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鹏教授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经验浅析

2020-12-20 16:26李卿佩舒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病机健脾脾胃

李卿佩 舒鹏

1.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9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数据统计,胃癌的病死率约占癌症总病死人数的8.2%,在2018年有超过100万胃癌新发病例,约有78.3万例患者死亡[1]。尽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胃癌的治疗日趋多样化,但由于胃癌的异质性,其复发、转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胃癌的抗复发、转移治疗,依然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舒鹏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二十余载,在肿瘤的治疗上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在胃癌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舒师运用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临床收效良好。笔者有幸跟随舒师抄方学习,受益匪浅,今将其治疗胃癌的经验总结一二,与同道共勉。

1 胃癌的病机特点

1.1 病机特点强调脾虚为本 从《黄帝内经》起,历代医家都推崇脾在人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基于前人的经验及自身的临床体会,舒师认为胃癌的发生以脾虚为本。

《黄帝内经·素问》曰:“脾主卫。 ”“卫”有保卫、护卫之义,言脾有卫护五脏、机体的功能。后世医家亦对脾的功能有着高度的评价,在藏象学说中将脾胃放在了重要地位,并将其发展为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论》中有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2]1“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2]3,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基于脾胃受损。《景岳全书》有云:“凡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3]舒师认为胃癌发病,或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虚而受邪;或因饮食不慎,损伤脾胃;或因情志不遂,肝气横逆,侵袭脾胃。总体而言,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1.2 病理因素重在瘀毒为患 脾主运化,胃主摄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一腑一脏,一升一降,构成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失调,气血津液失于运化,则会产生气、血、痰、瘀等一系列的病理因素。

胃癌患者本属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气虚无力运化,人体水液运化失去动力,则化生水湿,聚液成痰,如痰湿蕴久则从阳化热、化火,血遇热而凝,津液遇火,则灼液为痰,气血痰浊相互搏结,则可化生瘀毒阻塞经络、脏腑,日久可结成肿瘤;脾胃不和,则气机升降失常,气滞不能行血,日久则化生瘀血,久病入络,瘀血凝聚可形成肿块。故舒师认为瘀毒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产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

2 胃癌的论治经验

舒师认为胃癌的病机病理特点为脾虚瘀毒,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健脾化瘀为主的治法,现将其治疗经验阐述如下。

2.1 治病求本扶正健脾为先 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虚为本,是肿瘤滋生的根源,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邪交争的过程。邪正盛衰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气衰退,无以胜邪,肿瘤的发生不能得以抑制,则助长肿瘤的发生、发展;而正气充盛,能够胜邪,则有可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从而达到稳定甚至缩小病灶的可能,即所谓“养正则积自消”。

胃癌的发生以脾虚为本,在治病求本这一理论指导下,舒师在胃癌治疗上首重扶正健脾,临证时常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此方主要用于有食纳欠佳,食后脘腹易胀,嗳气肠鸣,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等脾胃虚弱表现的患者[4]。同时在此方的基础上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脾阳不足者,加附子、干姜、花椒等健脾温中;脾虚气滞者,加木香、砂仁、佛手等健脾行气;脾虚湿滞者,加苍术、厚朴、薏苡仁等健脾化湿;胃阴不足者,加南北沙参、天麦冬、石斛等濡养胃阴;肝气犯胃者,加柴胡、郁金、白芍等疏肝和胃;脾不统血者,加仙鹤草、藕节炭等收敛止血。舒师治疗胃癌用药平和,注重顾护脾胃,扶正固本,力求补益而不滋腻,祛邪而不伤正。

