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勇 刘玉丽
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 郑州,郑东诺亚一家医疗美容门诊部 (周水勇);450046 河南 郑州,河南整形美容医院 (刘玉丽)
外伤性鼻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鼻部为面部突出部位,易受到暴力冲击而发生鼻骨骨折及鼻中隔骨折[1],造成鼻梁塌陷、鼻中隔偏曲而引发鼻腔功能障碍,进而影响鼻部通气功能及外形美观[2]。传统治疗鼻骨伴鼻中隔骨折多采用鼻骨骨折整复术或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但两种治疗方式均存在术后鼻形不理想、鼻腔功能障碍等弊端[3]。为进一步提高鼻骨伴鼻中隔骨折的治疗效果,笔者将一期鼻中隔矫正与鼻骨骨折整复术联合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鼻骨骨折整复术治疗者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东诺亚一家医疗美容门诊部、河南整形美容医院收治的76例鼻骨伴鼻中隔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38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18~65岁 [(36.89±15.47) 岁],骨折原因为车祸伤22例、摔伤6例、殴打伤10例,骨折类型为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31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19~68岁 [(38.75±16.32)岁],骨折原因为车祸伤24例、摔伤7例、殴打伤7例,骨折类型为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33例。两组患者性别、骨折原因及骨折类型分布情况对比采用卡方检验,χ2=0.536、0.693、0.396, P=0.464、 0.707、 0.529, P 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年龄对比采用t检验,t=0.510,P=0.61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 《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
纳入标准: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鼻骨伴鼻中隔骨折;能够耐受鼻中隔矫正与鼻骨骨折整复术治疗;年龄在18岁以上;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鼻骨伴鼻中隔骨折病史;合并有哮喘等手术禁忌证;合并有沟通障碍性疾病。
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对鼻甲黏膜行0.1%肾上腺素+1%丁卡因表面麻醉,并于鼻前庭皮肤黏膜交界处行0.1%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采用鼻内镜明确两侧鼻腔塌陷位置;根据鼻腔塌陷位置于鼻前庭皮肤黏膜交界处做L形手术切口,继而将复位钳延伸至骨折塌陷处进行移位鼻骨复位;术毕,彻底止血,缝合切口,并用凡士林纱条及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24~48 h。
研究组:患者取仰卧位,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对鼻甲黏膜行0.1%肾上腺素+1%丁卡因表面麻醉,并于鼻前庭皮肤黏膜交界处行0.1%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采用鼻内镜明确两侧鼻腔塌陷位置;根据鼻腔塌陷位置于鼻前庭皮肤黏膜交界处做L形手术切口,并将复位钳延伸至骨折塌陷处进行移位鼻骨复位;继而切开黏膜、黏软骨膜以及软骨,并将切口延伸至鼻底,分离切口侧鼻中隔黏膜及软骨膜 (向后向上至犁骨及筛骨垂直板后上部,向后向下至犁骨、上颌骨鼻嵴及鼻中隔软骨下端结合处),充分暴露鼻中隔方形软骨尾巴端、鼻中隔犁骨与软骨下端连接处及筛骨垂直板与鼻中隔软骨连接处,连接鼻中隔方形软骨端,其中软骨偏曲明显者将凹陷软骨凹面划开,筛骨板偏曲严重者予以咬骨钳咬断后正中复位;鼻甲肥大者行鼻甲成形术;鼻息肉者予以息肉切除;术毕,彻底止血,缝合切口,并用膨胀海绵或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双侧鼻腔48~72 h。
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血肿、出血、鼻腔粘连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其中鼻翼及鼻背双侧对称,鼻梁平直,偏离面中线<1 mm,且鼻腔通气顺畅记为优;鼻翼及鼻背双侧基本对称,鼻梁基本平直,偏离面中线<2 mm,鼻腔通气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记为良;鼻骨与鼻背下方连接处出现塌陷,鼻梁偏离面中线≥2 mm,鼻腔通气不畅记为差;优良率 =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1。
外伤性鼻骨及鼻中隔骨折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可因鼻中隔偏曲而影响鼻腔通气,降低生活质量[4]。鼻骨骨折整复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鼻畸形及鼻塞症状[5],但由于鼻骨复位钳进入鼻腔受阻以及软骨应力支架的改变,致使鼻中隔骨折所致的鼻部畸形难以有效矫正,导致鼻腔通气及窦口鼻道复合体通气引流受阻,最终引发鼻窦炎等疾病[6];另外,单纯采用鼻骨骨折整复术治疗,鼻中隔骨质重叠、移位等长时间存在可使局部黏膜出现瘢痕粘连甚至变薄,由此引发的鼻中隔穿孔几率较高[7]。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鼻畸形和鼻腔通气引流障碍等问题深受临床医师重视。
为提高鼻骨伴鼻中隔骨折的治疗效果,笔者于本研究中将一期鼻中隔矫正与鼻骨骨折整复术联合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鼻骨骨折整复术治疗者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鼻中隔矫正与鼻骨骨折整复术同期治疗鼻骨伴鼻中隔骨折,利用鼻骨骨折整复术对骨折塌陷处进行复位后,随即在鼻内镜指导下全面清除骨片及血块,进一步矫正鼻中隔,可同时复位鼻骨及鼻中隔,有助于鼻部外形恢复,并可有效降低因鼻中隔骨质重叠、移位等长时间存在所致的局部黏膜瘢痕粘连甚至变薄的风险,术后血肿、出血、鼻腔粘连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8-9]。另外,鼻中隔矫正术中保留筛骨垂直板和三角形软骨可避免鼻中隔塌陷;不分离鼻中隔四方软骨对侧黏膜,保留四方软骨可维持鼻中隔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鼻部外观的恢复[10-11];且可同时进行鼻窦开放、下鼻甲骨折外移及中鼻甲修整等多项操作,进而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12]。
综上所述,一期鼻中隔矫正与鼻骨骨折整复术联合应用既可矫正鼻中隔,又可复位鼻骨,且术后血肿、出血、鼻腔粘连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对提高鼻骨伴鼻中隔骨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