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

2020-12-20 07:41李若海广西财经学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李若海 广西财经学院

新媒体的核心要素包括新技术、新媒介、新内容三类,概括而言,即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利用信息化设备传播数字化内容的形式。据此分析,“新媒体”不仅是一个相对于“旧媒体”的工具概念,其自身也处于动态演化过程中,属于社会文化概念范畴。换言之,新媒体在颠覆传统媒体运转模式的同时,也基于自身强大的宣传力、渗透力、融合力重构了社会文化环境,尤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究其原因,不仅由于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且新媒体本身具有高度开放性、自由性,所传播内容及所蕴含价值观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在潜移默化中造成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10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中,作者杨娉以大学思政教育实践者及探索者的身份,系统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挑战,并基于新媒体视角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探索。总览本书,呈现三大特色。

一、紧扣主题,突出新媒体影响力

作者将“新媒体”作为贯穿全书的研究主线,逐一分析了新媒体特征、内涵、价值及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关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充分依据。全书包含六个章节,围绕着“新媒体”呈现出放射性组织结构,除第一章“新媒体相关问题的阐述”专门针对新媒体展开之外,其余五章均以“新媒体”为出发点,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落脚点,深入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介入后出现的一系列嬗变,阐明了两者在学术理论、德育实践、育人价值等方面的关系,整体上看又具有“线性结构”的特色,属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技术路线,非常便于读者理解掌握。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阐释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大学生这一教育主体,关系到其心理健康、社会行为、群体社交,另一方面是高校思政课程,作者指出新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应对机制设计上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二、解读深入,阐释思政教育缺陷

本书强调,对于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系认知,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若流于表面就容易被新媒体技术优势所误导,单纯地将其视为一种“创新工具”。本书第四章以“新媒体”视角切入,从理论可行性、实践规律性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主要原则,包括针对性、适当性、主体性等,为进一步解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归因指明方向。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问题主要有四个,分别为“教学平台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关系僵化”,新媒体介入之后利弊参半,有利一面在于丰富教学资源、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师生关系等;而不利一面则主要集中在思政课教师权威地位的挑战上,相对于常规课堂传授机制,大学生更倾向于从新媒体渠道接受舆论指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必须考虑新媒体当前及以后的影响,避免“不利一面”的问题泛化。

三、办法具体,创新思政教育路径

本书基于新媒体视角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展开探索,成绩斐然、效果显著。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政教育高度契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依据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结构、传播规律、发展需求展开创新,避免所谓“模式创新”脱离实际。另一方面,高度契合大学生这一思政教育对象特征,依据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嬗变事实,从“大学生互联网生活”“即时通讯工具使用”“易班网络平台”三个主要途径展开,从而建立起“生活+社交+课堂”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覆盖。作者提供的创新方法具体、路径详细,可直接作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