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淑,鲁 海,胡赫其,刘小钰,康煜炜,高 璇,张春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009)
2019年12月中旬,我国武汉市发现多个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随后疫情便大范围暴发,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COVID-19是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 2,SARS-CoV-2)而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甚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COVID-19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亦可经气溶胶传播,传播速度较快,且潜伏期较长。目前,国内COVID-19疫情趋于稳定状态,而国外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如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抗“疫”仍在持续。截至2020年4月5日24时,国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 70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 078例,累计死亡病例3 33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13 98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6 154人[2]。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从未远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药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如在抗击非典(SARS)等诸多传染病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中医药也同样深度参与COVID-19的防治全过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针对COVID-19尚无特效药,而防治COVID-19的关键点在于提高免疫力,这正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其中,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调节自身免疫力,抗炎杀菌,具有良性的、双向的调节作用,在防治疫情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针灸主要分为针刺和艾灸两种形式,故本文对针、灸在防治COVID-19的相关可能性作用机制进行如下讨论。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体正气充足时,不易受邪。“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因而三虚”,人体正气不足时,感邪而发病。“正气”与现代医学免疫范畴相符合,COVID-19多是因为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弱,病邪乘虚而入,故培补正气、提高免疫力才是防治疫病的首要。正如Li等[3]认为免疫应答对控制和消除SARS-CoV-2感染至关重要。现今医学也证明针刺可以通过刺激腧穴,经络循行,实现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属于中医学调节卫气的范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维持人体一切功能活动和抗御病邪的能力,与西医“免疫调节”相通。正气充足时,与病邪相抗争,祛除外邪,维持机体稳定,即机体免疫功能强大,抗病能力强;正气不足时,无法抵御病邪,病邪侵入机体,出现一系列疾患,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弱。正气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状态向阴阳平衡调整,从而保持一个稳态——阴平阳秘。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正气之所以能够抵御外邪,是因为营卫气血、脏腑经络等组成了人体的防御系统,共同发挥着保护机体的作用,缺一不可。正气分布到脏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分布于脉中者为营气,分布于脉外者为卫气[4]。卫气具有防御作用,《黄帝内经》云“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卫气是抵御病邪的第一道防线。“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卫气不营,邪气居之”[5],卫气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此外,卫气与肺密切相关,肺主气属卫,肺为卫气之本,卫护人体的正气,卫气卫外失职,肺失宣发肃降,卫气衰减,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灵枢》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指出针刺需要审察卫气,“用针之类,在于调气……以通营卫,各行其道”“百病之始,调和卫气”,同时也需要注重调节卫气[6]。外邪易留滞于体表之卫气,针刺可通过手法、时间等刺激腧穴,激发卫气,卫气依靠“慓疾滑利”之性,汇集至病处,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的自我保护行为,是抵抗或防止病毒感染或其他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其中,炎症反应是剧烈免疫的结果之一。而针刺可以通过刺激体表腧穴,起到抗炎作用,从而调节自身免疫系统,以维持机体稳定。
朱海宁等[7]研究发现针刺产生的机械力传递给皮下的肥大细胞,可引发活性物质的分泌释放,并作用于周围神经末梢,从而上行传导针灸信号,激活免疫系统。周丹等[8]也认为肥大细胞介导的穴位局部自生性炎症反应与针刺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即针刺起效的始动环节。同时,Kritas等[9]认为SARS-CoV-2主要受肥大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的攻击,病毒激活肥大细胞,早期释放组胺和蛋白酶,晚期可激活IL-1等细胞因子,而被冠状病毒所感染的炎症受到IL-1等抗炎细胞因子的抑制。袁翔等[10]发现电针可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以实现对感染性休克动物的保护作用。Wang等[11]发现2HZ电针刺激可明显提高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的表达,认为针刺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由此可知,针刺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以及肥大细胞数量等免疫细胞息息相关,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促进抗炎因子的增加,使两者处于平衡状态[12],进而恢复自身免疫系统。
