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护理人力调配实践

2020-12-20 04:28操静温敏何清
护理学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护理部收治危重症

操静,温敏,何清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护理部b.院办公室,广东 深圳51811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护理人力调配带来了挑战, 根据我院多年收治新发传染病患者护理人力配置经验,我院对床护比例按危重症病区1∶4;重症病区1∶2.5;轻型、普通型病区及疑似隔离病区1∶0.45进行护理人力配置;启动护理人力三级响应,加强院外增援护士管理;调整排班模式,减少护士留置医院时间;开发智慧化后勤管理系统,助力护理人力调配等。通过实践,疫情期间716 例患者(确诊459 例、疑似257 例)未出现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全院工作人员零感染,护士零流失,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医院整体情况 我院是以传染病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医院建筑按传染病分类设置有感染病楼、肝病楼、结核病楼、综合楼、外科楼及内科楼等,各栋楼宇既可以根据收治疾病种类独立开启, 也可以同时收治大量同类传染病; 所有病区在建筑设计及分区上符合“三区三通道”要求,具备应对疫情的明显优势,为随时收治大量传染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医院床位1 600 张,至疫情发生时已开放1 316 张,医院日常运行按政府要求50%的床位收治传染病患者。

1.1.2 收治患者资料 从2020 年1 月11 日—4 月16 日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716 例,其中确诊患者459 例,疑似患者257 例。 确诊患者中,男229例,女230 例,年龄1 岁7 个月至86 岁,(45.38±17.68)岁,危重症19 例,重症73 例,普通型367 例。

1.1.3 收治病区启用顺序 本次疫情医院按政府要求拟承担1 000 张床位(含危重症床位30 张,重症床位35 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收治任务。 医院收治计划:感染三科(负压病区)收治危重症患者及部分重症患者; 感染二科收治部分重症患者及普通型患者;其他病区收治轻型普通患者和疑似患者。疫情期间楼栋启动顺序:1 月14 日腾空感染楼感染三科病区;1 月17 日腾空感染病楼其他2 个病区;1月22 日腾空肝病楼4 个病区;1 月23 日腾空综合楼5 个病区;1 月31 日腾空外科楼12 个病区,至此共计24 个病区1 000 张床位全部准备完毕。本次疫情高峰期,我院共开放19 个病区778 张床位。

1.2 疫情期间护理人力情况

1.2.1 医院护理人力 全院护士总人数714 名。 具体如下:(1)180 名完成结核病、艾滋病、肝肾移植等专科护理工作(我院为此类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患者无法分流);(2)506 名 (传染病工作经验209 名,非传染病工作经验297 名) 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一线护理工作,其中有ICU 护理工作经历68 名;(3)28 名为产(病)休和孕期人员。

1.2.2 医院护理人力面临的难点 由于医院22 层外科楼于2019 年5 月份开始逐步启用,护理人力处于持续招聘状态中,尚未配齐。 具体情况为:(1)ICU护理人力不足:506 名护士中具有IUC 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只有68 名,不能满足30 例危重患者(床护比1∶4)的护理人力需求;(2)普通护士人力不足:除危重症区30 张床位;重症病区(床护比1∶2.5)35 张床位需配88 名护士及普通病区(床护比1∶0.45)928张床位需配418 名护士,共计506 名护士,但现有的438 名无法满足要求。

2 护理人力调配实践

2.1 量化配制护理人力 我院对床护比进行了量化调整:危重症病区按1∶4 床护比配备,最高峰护理人力达118 名(原感染三科危重症病区护士23 名、综合ICU 护士22 名、 应急小组及轮转过ICU 护士23 名、市卫健委支援重症护士50 名)。 重症病区按1∶2.5 床护比配备护士73 名 (原感染二科19 名,院内抽调骨干54 名); 普通病区按1∶0.45 床护比配制19 名(其中开放床位25 张病区1 个,配备护士人力15;其余21 个病区均开放床位43 张)。 最高峰共计投入护理人力556 名(隔离病房510 名,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46 名)。每个单元量化配制完护士后,授权科护士长根据分管片区内每个病区收治患者数量、类型(确诊或疑似)等进行内部人力调整,调整结果立即上报护理部,护理部须掌握护理人力动态,能随时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数据。

