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风险视域下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强化路径探析

2020-12-20 05:47窦飞月李芳云
关键词:公共性领导干部

窦飞月,李芳云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

一、公共性风险与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有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1]。公共性风险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多变,更加需要国家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然,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治理主体,其政治能力与防范、化解公共性风险密切相关。

(一)新时代语境下的公共性风险

将风险按照本质属性及其相应的化解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非公共性风险和公共性风险。公共性风险实质上是非公共性风险异化的产物,指的是大众或者群体组织等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与非公共性风险相比,公共性风险危害性更高,必须要依靠党和政府来解决。

进入新时代,公共性风险出现新变化。其一,公共性风险的多样性增加。当前中国面临的公共性风险存在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多个领域,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风险的“社会性”特征越发明显,在一个领域内的风险很容易蔓延到其他领域,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公共性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其二,公共性风险的牵连性更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公共性风险传播的广度和速度也随之提升。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过程中,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就使人员流动量加大,进一步加剧了疫情的传播,增大了防控难度。其三,公共性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大。由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无穷性,对这种自然因素所引发的公共性风险进行预测仍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同时,公共性风险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不确定性增加。

(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与化解公共性风险

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对化解公共性风险至关重要。

首先,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为化解公共性风险提供精神保障。党中央近年来通过开展多项专题教育活动来探究应对各种公共性风险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使得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情感得以增强,防御公共性风险的信心不断提高,为解决公共性风险奠定基础。其次,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为化解公共性风险提供制度保障。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制度管党治党的强度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得到强化,有利于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在化解公共性风险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最后,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有利于凝聚化解公共性风险的合力。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不断提升,在抵御公共性风险的过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安抚社会成员的负面化情绪,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群众的行动。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有利于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风险迎战模式,最大程度上调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抵御风险,减缓公共性风险的蔓延速度、削弱公共性风险的影响程度。

二、公共性风险视域下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特定内涵

从公共性风险视角分析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在化解公共性风险过程中的特定内涵主要包括政治领导力、风险防控力、政治决断力、应急响应力、信息沟通力以及人文关怀力。

(一)政治领导力

政治领导力是指政治领导的主体在组织中对客体行使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各种领导能力的集合,包括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2]。在公共性风险的应对过程中,政治领导力主要考验党员领导干部的举旗定向能力。第一,要从政治信仰方面下苦功。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遵守党中央的政策安排,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二,听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确保政治方向的正确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指示,迅速采取一系列防止疫情扩散的举措,有效防止疫情风险的扩大。第三,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面对公共性风险强化政治执行能力,自觉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二)风险防控力

风险防控力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提升风险意识、加强对公共性风险预警能力,还要及时化解公共性风险。第一,要“眼睛亮”,积极规避各种公共性风险。中国正值社会转型期,公共性风险频发,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是防范公共性风险的重要手段。第二,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见事早”,提高公共性风险的预警能力。当前,风险的共振性和危害性逐渐升高,公共性风险的蔓延速度、危害程度不断加深。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探索公共性风险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辨识各种公共性风险。第三,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行事快”。加强风险管制,阻断非公共性风险向公共性风险的转化,做好政治性风险的预防工作。

(三)政治决断力

政治决断力就是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公共性风险做出政治决断的能力,要及时对公共性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决断力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面对公共性风险,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决断的效率。当公共性风险出现时,各方面的条件正处于一个临界点,稍有不慎,公共性风险就会突破既定的阈值,在各个领域内快速蔓延,引发公共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决策。第二,政治决断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决断会影响到公共性风险的处理结果,科学合理的政治决断将会有效化解公共性风险。第三,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决断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检验政治决断的正确与否,根据实际决断执行情况,不断细化政治决断。

(四)应急响应力

在应对公共性风险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制定应急预案的主导者,同时还是各项决策要求的切实执行者。应急响应力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公共性风险时能够响应党中央要求、及时做出反应的能力,确保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公共性风险时行动的正确性。党员领导干部的应急响应力包含多个环节。首先,党员领导干部发现公共性风险后,要及时进行汇报,同时要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的政策指令。其次,处理公共性风险要遵循“一案三制”的体系,明确风险级别,及时响应应急预案。最后,掌握应急响应的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挖掘社会的人力、财力等资源,促使广大社会成员以及各种非政府性质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性风险的治理过程中。

(五)信息沟通力

信息沟通力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在应对公共性风险的过程中收集信息,使受众了解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党内沟通和党外沟通两个方面。一是党内沟通,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共同建构起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信息交互系统,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使得上级党组织以及党中央领导能够及时了解风险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好未来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针对公共性风险做出的应急预案。同时,党中央的最新指示还要经过各级党组织的传达,要确保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准确、及时了解党中央的工作安排。二是党外沟通,主要指党员领导干部及时发布公共性风险的相关信息。在新媒体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媒介“把关人”的工作,及时公布官方信息,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

