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松
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作者采用支撑喉内镜下针状电刀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17例,并随访>2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声门型喉癌17例,均为男性,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8.7岁。病史2~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采用颈部彩超和喉部增强CT检查均无颈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TisN0M0 2例,T1aN0M0 12例,T1bN0M0 3例;病理结果均为鳞状细胞癌。
1.2 手术方法 插管全身麻醉后,用连接摄像系统的支撑喉内镜从口腔插入喉部,调节支撑架至清晰暴露喉部病变,将生理盐水棉球置于声门下,用喉钳钳取少量肿瘤组织以送快速病理检查,待病理结果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后,调整电刀凝、切功率均为20W,助手在患者口角沿支撑喉内镜外侧插入吸引器至喉咽部以吸出电刀产生的烟雾,用喉钳将肿瘤向内侧牵拉,充分暴露肿瘤后,在肿瘤边缘3~5mm外用针状电刀逐步切除肿瘤及部分声带,待肿瘤全部切除后,更换新的喉钳,于声带切缘的前、中、后三个部位分别钳取少量组织再次送快速病理检查,病理检查为阴性,取出声门下的棉球,手术结束。如切缘结果为阳性,则需继续扩大切除范围至再次快速病理检查至切缘阴性,才能结束手术。
1.3 术后处理 抗生素及激素静脉滴注5d,布地奈德混悬液2mg雾化吸入,2次/d。术后<1个月复查喉镜,1次/周,术后1~6个月复查喉镜,1次/1个月,6个月后复查喉镜,1次/3个月。
所有患者术后无呼吸困难,无喉部出血,无明显咽痛,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经抗生素、激素治疗后声音嘶哑逐步好转。术后1周内检查电子喉镜发现声带创面肿胀有伪膜,术后2周创面水肿及伪膜基本消退。术后1个月左右发现有5例患者创面有小肉芽,经雾化吸入后肉芽消失。17例患者均随访>2年,治愈16例、复发1例。复发为T1b型声门型喉癌,再次行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治愈。
声门型喉癌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镜常规检查使早期声门型喉癌得以及时诊断。术前喉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显示喉内软组织、声门下区、声门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喉外颈部组织的结构与形态的变化,对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帮助,并能确定软骨是否被肿瘤破坏,对喉癌的分期与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大意义[1-2]。
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与放疗。放疗效果与手术效果相当[3],但放疗周期较长,放疗后颈部常有较长时间的不适感[4]。手术方法有二氧化碳激光[5]、低温等离子[6]、传统开放手术等。二氧化碳激光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设备价格高,还需电子显微镜,基层医院较难引进。低温等离子刀头相对较大,精确度也稍低。本资料显示,采用支撑喉内镜下针状电刀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同样取得较好的疗效,适用于支撑喉内镜下可以清晰暴露的Tis、T1a及T1b型早期声门型喉癌,不适用于累及前连合、深部广泛浸润的病例。支撑喉内镜下针状电刀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不需要做颈部切口及气管切开,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在插管全身麻醉后,将生理盐水棉球置于声门下,可防电刀产生的火花烧伤气管。在患者口角沿支撑喉内镜外侧边缘插入吸引器至喉咽部,既不影响术者喉镜内的操作空间,又可以及时吸出电刀产生的烟雾。术中使用电刀的凝、切功率均为20W,作者认为20W的功率适中,可以顺利切除肿瘤组织,对声带的创伤较轻。如功率过小,则无法切除肿瘤组织,也不易止血;如功率过大,则造成声带的热损伤,甚至烧焦声带组织,导致术后咽痛,声嘶加剧。在大多情况下,支撑喉内镜下可以清晰暴露肿瘤组织,如病变暴露不清时,可将30°鼻内镜插入支撑喉镜内[7],适当调整鼻内镜的位置,这样可以充分暴露病变的肿瘤组织于显示器上,再将喉钳与针状电刀的头部稍微向上折弯,这样可以顺利切除肿瘤组织至肿瘤边缘外3~5mm。术后常规使用激素静脉滴注和雾化治疗预防喉水肿。
综述所述,支撑喉内镜下针状电刀治疗Tis、T1a及T1b型早期声门型喉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