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亚平,冉昆玉
(安徽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医疗卫生系统防控水平的一次“大考”,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青年社会角色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一次“大考”。青年作为现实存在的人,在重大疫情面前,有义务去承担与其地位、角色相一致的社会责任。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那样,“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疫情暴发以来,一批批青年医护人员“逆行”到最危险的医疗救治第一线,一批批青年公务人员“逆行”到最繁重的防控工作第一线,一批批青年志愿者“逆行”到最艰苦的服务保障第一线……成为当前疫情应对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8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也充分肯定了青年在此次战“疫”中展现出的青春风采,并指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青年逆行”作为重大疫情应对中一种青年集体意识觉醒的现象,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担当,是青年社会角色的自我张扬,是青年建构现实社会关系的集体自觉。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群体,在知识架构、文化涵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具有先进性。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以强烈的时代感为前提,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进行伟大实践,揭示了青年社会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激发了责任主体的担当精神[1]。“青年逆行”这一社会现象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强烈责任感与为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奋然前进的优秀道德品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参考。因此,高校宜构建以网络思政教育、志愿服务教育、多元协同教育互为补充、相互结合的责任认知、责任认同和责任养成的新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生态体系。
从“SARS”到“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发生、蔓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影随形。重大疫情面前,从城市到农村,从医生到军人,从教师到学生,从国家干部到普通公民,无数青年为战胜危难自觉开启“逆行模式”,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2]24。在个体层面,“青年逆行”的实质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构建。在集体层面,“青年逆行”的实质是角色构成、行为参与和义务责任的社会整合,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教育相统一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社会学意义上,组成社会的基石之一是“地位”,是个人相对于他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地位”本质上是指社会“位置”之间的关系,代表着个体适合的类别。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总被期望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行事,这并不因为他们作为个体是谁,而是他们所占的“位置”[3]149。马克思认为,青年是最具革命性的力量。习近平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我们党的希望和未来。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角看,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都凝聚着一代代青年的智慧和贡献。中国共产党善于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就是因为在党的队伍中始终有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年人。相对于各年龄段人的群体的社会“位置”,青年的历史“地位”决定了青年必然在重大疫情阻击战中“逆行”到最前线,具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历史惯性和社会必然性。
“青年逆行”的群体性体现“政治录用”青年的先进性。在政治学意义上,政治体系通过其特定的制度和程序录用青年从事体制内工作。这种“政治录用”,实际上是对青年政治觉悟、思想素质和责任意识的一种前置把关。“政治录用”的体制内青年,包括医护人员、公务员、军人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团体、社会组织中的青年,也包括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青年学生。他们具有先天性“青年逆行”的基因,在战“疫”中,必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根据社会的需要,主动“逆行”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这是“政治录用”青年先进性的体现。就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一封封请战书、一张张报名表、一个个志愿者、一份份爱心捐助,甚至一批批为此付出健康和生命代价的奋斗者,无不生动体现“政治录用”的“逆行”青年的先进性。
地位与位置有关,角色与行为有关。角色是指地位占有者所被期望的行动,是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地位的人所要求的一般社会行为及其内在的价值基础。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青年逆行”行为的主体,其职业虽然不尽相同,但是这样的社会行为正是为人类重大疫情的应对谋取的最大“福利”,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与个体之间心理情感与行为相互影响的人际互动。人际互动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合作”,青年“逆行者”彼此之间以达到共同的目的、互为信赖配合而达成共识。同时,这一行为也是有意识地在公共事务治理、公益活动中解决社会问题及推进社会发展的公众性社会参与。美国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针对“集体行动”问题,在批判吸收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参与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在社会变迁下,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不断提升的青年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参与意愿和行为。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的“青年逆行”,是中国青年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表达青年社会参与的有效方式,其社会参与的内容、表达渠道、实施方式与时代同行,与国家重大疫情的应对同步伐。
义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任何一个社会或阶级都会向全社会成员提出一定的义务要求,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秩序得以良性循环发展[4]182。责任是一定主体的实践载体,承担需要具体到具体的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应承担起对客体的责任。重大疫情的发生对全社会青年提出的要求就是履行驰援疫情一线的义务,“青年逆行”的义务自然是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基于自身的身份、地位、岗位应承担的使命。义务与责任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从伦理学的规范维度与美德维度来分析,可以看出,规范维度所承担的义务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具有刚性要求,美德维度的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精神,同个人品性、操守、修养有关。“青年逆行”从角色到行为再到义务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在伦理学意义上,将义务与行为、责任充分联系,遵循了社会道德伦理规约。
“责任是公民修身自省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和品格。”[5]“责任是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行为主体对特定任务的自由确认与自觉服从。”[6]1“社会责任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特定社会主体基于特定身份或角色,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各种义务。”[7]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是引导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核心理论要义的理解与把握。因此,重大疫情应对中的“青年逆行”对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马克思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无责任能力来自自大狂。”[8]343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并明确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中国青年运动主题[9]。可以看出,“青年逆行”社会现象的教育意义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主题高度契合。从历史的维度看,青年“逆行者”表现出较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这一社会责任教育主题凝聚着中华民族一代代青年的青春热血和理想追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青年总是能引领时代潮流,心系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近代以来,广大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全面把握了“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责任”的教育实质[10]25。从现实的维度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距离这个目标越近,青年越发为之奋斗。青年“逆行者”的运动轨迹始终与中国发展进步同行,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处处闪耀着青年的奉献、奋斗和牺牲精神,时时唱响甘为祖国献热血的青春之歌。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青年“逆行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充分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逆行”青年的精神之“钙”,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价值基础。通过对“青年逆行”现象的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广大青年大学生从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晰其从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多维度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主导。