。
按语:患者产后津虚液少血弱,适逢感寒,正邪相争于表卫,故见低热;鼻塞清涕、右寸浮,乃表寒之征;痰黄难咯、口疮疼痛、更衣干结,乃里热津亏之象。予《千金》解肌汤合苇茎汤,三剂即愈。
3.4 成人咳嗽案 陈某,女,20岁。2020年1月12日来诊。主诉:咳嗽五日。五日前感寒后咽痒咳嗽,痰黄涕黄,口唇干燥。形体消瘦,易倦怠,纳便可,脉浮,舌红苔薄,宜疏风益阴解表,拟《千金》解肌汤法。处方:麻黄6g,杏仁10g,生白芍12g,炙甘草12g,大枣12g,芦根30g,炙紫菀10g,前胡12g。 共5剂。 水煎服。
2020年1月19日复诊。咽痒、咯痰、黄涕、唇干已瘥,偶干咳,更衣略干结,纳可,脉浮,舌红苔薄,拟效法增入益阴之品。处方:麻黄6g,杏仁10g,生白芍12g,炙甘草12g,芦根30g,大枣12g,炙紫菀10g,前胡12g,南沙参12g,北沙参12g,玉竹12g。共5剂,水煎服。
药后咳嗽瘥。
按语:患者素体虚羸,气血阴阳俱不足,故而发育迟缓、乏力畏寒。曾以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龟鹿二仙胶等方调治后,诸症佳转、体质渐强。此次咽痒咳嗽、脉浮,知其感受风邪;口唇干燥,知其津虚液少;痰黄涕黄,盖津虚化燥生热所致,宜疏风益阴解表,予《千金》解肌汤法。处方时,余以杏仁、芦根代葛根、黄芩。一则患者素体虚羸,应时刻注意顾护其阳气,以甘寒之芦根代替苦寒之黄芩,既清润生津,兼化痰之功,且无伤阳之弊;二则患者里热不盛,故以味苦微温之杏仁易甘凉之葛根,既助麻黄宣肺解表,又能止咳化痰,且杏仁之润可制麻黄之燥。炙紫菀、前胡功擅下气化痰止咳。二诊时又增入南北沙参、玉竹,滋而不腻,有养阴生津、化痰止咳之功。药后咳嗽遂瘥。
张仲景用于治疗“寒包火”的方剂,有麻杏石甘汤、越婢汤、大青龙汤等,这些方剂都可解表寒、清里热,但难以照顾到津虚液少血弱的这层病机。孙真人谓,“……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6],而时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6],故孙真人不仅“披《伤寒大论》,鸠集要妙”[6],且法宗仲景,师其制方之法,而不泥其方,圆机活法,化裁新方,《千金》解肌汤即其中之一。《千金》解肌汤取葛根、麻黄解表,黄芩汤清里养津,配伍得当、方小力宏,既能解表寒,又能清里养津,临证加减运用于外感病之表寒兼里热津亏证,其效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