(六)人文关怀力

人文关怀力主要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在应对公共性风险挑战时关心群众的能力。要提高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力度,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确“三个谁”的问题。首先,明确“我是谁”的身份问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面对公共性风险,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关怀群众的自觉性。其次,明确“为了谁”的问题,以为民惠民为价值旨归。面对公共性风险,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生命安全大于天的基本原则,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应对风险的首要位置,对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进行综合考量。最后,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解决“依靠谁”的问题。在制定公共性风险的应对方案时要做到问政于民,整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化解公共性风险。

三、公共性风险视域下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面临的问题

面对公共性风险,党员领导干部还存在政治领导力有待提高、重抵御而轻防御、政治决断不够及时、应急响应有待提升、信息沟通不够完备、人文关怀不到位等问题。

(一)政治领导力有待提高

首先,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不坚定。政治信仰是政治领导力之魂,关乎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所欠缺,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甚至出现了“两面人”“两张皮”等问题,明面上信仰马克思主义,背后却对党的路线、政策等嗤之以鼻。其次,存在私权偏向、消极腐败的问题。错误地将公权当作“私权”来为自己谋利益。最后,政治领导模式固定化,具体落实效果不好。

(二)重抵御而轻防御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重抵御而轻预防的思想倾向。首先,风险识别能力缺位。新时代公共性风险复杂多样,治理公共性风险可借鉴的经验较少,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准确识别公共性风险,防控公共性风险的难度加大。其次,风险预警能力有待提高。例如,2014年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就暴露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风险预警能力不足。最后,风险排查的能力薄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风险排查过程中走过场,对风险排查过程中的盲点置之不理,往往是在风险爆发后才加以重视。

(三)政治决断不够及时

面对公共性风险,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及时做出政治决断。首先,在公共性风险防控过程中,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优柔寡断、害怕因决断错误而担负责任,不能迅速做出决断。更有甚者会受到个人价值意识的干扰,影响政治决断的准确性。其次,政治决断不切实际,存在“拍脑袋决策”的问题。在对公共性风险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决断,致使判断失误。最后,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决断不力,丧失进行风险处置的最佳时机,不能抓住决断的黄金时刻,导致公共性风险的恶化。

(四)应急响应有待提升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应急响应能力还有待提升。首先,缺乏政治担当,导致应急响应不够迅速。面对党中央的最新指令,缺乏奋战在风险前线的勇气,不能准确了解公共性风险,安排工作不合理。其次,应急响应的持久性不足。在应急响应取得阶段性成效时,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斗争精神出现松懈,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对应急预案的认知不足。不同地区遭受公共性风险的影响不同,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就无法整合社会成员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化解风险。

(五)信息沟通不够完备

步入互联网时代,公共性风险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博弈力度升级,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面临挑战。首先,公共性风险信息的供给质量与人民群众的信息需要量之间存在问题。人民群众作为利益相关者,存在了解公共性风险信息的迫切需求,当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害怕公共性风险给自己的政绩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公共性风险信息的透明度低。其次,网络媒体等导致谣言传播的速度加快,党员领导干部对舆论的监管难度加大。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给谣言传播提供便利,“三微一端”也成为谣言传播的媒介,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谣言的难度升级。最后,党员领导干部应对公共性的风险方针政策遭到敌对势力的恶意扭曲,还面临“污名化”的舆论挑战。例如,在应对新冠肺炎的过程中,西方媒体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恶意抨击中国武汉的“封城”行为,企图诋毁中国的战“疫”努力。

(六)人文关怀不够到位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应对公共性风险的过程中人文关怀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第一,存在“官僚主义”作风。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愿意与群众沟通,对受公共性风险影响的群众缺乏关怀,不能自发解决群众问题,只等着群众找上门。第二,只做“面子工程”,口头上对群众的困难进行大包大揽,但在实际的群众工作中并不采取任何行动。第三,党和政府为关怀群众所支出的财物被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侵占或挪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难以感受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关怀。

四、公共性风险视域下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路径

针对公共性风险视域下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从政治自觉、风险意识、政治历练、政治担当、显政建设以及人民利益六方面着手,推进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进一步抵御公共性风险。

(一)提高政治自觉,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领导力

在新时代,想要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领导力来抵御公共性风险,就要从强化政治自觉着手,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提供精神支柱。

第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领导力。强化政治学习,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探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倡导党员领导干部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原著、网上学习等方式来拓展学习渠道,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组织生活中开展集中学习,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还要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表面化”问题,将思想理论学习与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为工作实践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二,树立规矩意识。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党章、党规等的学习。二是要列举反面案例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使其能明确认识到违纪的严重后果。三是以严明的制度建构抵制腐败的“高压线”,进一步细化各项党内规章制度条例,防止公权向私权转化。

第三,开发党内智力资源。一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主体意识。在党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采用表彰和处分等双重手段,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确自己的政治主体角色。二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营造党内政治协商的良好氛围,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思想交汇中形成党员领导干部的智慧结晶。

(二)树立风险意识,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风险防控力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3]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公共性风险,既要警惕公共性风险,还要增强化解公共性风险的能力。

