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慧,周春兰,谢衍庆,傅晓幼,区洁霞,王润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a.护理部;b.人事处;c.临床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515;2.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广东 广州5105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表明,公 众健康素养较低是全球范围内被低估的公共卫生问题[1]。 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是指个体获得、理解健康相关信息, 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能力[2-3]。 研究表明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健康行为, 而健康行为会进一步影响健康结局[4]。 健康素养与个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小学生作为新生代力量,可塑性较好,此阶段是获取知识和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关注其健康素养意义重大。 而目前国内针对成人的健康素养研究较多,对小学生的研究相对不成熟,多地小学生的健康素养处于未知水平[5]。 因此,笔者对广州市3 135 名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针对性地提高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 于2020 年5 月选取广州市3 所小学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学生和家长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年级、父母亲职业及其文化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自评学习成绩、是否近视、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信息获取渠道。
1.2.2 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的内容[6],初步编制问卷,并经过5 名相关领域专家修改审订和信效度检验, 形成最终的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该问卷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行为3 个维度,共40 个条目,均为选择题,单选题回答正确得1 分,多选题选项全部正确得1 分,选错或不知道为0 分,总分共40 分。 正确率(答对的条目数/总条目数)≥80%为具备良好健康素养[7]。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法,在征得研究对象所在学校同意后,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发放电子问卷。 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及家长解释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取得其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 低年级小学生由家长辅助其填写。共收到3 145 份问卷,所有问卷均经过逻辑和填写时间检查, 逻辑错误者及填写时间小于设定的最短时间者视为无效问卷,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 135份,有效率为99.6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P75)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百分比描述,不同特征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小学生健康素养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一般资料 3 135 名小学生, 年龄6~15[9.00(8.00,11.00)]岁,性别:男生1 701 名(54.26%),女生1 434 名(45.74%);BMI 值分级:正常1 931 名(61.60%),超重/肥胖814 名(25.96%),消瘦390 名(12.44%);小学一至六年级分别为:645 名 (20.58%),603 名(19.23%),490 名(15.63%),524 名(16.71%),361 名(11.52%),512 名(16.33%);父亲职业: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415 名(13.24%),公司职员1 191 名(37.99%),个体经商863 名(27.53%),务农13 名(0.41%),其他653 名(20.83%);母亲职业: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562 名(17.93%),公司职员1 042 名(33.24%),个体经商536 名(17.10%),务农15 名(0.47%),其他980名(31.26%)。 其他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资料见表1。
2.2 广州市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本组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78.92%,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行为3 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81.75%、70.59%和51.29%,健康知识、技能、行为3 个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回答正确率偏低的问题有:每天适当的睡眠时间、健康的生活方式、连续看电视/手机/电脑的适当时间、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 海姆立克知识, 其正确率分别为:14.51%、41.85%、46.70%、59.30%、68.29%。 健康信息获取渠道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家人/同学、健康教育讲座、互联网、电视广播、书刊杂志、到医院咨询医生。
2.3 不同特征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的比较 将本组小学生按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值分级、年级、父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近视、自评学习成绩、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个数分组,比较其健康素养具备率。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值分级、父母亲不同职业的小学生, 其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近视、自评学习成绩、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个数,其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小学生一般资料及健康素养情况[n=3 135,名(%)]
2.4 小学生健康素养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是=1,否=0)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9 个变量(年龄、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近视、自评学习成绩、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个数)作为自变量, 进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级、自评学习成绩和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个数是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自评学习成绩是保护因素, 年级和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个数 是危险因素。 见表2。
表2 小学生健康素养Logistic 回归分析(n=3 135)
3.1 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本组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78.92%,高于武汉市、许昌市、乌鲁木齐市和青岛市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8-11],但还有提升空间。可能与广州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卫生医疗保健资源较丰富, 教育条件较好,2015 年广州市教育局通过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水平有关。此外,因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小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工具, 不同的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不同也会导致各研究结果的差异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知识具备率高于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的具备率,健康知识、技能、行为3 个维度具备率不均衡,可能与小学生的知识、态度、信念存在脱节有关[12-13],小学生自控能力不足, 未能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技能与健康行为。 本研究还发现本组小学生在睡眠时间、健康生活方式、看电视/手机/电脑时间健康素养具备率相比于其它条目明显偏低, 可能与小学生学业负担重进而睡眠时间减少、 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不够、电子产品使用自控力不足有关。
3.2 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3.2.1 年级越高是小学生健康素养的促进因素 以低年级(1~2 年级)为参照,中年级(3~4 年级)、高年级(5~6 年级)组的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高,这与张倩倩等[11]和张银玲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 可能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教导,高年级组经过多年的学习获取的健康知识更多,且其健康信息获取的方式与范围更广。此外,高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态度,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接受及掌握能力较强,逐渐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15],更易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行为习惯,因此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3.2.2 自评学习成绩好是小学生健康素养的促进因素 以自评学习成绩优秀为参照, 自评学习成绩为一般、较差的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越低,这与张倩倩等[11]和肖红霞等[8]的研究结果相同。可能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会更加注重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接受、吸收与应用,获取健康知识的兴趣更为浓厚[16],同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更好, 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身健康素养存在的问题, 利用健康知识有效形成良好的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 本研究中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是小学生健康信息获取的最主要途径, 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可能未重视该课程,导致健康信息获取较少,其健康素养水平偏低。
3.2.3 健康信息获取渠道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健康素养 以1 个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为参照, 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越多,其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这与妲兰画等[10]的结果相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健康知识获取的方式趋于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方式,互联网逐渐成为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方式[17]。相对于单一方式的信息获取, 多种途径的互补可丰富健康信息的内涵, 进而更有效地提高健康素养具备率。 本研究还发现小学生获取健康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家人/同学、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 翟倩倩等[18]研究发现老师、父母家庭和专家讲座是小学生最信任的3 种健康信息来源。 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教育学习的重要载体,家人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首站,相关专家的健康教育讲座是传播健康卫生理念和健康科学知识的主体。重视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对于小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健康素养受年级、自评学习成绩、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个数的影响。在今后的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中,建议对不同特征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重点关注低年级、自评学习成绩较差、健康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的小学生的健康素养, 促进健康素养知信行的有效转化。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健康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监管,确保小学生获取到优质的健康信息。 学校、家庭和医院在小学生的健康素养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在提升老师和家长健康素养的基础上,联合学校、家长、医院三方,开展多元化的校园健康科普教育,如以科普讲座、健康普查、知识竞赛、现场模拟示教、新媒体(“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共同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水平,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