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颖 刘若宇 王盼 史华娜 常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适用于需要长期或间断输液治疗的患者[1]。而输液港植入术后,若出现切口的脂肪液化,会延缓切口愈合,甚至诱发输液港局部感染,影响输液港的正常使用。脂肪液化是常见的术口并发症之一,是切口处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细胞破裂后脂滴流出,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液态脂肪,伴有巨细胞反应,为无菌性炎症反应[2]。我科曾收治1例高龄输液港植入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患者,男,91岁,主因咳嗽、发热伴意识不清3月余于2019年1月21日入院,入院诊断:肺感染、缺血性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于1月31日在局麻下行右侧胸壁输液港植入术,术中顺利。术后第6天,位于右侧锁骨下2 cm中外1/3交界处、长为2 cm的切口愈合不良,Ⅰ/乙愈合,有黄色渗液渗出,且挤压切口局部可见淡黄色含脂肪滴渗液流出,并伴切口红肿,患者 T 37.3 ℃,P 75次/分,R 16次/分,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立即报告手术医生。医生予切口修剪、敞开,拆除缝线2针,行切口渗液涂片及细菌培养,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覆盖,透明贴膜外敷。2月12日检查渗液涂片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此后按时予以每周1次输液港维护和每周2次切口换药。患者于3月10日切口完全愈合,此后执行输液港维护标准操作规程予每周1次输液港维护。
2.1 成立输液港护理小组 由输液港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维护工作,可大幅降低感染率[3]。我们成立了输液港护理专项小组,挑选责任心强、技术娴熟的N2级护士2名、N3级护士3名为小组成员,专项负责此患者的输液港维护与切口换药操作。护士长调整小组成员班次保证每班都有小组成员,严格执行输液港维护标准操作规程及伤口护理操作流程,并做好交接。
2.2 密切观察输液港及切口感染征象 输液港植入术切口距离输液港注射座仅2 cm,因脂肪液化导致的切口愈合延迟极易引发切口及输液港感染。严格评估,每日每班次密切观察输液港局部有无红斑、硬化、水肿及患者的体温[1],并于每周2次的换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切口愈合进展及有无红、肿、热、疼痛和压痛,以利及早发现感染征象,及早处理。
2.3 调整输液港维护与切口换药流程环节
2.3.1 输液港维护 在严格执行输液港维护标准操作规程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出以下调整:75%酒精棉棒及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棉棒行皮肤消毒时避开脂肪液化切口处;于紧邻输液港注射座上方1 cm处粘贴透明贴膜,与发生脂肪液化切口处覆盖的水胶体敷料间隔0.05 mm。每周维护1次。
2.3.2 脂肪液化切口换药 本病例采取局部拆线敞开切口,2%碘伏消毒切口,待干,再以银离子藻酸盐、水胶体敷料1/6大小外敷行湿性愈合的治疗方法。根据渗液量平均每周换药2次,其中1次与输液港维护同时进行。此类敷料可以提供适宜切口生长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坏死组织溶解和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上皮细胞的移行,具有垂直吸收能力强,有效控制渗液外渗,防止继发感染的作用[4]。应用此方法换药至3月3日,切口愈合Ⅰ/乙,未愈合部分长度减至0.5 cm,渗液量少,改为仅以水胶体敷料外敷换药,切口于3月10日完全愈合。
2.4 改善营养状态 针对患者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影响切口处正常胶原蛋白合成、脂肪组织愈合能力低下[5]的情况,予升血宁片0.5 bid、白蛋白10 g静脉输注每周2次、肠内营养乳剂(TPFT)1 000 mL胃管注入等措施,改善营养状态,利于切口愈合。
积极应对此高龄患者输液港植入术后并发的切口脂肪液化问题,成立输液港护理专项小组,小组成员负责输液港及切口感染征象评估,并采取调整输液港维护与切口换药流程环节,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等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