艾灸防治传染病的历史悠久,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言:“断瘟疫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唐孙思邈也曾在《千金要方》曰:“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自古以来,面对瘟疫,艾灸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沿用至今。此外,在COVID-19防治过程中,许多医院用艾叶熏蒸或艾灸的方式进行空气消毒,以杀菌、抑菌,尽可能阻断病毒传播,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庄子·盗跖篇》曰:“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本草纲目》也曾记载:“艾草……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自古以来灸法在预防疾病中起着重要的角色。艾灸是灸法中最便利、并被广泛普及的一种形式,是指将艾绒等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且艾叶性温,味苦辛,以温促通激发卫气,如同万物生长都需要太阳关照以加快新陈代谢一般[13],可以助发体内卫阳之气,温通经脉,以调护机体。相关研究也表明:艾灸温热刺激可通过温度升高启动多种特殊效应,提高机体免疫力[14]。
艾灸主要刺激于皮部,皮部是人体最浅表的部位,与外界直接接触,是机体的第一道屏障,起着保护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15]。而皮部为艾灸调护卫气的枢纽点,《黄帝内经》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灵枢·经脉》曰“卫气先于人体表皮运行,后充盈络脉”,指出卫气行于皮部,起着屏障和护卫的功能,以抗御外邪,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艾灸通过温热刺激作用于皮部,调动卫气,加强全身气血、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周而复始。当人体自身卫气不足,无法抗御病邪时,艾灸可以调护卫气,疏通全身经络,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御病邪。
COVID-19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甚至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故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杀菌等显得尤为重要。《本草纲目》中记载:凡疫气流行,可于房内用苍术、艾叶、白芷、丁香、硫磺等药焚烧,以对空气消毒、辟秽。通过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预防疫病方法的经验总结得出:艾灸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是一种可靠的、行之有效的防疫手段。郭艳玲等[16]发现与传统紫外线消毒相比,苍术及艾叶烟熏能够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赖胜芳等[17]发现苍术、艾叶通过烟雾的挥发可弥漫至门诊的每一个角落,以达到杀菌的效能。舒进、梁雪等[18-19]发现苍术、艾叶及桉叶联合熏蒸在儿科病房空气消毒中的应用效果佳,能明显降低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室内空气中细菌菌落指数,提升杀菌率,也可以去除异味,并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作用。卓燊等[20]认为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及甲醛蒸气消毒对人体皮肤及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作用,而苍术、艾叶烟熏空气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且操作方法简单,对人体无不良作用。陈羽、冯晓晨等[21-22]对艾叶提取物的杀菌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黑曲霉等均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由此可见,艾灸可以改变空气物质成分,改变病菌生长环境,以达到抑制特定病菌、消毒杀菌的作用,同时可以加速空气中尘埃沉降速度,阻断SARS-CoV-2气溶胶传播,切断其传播途径,净化空气,是最为理想、经济的防疫方法。
目前,国内COVID-19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形势仍为严峻,如履薄冰,并且国外疫情呈现加速扩散的趋势,鉴于COVID-19疫情防治目前无特效药和疫苗,中医药辅助治疗显得至关重要。其中,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抗炎、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的作用[23],并以其绿色、无毒副作用的独特优势在传染病防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针刺与艾灸治疗在临床各期发挥着独有的作用,针刺可抗炎抗感染,调节卫气;艾灸可以阻断COVID-19气溶胶传播,对病房进行杀菌消毒,净化空气,同时调护卫气。针重在调节,灸重在调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中医整体的调节作用,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的同时,还起着调节情志,缓解焦虑,减轻医护和患者的心理压力的作用。在针刺层面,其不同于其他免疫抑制剂,具有良性的、双向的调节作用,在免疫低下时可提高免疫力,在免疫亢进时可削弱免疫力,无副作用,简便易行。在艾灸层面,《医学入门》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古人对灸法的重视。并且我国与当前疫情形势更为严峻的日韩两国相比,对艾草的知晓率较高,艾草资源较为丰富,艾灸防病治病普及度较广[24]。COVID-19人群普遍易感,传播范围广,易出现消毒剂供不应求的现象,而艾条或艾叶经济实惠,必要时可成为消毒剂的替代品,且艾叶气味芳香,消毒后留有余香,易于接受。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首先,针刺抗炎机制研究多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对于肺部炎症,尤其是正在暴发的COVID-19等突发传染病的研究较少,未呈现较为完善的机制体系。其次,针灸需要根据人体体质的差异实施,并择时针灸,要注意针灸治疗的次数、治疗时间的长短,并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精准、安全取穴,不可盲目施针或灸,以免耗伤正气,延误病情。最后,要提升针灸疗法的使用率,早期介入、全程干预,充分发挥其在早期和恢复期的核心作用。我们要积极地开发祖国医学的潜能,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以便更好地对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