2.2 病症结合把握治疗权重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肿瘤用药的理论基础,抗癌解毒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大法。”[5]舒师认为胃癌这一病种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治疗胃癌时当辨病论治。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征,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治疗胃癌亦当把握辨证论治这一核心。因此在胃癌的治疗上舒师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证论治强调三因制宜。胃癌的病机虽同为脾胃虚弱,但不同个体因体质差异,临床表现各异,临证时当辨证而治以求本,因此舒师在胃癌的治疗中尤重因人制宜,这与现代医学之个体化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胃癌患者体内残留有不同程度的癌毒,即使行手术治疗,癌毒仍潜存于患者体内,故舒师在治疗胃癌时常在健脾养胃、扶正固本的基础上加以抗癌解毒。其在临床辨病时常应用抗癌药物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除潜在之癌毒,以达到预防胃癌的复发与转移的目的。其常用抗癌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类,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漏芦、山慈菇、石见穿等;化痰散结类,如浙贝、海藻、夏枯草、炙僵蚕等;通络散结类,如蜈蚣、全蝎、地龙、守宫等。在抗癌药物的应用上,舒师强调切忌一味追求抗癌药物的使用而脱离辨证论治这一根本,在胃癌的治疗上应以辨证为本,辨病为辅,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3 分期论治务求邪祛正安 《医宗必读》有言:“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正气消残,则任受补。”[6]提出积聚的初、中、末三个阶段治疗方法各异。初者任攻,中者且攻且补,末者任受补。由此可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法应适时变通。舒师认为胃癌的不同分期,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在胃癌的治疗上应根据邪正盛衰及不同的治疗目标分期论治。

2.3.1 胃癌Ⅰ期术后补脾益肾固本 舒师认为胃癌I期术后病邪已祛,正气受损,治疗以扶正为主,当以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为要,同时调理患者脾胃功能,促进机体修复,增强免疫功能,以期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临证时以健脾、和胃、补肾等为基本治法,基础用方有归芍六君汤、参苓白术散、十全大补汤等,常用药有白芍、当归、川芎、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淮山药、砂仁、生薏仁、炙甘草、莪术、丹参、陈皮、枸杞子、熟地、菟丝子等。

2.3.2 胃癌Ⅱ、Ⅲ期术后益气化瘀解毒 胃癌Ⅱ、Ⅲ期术后患者,有形病灶虽已切除,但患者体内仍有不同程度的癌毒残留。此类患者中医辨证常以脾虚为主,或兼夹有其他变症。故治疗上以健脾养胃为基本治法,以期降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无病生存期。基础方用刘沈林教授经验方 “益气化瘀解毒方”,本方由炙黄芪、党参、炒白术、当归、白芍、法半夏、陈皮、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炙甘草等组成[7],并在此基础上,随证化裁。舒师[7]等牵头开展的“益气化瘀解毒方抗胃癌复发转移201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益气化瘀解毒方确能有效地降低进展期胃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尤其对于风险较大的Ⅲ期患者,这一优势更为明显。

2.3.3 胃癌晚期健脾养正消癥 胃癌晚期积聚已成,癌毒流注于全身,临床常先以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继而出现全身多脏腑的机能衰退,此为邪实而正衰的演变过程。舒师认为胃癌晚期的病机特点为脾胃虚弱、癌毒弥漫,以健脾消癥为基本治法,平衡机体阴阳,目的为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实现“带瘤生存”。基础方用刘沈林教授经验方“健脾养正消癥方”,常用药为党参、炒白术、茯苓、淮山药、生薏苡仁、陈皮、木香、当归、白芍、石打穿、菝葜、炙甘草等[8]。邹玺等[9]开展的临床试验均表明健脾养正消癥方能够改善患者乏力、胃痛、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并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4 活血化瘀旨在标本兼顾 《素问》曰,“五脏之道……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指出疾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的状态相关。现代研究亦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系统常处于高凝状态,胃癌患者的术后病理往往见脉管内癌栓,这也与胃癌瘀毒的病理因素相契合。故舒师提出“瘀毒”是胃癌的主要病理因素,认为患者在脾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血液的高凝状态以及癌栓的形成是胃癌复发转移的重要条件[10]。由此可见“瘀毒内结”是胃癌复发转移的关键因素,活血化瘀是防止胃癌复发转移的重要治法。

舒师强调活血化瘀之品功效各异,临证时应结合患者体质,从整体辨证论治,力求精准用药。理气活血当用川芎、当归,行气活血当用桃仁、红花,破气行血当用三棱、莪术。在众多活血化瘀类药物中,舒师尤善用三七。三七性温,甘、微苦,主入肝、胃两经,具有活血化瘀、补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逆转耐药的作用[11]。

