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患儿及家属滞留医院应急管理策略

2020-12-20 04:28易永红黄小妹桂子彦
护理学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病区病房家属

易永红,黄小妹,桂子彦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儿科,湖北 武汉430030;2.澳门科技大学,澳门999078)

随着疫情进入高峰阶段, 儿童感染病例报告逐渐增多[1],使得身处住院环境中的患儿风险极高。 其中有部分已达出院标准的外地患儿及家属受武汉封城交通管制而无法回家滞留在院,不能返家的担忧,叠加着对疫情的恐惧, 让患儿及家属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并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 在此情形下,为保障滞留在院患儿及家属免遭新冠病毒侵袭,降低应激的不良反应尤为重要。我科自1 月23 日起将滞留在院患儿及家属的管理纳入日常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特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滞留在院患儿及家属的应急管理办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和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包括3 个院区(本部、光谷分院和中法新城分院),共有儿科普通病区7 个, 其中因疫情防控需要,2个分院区相继被征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1 月23 日将2 个分院区滞留在院的11 例患儿转移至主院区。 调整主院区4 个病区中的2 个病区安置滞留在院患儿, 另外2 个病区作为缓冲病区收治新入院患儿, 避免新入院患儿与滞留在院患儿收治在同一病区发生交叉感染。 并将病区原设置4人间病房调整为2 人间或单人间病房, 以减少人员聚集。 滞留在院患儿62 例 (含当日已达出院标准因交通管制无法出院的外地患儿9 例), 男40例,女22 例,年龄7 个月至13(4.53±2.04)岁。主要为慢性疾病患儿,其中血液、肿瘤疾病32 例,慢性肾脏疾病23 例,其他7 例。 陪护72 名,女54 名、男18 名;年龄24~65(35.79±9.60)岁;其中双陪护10 名、祖孙关系陪护3 名。

1.2 应急管理策略

1.2.1 组建应急管理团队 及时组建多部门协作应急管理团队,由护士长任组长,医护人员104 名、医院感染科督查员1 名、物业管理人员8 名、后勤管理人员4 名共同参与。依据中国《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按照疫情防控原则、管理要求,评估患儿及家属存在的问题及需求[2-3]。 成立3 个小组,即感染防控小组、生活保障小组及人文关怀小组,各小组指定负责人1 名、联络员1 名。 护士长及各小组负责人根据医院的情况共同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各小组工作职责、 相关管理制度、具体执行措施、各种应急预案等,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的重点,且进行不断完善。同时负责落实培训每位应急管理小组成员。

1.2.2 感染防控管理 (1)广泛科普。感染防控管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儿和家属采取多渠道, 多方式进行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首先向患儿和家属详细介绍医院在疫情期间的各项应急管理措施, 让其理解目前的形势,予以积极配合。利用本科室微信公众平台对所有滞留在院患儿及家属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科普教育;采用Teach-back 模式[4]、亲子互动教育模式[5]对六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法、咳嗽礼仪法等操作进行培训指导, 从而确保患儿及家长防控知识的掌握效果,提高其依从性。(2)封闭管理。病区实施封闭管理模式,严禁探视;患儿及家属无特殊情况禁止出病房;病区使用门禁系统,处于常闭状态;增派物业安保人员专人负责值守。(3)健康监测。日常固定监测患儿及家属体温、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建立家属日常观察登记表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4)个人防护。责任护士每日为患儿及家属免费发放一次性医用口罩,并检查口罩佩戴率及佩戴正确率。同一病房患儿之间至少保持1 m 以上的社交距离,禁止聚集。 若未遵守则及时予以宣教和制止。3 餐前责任护士负责检查洗手落实情况。若无法用流水洗手患儿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执行手卫生。每周统计病房门口手消毒剂使用量。 感染防控小组每日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医院感染科督查员每周下病区巡查督导。 对于落实效果不佳患儿及家属作为重点关注人群,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不断调整宣教及培训方式,督促落实。

1.2.3 日常生活管理 病区单一的环境及封闭管理,限制了患儿及家属的活动;生活物质的缺乏,给滞留在院的患儿及家属带来了诸多不适。 为了切实解决他们一些实际困难, 生活保障小组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妥当安排患儿及家属的饮食起居。(1)衣:由于患儿及家属住院期间备用的换洗衣物有限, 加之武汉冬季潮湿,衣物清洗后不易及时干燥,病区为家属提供吹风机吹干衣物。为避免家属外出走动,天气晴朗时,安排辅助护士帮助家属晾晒衣物,保证患儿及家属有衣物更换。 科室还指派专人帮助采购婴幼儿所需的纸尿裤。 (2)食:所有患儿及家属的3 餐全部在医院微信点餐平台统一订餐, 不允许外出购买及接收外卖送餐。 每天由配餐员将餐食运送到每位患儿床边。 责任护士指导同一病房的患儿及家属尽量做到错峰进餐。 同时应急团队成员将社会各界捐赠的奶粉、水果、牛奶分发给患儿及家属食用。 (3)住:将病房空余床位提供给家属休息,尤其是双陪护家属,解决家属睡陪床椅的不适感,改善了家属的睡眠条件。按医院感染控制要求病房关闭了中央空调,每日进行开窗通风。 由于武汉市一、 二月天气仍寒冷,生活保障小组及时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棉被、暖水宝等保暖用物。 (4)行:患儿因必要的检查或治疗需要外出,由护士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圆帽穿戴,并由支助中心人员或值班医生陪同外出。回病房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并更换医用口罩。 外出使用的轮椅、推床、氧气枕等物品按感染控制要求处理。