第一,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加大风险排查力度。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培育强烈的风险意识,高度重视公共性风险的预防工作。二是要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风险敏锐性,明确在风险排查过程中的盲点所在,做好风险的监测工作。

第二,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公共性风险的评估工作。既要避免对风险预估过轻的问题,还要避免对风险预估过重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公共性风险的发展,准确识别各种公共性风险,做好公共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评估工作。

第三,以评促建,通过“火线提拔”的方式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防范和化解公共性风险的能力。在党员领导干部考核中,坚持日常考察与任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防范和化解公共性风险的能力作为选拔任用的关键参考,着重提拔在应对公共性风险的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党员领导干部。

(三)强化政治历练,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决断力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决断能力,政治历练是关键环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经受住各种政治历练,才能不断积累决断经验,切实提高政治决断的本领。

第一,将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政治历练的主要平台,提高政治决断的积极性。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三会一课”、谈话谈心等渠道,定期汇报个人情况、思想状况,增强政治自省,提高政治意识。二是利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依靠自律和他律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辨识能力,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保持政治定力,勇于同公共性风险做斗争。

第二,岗位历练是政治历练的具体环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经历各项政治考验,才能切实加强政治能力。邓小平同志强调: “有些人适当调动一下地方有好处,主要是换一个地方可以多接触一些人,多了解一些情况,遇事也会谨慎一些。”[4]23党组织要及时对党员领导干部展开工作调整,适时实行职位调动。当前党中央推行的异地挂职、干部下乡、干部驻村以及借用调任等活动都是进行政治历练的宝贵机会,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在调动过程中增强对当前各地实际工作情况的了解,积累基层工作的经验。

第三,利用训练的手段加强政治历练。党员干部要了解公共性风险的发展规律,梳理风险向危机转化的过程,自觉汲取其中的教训,把握住政治决断的关键时刻。还可以设定各种公共性风险情境来让党员领导干部做出政治决断,邀请专家、学者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决断的进行分析,锤炼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决断本领。

(四)强化政治担当,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应急响应力

能否切实执行党中央做出的应急预案、指令决策关系到公共性风险的处置结果,因此面临各种风险挑战,要着重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与力度。

第一,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应急响应的速度。一是提高思想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在面临公共性风险时党员领导干部要准确分析当前局势,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风险预案,调动社会成员有组织地应对公共性风险。二是增强党性原则。党员领导干部要遵循党的统一指挥,按照党中央最新的政策指令来安排工作,着重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第二,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应急响应的力度。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以及各种专业技能会影响到应急工作的效果。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各方面能力建设,做好应急工作。一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尤其要增强运用科技的能力,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就在防控疫情以及复产复工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科技水平,在应急响应过程中进一步做好资源的调配、人员的安排等工作。二是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党员领导干部奋战在抵御公共性风险的前线,更需要进行心理调适以化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强化应急效应。

(五)加强显政建设,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信息沟通力

在应对公共性风险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信息沟通能力,加强显政建设,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沟通意识,可以利用官方媒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

第一,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沟通意识。在面临公共性风险的挑战时,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性风险相关信息的知情权,主动深入一线,做好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

第二,充分了解公共性风险的相关信息,利用官方媒体及时发布最新政策指令。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搭建信息传播平台来提升信息发布的速度,及时公开最新工作规划。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进行答疑解惑,采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发表信息,确保人民群众得以及时获得官方信息。

第三,强化舆论引导。在化解公共性风险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面临“污名化中国”的舆论挑战,方针政策安排往往遭到敌对势力的恶意扭曲。党员领导干部在信息沟通过程中,要强化对舆论的监管工作。一是做到防微杜渐。做好舆论的监控工作,将谣言扼杀在萌芽阶段,防止因谣言发酵而使化解公共性风险的进程减缓。二是多宣传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积极宣传在公共性风险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弘扬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六)维护人民利益,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文关怀力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5]1004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就要通过维护人民利益来强化人文关怀力。

第一,要统筹兼顾,着重关心困难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己任,协调经济发展与化解风险这两方面的工作安排,在化解公共性风险的同时推进经济生产的恢复工作。困难群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抵御公共性风险中重视的对象,要不断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关怀,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得到供应。与此同时,改变公共性风险全部依靠党员干部进行解决的错误观念,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积极展开自救和互救的工作。

第二,要继承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汲取群众智慧来化解公共性风险。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在化解公共性风险的工作中坚持对群众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实现由群众领导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了解人民群众遭受公共性风险影响的真实情况,积极开展群众走访工作,倾听并及时反映群众针对公共性风险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维护人民利益的相应制度。面对公共性风险,要秉持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工作原则,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利益。一是将维护群众的利益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把好人才关,将能否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政绩高低的重要标准。二是健全人民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体系。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体系可进一步确保党员领导干部站稳人民立场、正常履行政治职责,做好公共性风险的审计工作,保证各项救灾资金能够用之于民。

猜你喜欢
公共性领导干部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