历史证明,青年历来开时代精神先河,青年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另一方面,有利于规约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当下,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格局,西方的各种思潮正蔓延至青年群体中,压缩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被曲解,少数青年学生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青年逆行”的进步意义就在于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关键,对青年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因此,从研究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特点出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并使其成为青年大学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青年的发展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教育广大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11]48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各领域的青年“逆行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级组织的具体指导下,明确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方向,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11]50习近平总书记从实践维度指明了当代青年跟党走,就是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人生理想。深入分析“青年逆行”的现象的世界观价值,有助于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推向前进,使广大青年以强有力的行动践行青年责任,激励他们勇做时代的弄潮儿。青年大学生要实现人生出彩,就必须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来,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同时,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快速成长成才。在重大疫情中,当代青年所面临的任务难度可能远远超过昔日的工作,疫情迫使他们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明确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方向,为人生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11]49。
每到危急关头,“青年逆行”的社会现象都会相伴而生,这归因于中国教育立德树人的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青年逆行”具有先锋、榜样和示范作用,对社会责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总结重大疫情应对中“青年逆行”的内在动因和机理,构建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志愿服务教育为实践载体、多元协同教育为养成体系的社会责任教育生态体系,创新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效。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青年大学生思想认知与价值观念[1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由于传播性、感染性、复杂性等多方面的特殊原因,九州四海之内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居家隔离,以遏制疫情的蔓延。社会责任教育的语境予以重塑,网络成为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知识、认知世界的主阵地,“青年逆行”现象也通过网络传播,激荡无数青年大学生的身心,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在责任认知方面得以充分体现,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将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增强认知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13]53在“青年逆行”社会现象中涌现出的青年典型起到了榜样示范与引领作用,可以让抽象的理论在青年大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并在行动中效仿。
二是以网络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应对中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生命终结在“青年逆行”中的英雄,对青年而言,是一堂触动人心的生命教育课,进一步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
三是以网络舆论教育应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在疫情应对中,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影响着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思维判断,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舆论信息的辨别教育,以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价值取向。
四是以网络主题教育筑牢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通过网络主题团日、网络主题艺术创作、网络主题捐赠、网络主题直播等形式为疫区送去祝福,筑牢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教育阵地,使他们自觉履行角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强调,“全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青年逆行”社会现象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积极组建青年突击队,就近就便向所在社区(村)下沉,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自愿以智力、体力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活动[14]。社区或社会志愿服务则是实践个体通过参与社区或社会生活来改善社区,实现个体在道德知识、技能和价值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为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责任认同提供了环境支持[15]154。大学生责任认同是青年作为认同的主体,在参与志愿服务时体现的自觉接受的心理行为,是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自主选择。
重大疫情应对工作纷繁复杂,“青年逆行”在疫情防控中是责任认同的具体实践。一方面,以情感认同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形成主体自觉。心理体验的基础源于情感,包含激情和热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看成是对事物的认知上升到推动实践的“发动机”,从内心真正地自愿担当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的社会责任,由“情感”转化为“意志”,内化成坚定的意志力,自觉履行社会角色责任。另一方面,以实践认同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生成践行动力。实践认同是情感认同的升华,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协助所在社区(村)做“宣传员”“战斗员”“保障员”,既充实了基层疫情防控队伍,又在志愿服务中外化自己的行为准则,激发了担当社会责任的主动性,生成践行动力。同时,多彩的社会实践,尤其是经历了重大疫情应对的实践,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使他们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懂得帮助别人的意义,这是对实践更深层次的把握,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生态体系的建构需要回归于责任的养成,主要是责任意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养成。在社会责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培育主客体的变化、环境的影响,培育供求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定的情境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责任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打造环高校责任教育生态圈,健全责任养成多元体系。群聚性的线下教育不适宜在重大疫情期间开展,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四位一体”多元协同教育是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社会各界及政府发布疫情公告,学校以网络形式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青年逆行”这一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自觉养成担当责任的习惯。家庭作为疫情防控中责任教育的第一课堂,“青年逆行”首先来自家庭的支持,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责任教育。其次,建立多层次责任教育矩阵圈,制定责任养成评价标准。结合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以及构建的“四位一体”多元教育模式,从目标、准则、指标和评价四个层级构建社会责任养成标准。通过对“青年逆行”现象的价值分析,可以看出,“青年逆行”的目标定位、行为准则等都非常明晰,同样,社会责任教育的矩阵圈评价标准可以从四个层级的目标评价、责任感评价、准则评价和指标评价核定评价要素,从协同教育的角度在过程中实现共赢,广泛参与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也就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对在重大疫情中凸显出的“青年逆行”现象,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给予标准化建构,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总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呈现的是所属时代的产物[16]。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科学理论,是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大地上实践凝练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大学生提出新的历史要求,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的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生命逆行”是当代青年的应有之义,“青年逆行”为同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价值参考和行为标准。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是考验青年大学生的试金石,可以看出,青年大学生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是遇事就把责任留给组织,而是主动担当,有所作为,与时间赛跑,同病魔做斗争,把社会责任扛在自己身上。挑战与责任,能够进一步激发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能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社会责任教育,推动他们在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