2.5 巧用虫药强化解毒祛邪 自古以来虫类药常应用于疑难杂病之中。叶天士[12]谓“散之不解,邪非在表;……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散结”。舒师认为胃癌痰气瘀毒互结,各种病理因素夹杂为患,理气化瘀袪痰难以收效,故需加入虫类药物。

舒师认为虫类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散结、搜风通络、补益培元等功效,虫类药的应用切合肿瘤之瘀毒形成的病机,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胃癌治疗中,舒师常用虫药有如全蝎、蜈蚣、守宫、地龙、僵蚕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虫类药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及肿瘤细胞转移、抗新生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途径达到抗癌防复的目的。虫类药物在胃癌的治疗中作用虽大,但临证时应严格控制药物数量及剂量。舒师强调虫类药物多为有毒之品,临床使用虫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可从1g起用,依据患者服药后反应加减,最多不宜超过5g,且虫类药药味不宜过多,一般选用两三味[13]。

3 病案举隅

患者刘某某,2016年3月15日以“胃癌术后3月余”至舒师门诊初诊。患者于2015年12月7日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胃腺癌,侵及粘膜下层,脉管未见明确癌栓,上下缘未见癌累及,淋巴结转移(0/9)。术后行替吉奥口服化疗,后因胃肠道反应大终止化疗。刻下:胃部胀满不适,嗳气、反酸,畏寒,便溏,舌质淡,苔微腻,脉细。辨证为脾胃虚寒证,治以健脾通阳、行气和胃。处方:制附片10g(先煎),党参15g,茯苓15g,茯神15g,陈皮6g,法半夏10g,苍术10,白豆蔻10g,广木香6g,醋柴胡6g,刀豆壳10g,沉香曲10g,象贝10g,煅乌贼骨20g(先煎),三七粉3g(冲服),三棱10g,莪术10g,鸡内金10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焦山楂12g,焦神曲12g,炙甘草5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016年3月30日二诊。药后患者嗳气、反酸明显好转,大便已成形,但觉右上腹部不适,胆囊点稍有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以健脾养胃,利胆行气。原方三棱、莪术改为20g,另加生蒲黄10g、炙五灵脂1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服药14剂后患者诸症好转,目前患者仍一直服用中药治疗,病情平稳,定期复查未见胃癌复发、转移。

按语:患者胃癌术后,手术戗伐,正气本已受损,又行化疗,化疗药物为寒凉之品,苦寒伤胃,患者病位在胃,与脾相关,脾胃虚弱为胃癌病机之本,治疗首当健脾养胃、扶正固本,故以六君子汤为主方。药用党参、茯苓、苍术、陈皮、半夏以健脾养胃;因患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卫气不充,则机体失于温煦,故见畏寒,脾虚则水谷失于运化,故见便溏,加以制附片健脾温阳,白豆蔻、苍术化湿行气健脾;患者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失于调摄,脾不升清,胃失和降,故见嗳气、反酸,以刀豆壳、广木香行气和中,沉香曲、煅乌贼骨降气敛酸;瘀血是胃癌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以三七粉、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佐以炒谷麦芽、焦楂曲、鸡内金健脾助运,炙甘草调中。服药14剂患者嗳气、反酸明显好转,但觉右上腹不适,胆囊点稍有压痛,乃胆气不舒、气滞血瘀而致,故用原方加生蒲黄、炙五灵脂取失笑散之义,三棱、莪术加量至20g以化瘀止痛。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目前胃癌的西医治疗采取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但治疗的副反应不可避免,且仍存在一定的复发转移率。舒鹏教授认为胃癌病机复杂,总属本虚标实之病,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瘀毒是胃癌复发转移的潜在风险因素,治疗上当健脾养胃以扶正、化瘀解毒以消癥,擅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以期消除体内潜在的瘀毒之邪。为求精准治疗,临证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对胃癌不同分期的病机特点,分期论治,临床收效满意。健脾化瘀法贯穿于胃癌治疗的始终,不仅能够显著缓解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还能起到抗复发转移的作用,值得深入学习、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病机健脾脾胃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