1.2.4 情绪管理 滞留在院的患儿大多为慢性病患儿,他们本身就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家属们也承担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面对新冠肺炎这种高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以及各种防控措施的管理,强烈的不确定感和被封闭的感觉对他们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们处于较高应激水平中,极易产生负性情绪。为了帮助患儿和家属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 人文关怀小组成员制定出关爱行动计划, 采取各种措施及时疏泄患儿和家属的不良情绪,共渡难关。病区封闭式管理措施的实施客观上造成了比较紧张的气氛, 让患儿及家属普遍感到心情压抑、难过。人文关怀小组成员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创造温暖的人文环境。 封闭管理初期适逢春节, 护士们一如既往地将病房门窗上贴上窗花营造春节气氛; 元宵节将社会捐赠给医护人员的苹果送给每位患儿及家属, 借助苹果的寓意为患儿及家属送上平安祝福; 三八妇女节携患儿举办献花活动, 将社会各界赠送的鲜花让患儿送给妈妈(或其他女性家属)。 这些暖心的做法拉近了封闭状态下护患之间的距离, 患儿及家属感受到隔离不隔爱的氛围,稳定了患儿及家属的情绪。人生病状态下最需要的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最渴望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 尤其是处于特殊时期的特殊环境中,缺少家人的陪伴、朋友的探望,患儿及家属迫切需要被重视和关注, 这时医护人员的关爱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需要。 医护人员在落实治疗护理工作后经常陪伴患儿画画、做手工、讲故事、做游戏等;倾听家属诉说,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尤其是对已达出院标准的滞留在院的外地患儿及家属,当他们看到陆续有武汉市内的患儿由社区志愿者接回家后,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出现愤怒情绪,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反应。 医护人员将这群特殊的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首先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并包容他们的一些过激行为;让他们学会正确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让患儿及家属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 其次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面对现实。 医护人员经常地、适时地宣讲疫情现状及防控的意义;党和政府的举措等。 指导家属利用这段时间多进行亲子之间的互动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家属们稳定的情绪也能给患儿们带来安全感。 鼓励患儿及家属与家人、朋友联络,每天定时与家人、朋友通话、视频聊天。 既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也有利于获得支持鼓励。 同时医护人员为患儿和家属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将滞留在院的外地患儿及家属现状上报医务处、院办,积极帮助他们获取民政部门给予的生活困难补助金以及免费爱心餐,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1.3 评价指标 统计患儿及家属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率、手卫生落实率、口罩佩戴率、口罩佩戴正确情况、家属体温监测情况、相关人员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情绪应激反应事件。

2 结果

滞留在院的患儿及家属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3 餐前手卫生落实率100%;患儿口罩佩戴率由80.5%提高至94.4%;家属口罩佩戴率100%;护士指导正确佩戴口罩60 次; 家属进行体温监测9 324 例次。 患儿、家属、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新冠肺炎感染事件。家属发生情绪过激反应1 例次,在病房内哭诉、摔砸物品。

3 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尤其对于滞留在医院的患儿及家属,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滞留在院的患儿及家属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 应急管理团队成员采用风险评估法对患儿及家属滞留在院期间的状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6],针对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日常生活保障,解除患儿及家属的后顾之忧。 由于患儿自我防护意识弱、对疫情认识不足、医院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场所,以及患儿住院期间需要家属陪护,给综合医院儿科的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限制病区人员流动、固定日常健康监测、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受限于病区封闭管理的现状,利用微信公众号、患儿与家属的亲情关系,采取亲子互动教育模式、Teach-back 模式,不仅强调了健康教育的双向性、有效性,保证了防控措施的执行力,而且也增加了亲子关系,缓解了滞留在院的孤独、寂寞感。 由于离汉通道的关闭、市内交通的管制、病区封闭式管理,患儿和家属行动受到限制,这些措施给患儿和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之处于较高应激水平中,出现不正常的情绪。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否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7]。 疫情期间出现1 例已达出院标准因当地不接受返乡而滞留在院的患儿家属,情绪激动,出现哭诉、摔砸物品的过激行为。 应急管理团队通过努力营造温暖的人文环境,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拉近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的距离。 加之时时刻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有目的地加强引导,降低了心理应激水平,促进了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病区病房家属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