2.2 提交人力增援计划 护理部与医疗专家组共同讨论疫情发展趋势,于1 月23 日将我院需要增援的护理人力计划提交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该计划含2 个层面3 个梯队,2 个层面指危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护理人力。3 个梯队为:第1 梯队,2 月1 日增援ICU 专业护士42 名(实到39 名);第2 梯队,2月10 日支援ICU 专业护士38 名(实到11 名);第3梯队于2 月15 日支援ICU 专业护士38 名及普通病区护士176 名(未起用)。

2.3 分级启动增援计划 当危重症及重症病人数达8 名时,护理部即进行三级响应,启动院内“护理应急小组”,至1 月19 日,危重症患者增到4 名,重症患者4 名;护理部立即调配8 名“应急护理小组”队员与感染三科危重症病区23 名护士合并,护理人力达31 名,平均床护比1∶3.9。 当危重症及重症患者达15 名时, 护理部即进行二级响应,1 月24 日,危重患者3 名,重症患者增至11 名,护理部立即向院领导申请关闭综合ICU, 将综合ICU 22 名护士、同时全院抽调15 名具有ICU 工作经历的护士与感染三科危重症护理团队合并,护理人力达68 名,平均床护比为1∶4.6。 当危重症及重症患者达20 名时,护理部即进行一级响应,于1 月23 日向深圳市卫健委申请护士人力增援,第1 批39 名ICU 护士于2 月1日按期到达, 此时感染三科危重症病区护理人力合计107 名,当日危重症患者13 名,重症患者11 名,平均床护比1∶4.6; 第2 批11 名ICU 支援护士于2月10 按期到达。本次疫情深圳市卫健委向我院派驻2 批次危重症护理人力共计50 名,普通病区护理人力增援计划未启动。

2.4 调整排班模式 设置每班4 h 是基于防护口罩4 h 需更换, 防护服密不透气过多消耗护士体力等原因。参照劳动保护原则,排班模式既要保证护士休息,又要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疫情初期,危重症病区推行“4×6-1”模式,即每周24 h 工作制,每天上4 h班,每周上班6 d,休息1 d,其缺点是护士每周6 d进入隔离病区,休息1 d。 对此护理部随之进行排班模式调整,将危重症病区“4×6-1”模式调整为“8×2-4×2-3”模式,即每周24 h 工作制,2 d 8 h 分2 个4 h时段(中间院内休息8 h),2 d 4 h,休息3 d,其缺点为2 d 8 h 的中间休息需要医院提供院内休息支持,以减少往返医院路途时间,保证护士充分休息。普通病区采取8 h 工作制,实行隔离病区内、外岗位4 h轮换制,每周休2~3 d。 护理部就2 种排班模式对危重症病区全体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整,结果无差异。

2.5 强化抗疫培训 采用多部门联合强化培训,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分期、分批、分层对病房管理者、医疗护理人员及工勤人员等进行培训;培训方法为现场授课、线上线下授课及工作坊等;培训内容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防控方案、感控流程、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标本采集及转运流程等[1];培训后进行理论与实操考核, 确保后备人力能及时启动并响应疫情。

3 结果

此次疫情期间护理人力调配取得了较好效果。全院员工零感染(护士发生职业暴露2 名,经过隔离观察均未感染);716 例(确诊患者459 例,疑似患者257 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未出现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到医疗团队的认可;疫情期间护理人员流失率为零;通过排班模式调整,既保证了护士的休息,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问卷星调查护士对排班满意度为96.3%。

