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中医证候及针灸辨证施治治疗综述

2020-12-20 07:39李国淼焦国亮毕忠艳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俞穴心神失眠症

李国淼 焦国亮 毕忠艳

有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患有失眠症比例为10%~23%,成年人有15%~30%承受着该病的折磨[1]。睡眠是稳定人体各生理机能的最重要的生理现象之一。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呈现加速的发展态势,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失眠症患者的大量增加[2]。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及维持发生障碍,导致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求进而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3-4]。失眠会使患者产生大量的不良情绪,比如焦虑、强迫、抑郁等,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精神障碍,如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减退、妄想等。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与失眠症有关,失眠症会导致血糖、血脂、血压升高[5]。失眠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积极寻求失眠症的治疗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祖国医学历经千年而不衰,针灸治疗失眠症在我国古代已有记载。针灸能够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从而疏通经络,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6]。本文结合祖国医学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详细解说中医针灸在失眠症治疗中的经验。

1 失眠症的病因病机

失眠症,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轻则入寐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则整夜不能入寐。对于失眠症的病因病机,《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虚劳虚烦不得眠”,《景岳全书·不寐》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失眠症的病因包括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不寐病证。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而不寐;或由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可致失眠。此外,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是造成不寐的因素。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心失所养,而致心神不安。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黄帝内经》认为阴阳不通、阴阳不交是失眠症的根本病机[7]。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灵枢·营卫生会》说:“卫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睡眠的阴阳学说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卫气、营气失常均会导致失眠。李欧静等[8]研究认为,不寐病在心神,心神受扰引起的不寐,其病机与阴阳失交密切相关,治疗当从火论。王艳君等[9]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失眠时,“安神定志”收效颇丰,并通过文献调查,得出了失眠所涉及从肝论治的证型中,以实证为主,肝郁化火证、肝郁气滞证、肝阳上亢证、肝郁血瘀证者居多[10]。韩芳等[11]研究表明“胃不和则卧不安”“卧不安亦胃不和”,失眠症与Hp感染密切相关。罗本华等[12]认为醒觉是“神”上升,睡眠是“神”下藏。任何原因干扰神的因素均可致失眠。

2 中医针灸辨证论治治疗失眠症及详解

不寐的病机复杂,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都可引起,但总体不外虚实两端,虚为五脏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于平衡;实则多为气滞、痰火、瘀血[13]。针灸治疗通过脏腑经络的补虚泻实,调节气血、营卫的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目瞑而寐。

2.1 基本取穴 基本穴:三阴交、百会、神门、安眠、内关、涌泉;操作手法:安眠、神门、内关多用常规针刺,根据辨证选择补泻手法。百会、心俞、肝俞、心俞、三阴交等,进行穴位埋线,耳穴选肝、神门、胃、皮质下、内分泌等,王不留行耳贴。百会穴位于人体之巅,属于督脉,治疗作用广泛,是临床上常用的奇效穴之一。《针灸资生经》曰:“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百会穴长于安神定志,针刺或按摩百会穴有很好的催眠疗效。潘易君[14]研究发现心脾两虚型的失眠可以通过压灸百会穴得到缓解。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输穴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与神志类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15],通过电针刺激神门穴、三阴交穴,可使睡眠相关系统减退的功能增强,抑制失眠者为维持觉醒状态而导致丘脑的过度激活状态。三阴交成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阴交穴是针灸治疗失眠症选用频次仅次于神门穴的穴位[16]。安眠穴是“经外奇穴”,具有催眠镇静、安神养心的功效[17]。内关穴,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刘佳嘉[18]研究发现,内关穴可调节血压的升降、心率。涌泉穴位于足心,处于至阴之地,得艾火纯阳之性使阳生阴长,浮游之火下行复归命门肾宅,心神得安,入夜而得寐[19]。

2.2 心胆气虚型失眠症 证见心下惴惴,善惊易恐,夜寐不安,多梦易惊,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者加胆俞、心俞、气海、关元。胆,胆腑也。俞,输也。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针刺心俞穴,能调阴阳、调和脾胃、清心安神、活血通络。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的交汇处,此处为三焦元气聚集之地,乃命门真阳,可作为阴中之阳。艾灸关元穴,能补元助气,扶助元阳元阴[20]。气海穴是人体的真元储存之所,与督脉、冲脉、足阳明胃经、足三阴经关系密切,一穴具有多经之功,属阴中之阳,一身元气所在。艾灸气海穴能培元固本、补肾益精、调理冲任、补精化血。有研究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采用艾灸气海穴,能疏肝理气,补肾固本,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1]。

2.3 痰热扰心型失眠症 证见胸脘痞闷,心烦不寐、目眩、头重、脉滑数,舌红苔黄腻,加丰隆穴、风池穴、脾俞穴、中脘穴。丰隆穴作为胃经的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能沟通脾胃二经之气。针刺风池可通过调节视觉中枢生物电,促进大脑、眼睛和视盘周围动脉的血液循环[22]。脾俞为背俞穴,隔姜灸有温里宁心的作用。中脘穴意为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具有升清降浊、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的作用,达到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昼精而夜瞑之效。

2.4 肝火扰心型失眠症 证见急躁易怒,不寐多梦,耳鸣目赤,脉弦数者,口干味苦、舌红苔黄,加太冲穴、肝俞穴。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所注为输,为肝经之血灌注之处,具有泻肝清热养血等性能。肝藏血,具有储存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这和人体睡眠密切相关。肝俞穴具有疏肝降火、养肝退热、通络明目等功效。

2.5 心肾不交型失眠症 证见头晕耳鸣、心悸多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脉细数舌红少苔者加太溪穴、心俞穴、肾俞穴。太溪穴为肾中之元阴,可汇聚肾经元气,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法改善睡眠。针刺心俞穴,能调阴阳、调和脾胃、清心安神、活血通络。肾俞可补益肾阴、滋水涵木,心俞、肾俞合用则心肾交通,心肾交通则心所藏之神安宁,人才能卧而入睡。

2.6 心脾两虚型失眠症 证见气血亏虚、心悸健忘、多梦易醒、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脉细无力舌淡苔薄者,取气海穴、心俞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艾灸气海穴能培元固本、补肾益精、调理冲任、补精化血。针刺心俞穴,能调阴阳、调和脾胃、清心安神、活血通络。脾俞为背俞穴,隔姜灸有温里宁心的作用。足三里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气血“百川归海”之穴,“合治内腑”,故该穴可同调脾胃两经之气[23]。足三里穴有调脾胃、养气血、扶正壮阳之功,故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补养心神,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24]。

3 结语

针灸治疗失眠症多体现近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原则,前后配穴、俞募配穴、原俞相配。在祖国医学治疗失眠症的众多治疗手段中,针灸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针灸以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而被广大医疗工作者运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当中,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俞穴心神失眠症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拔罐治疗脂肪肝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