4 讨论

4.1 量化配置护理人力,能保证护理服务人力应对需求 根据我院以往其他新发传染病护理人力配置经验, 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特点及对护理工作要求不同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密集护理需求量大;俯卧位通气已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但护理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对护理人员较大的心理压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确认有“人传人”特点,个人防护需更加严格和谨慎;防护设备因其密闭将严重消耗护士体力,降低护士操作灵敏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2]。 我院护理部通过与医疗组专家共同预估疫情发展趋势,结合各医院拟开床位数,向市卫健委提交的《护理人力增援计划》,真实反映本院护理人力具体情况,客观分析疫情所面临的困难,明确提出支援护理人力数量、 队员综合能力及到位时间等,便于上级部门决策,可以有效的保障疫情期间的人力需求,值得推荐。合理量化配置护理人力可以使护理管理人力配置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因人力不足而导致护理质量下滑, 但量化配置的比例不是绝对的, 不同地域可以依据当地疫情及护理人力资源具体情况而定。同时出于对护士的职业保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理时, 在保证患者护理安全的及完成正常工作量的前提下, 不建议在普通隔离病区内配备过多的护士人力。

4.2 快速执行护理人力分级响应,能保障突发公共卫生需求 分级响应往往用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有利于培养管理者的前瞻性管理意识,使管理安全性提升,避免应急状态下应对失误[3]。 及时的护理人力补充是保障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三级和二级的护理人力响应医院内部即可完成;医院护理应急小组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应急状态下的护理人力需求。启动三级分级响应,及时向上级提交增援计划,可以使区域内的护理人力得到保障,以保证护理质量。

4.3 科学调整一线护士休整方式,保证了抗击疫情工作有序进行 按医院要求, 护理部启动护士轮休计划,以轮换休息及替换休息2 种方式进行。替换休息是以同等护理人力替换原有护理人力, 该方式将增加新团队护士培训、护理工作交接、相互磨合等问题, 此过程可能对护士个人防护及患者安全带来风险,同时也增加护理管理难度;而轮换休息是在原有护理人力的基础上增加人力, 以新旧搭配渐次轮休的方式,延长护士每套夜班后的休息时间,该方式既可保证一线工作人员合理轮休,恢复体力,又可以规避替换休息引起的可能风险[3]。 本院护理部通过评估2 种休整方式的利弊及护士的满意度, 调整一线护士的休整方式为轮休制,符合“一线人员勿疲劳作战”的上级部门要求,保证护理安全,避免因过度劳累出现护理差错;同时延长护士脱离隔离病区时间,减少感染风险,保证护士安全。 科学排班,可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保证抗击疫情工作的有序进行[4]。

4.4 采用全方位抗疫培训模式,强化了分级响应护理服务质量 培训分为院内护士与院外支援护士两类。 本院护理应急小组成员的培训计划要常态化落实,除选拔应急队员设置的条件外(具备有创呼吸机管理能力、N2 级及以上资质, 且具有综合及各专科ICU),及时分析、总结护理应急小组成员科室轮转、理论及专科操作考核、演练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改进, 以保持小组成员的临床实践应急能力。而院外增援护士,采取上岗前集体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全面院感防控和重症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的培训,形式多样化,包括工作坊、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培训完成后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通过以上措施,短时间内对统一增援护理队员专科操作流程和提高个人防护意见起到了促进作用,保证了护理质量。

4.5 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提高了病房管理效率疫情发展迅速、传播性强,对医疗单位提出了人力物力的挑战。我院通过智慧化后勤保障系统,引进隔离病区机器人服务系统,提高了病房的管理效率,减少了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时间,同时可以陪伴患儿,减轻因隔离产生的孤独感, 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应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也可以为以后可能发生的此类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参考。 本研究仅限于在儿科病房使用,后期还可以开发机器人的功能,在送餐、发药等环节发挥作用[5]。

4.6 不足与思考

4.6.1 提高护理应急小组人力配比 医院护理应急小组是各医院护理人力调整的重要手段, 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应急状态下的护理人力需求[6]。 我院护理应急小组人力按全院护理人力1%的比例配置,由8名具备有创呼吸机管理能力的N2 级及以上资质护师组成,由护理部统一管理,日常放置在综合及各专科ICU 工作,该人力配比能满足医院日常应急状态下的护理人力调配需求, 但在此次疫情应对中显现出明显不足, 说明我院护理应急小组人员配置比例需要提高, 但合适比例是多少等问题将在疫情结束后进行专题研究,将参考医院业务范围、区域定位、辐射能力等方面情况, 特别是将医院总床位的50%收治传染患者及传染病突发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护理人力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4.6.2 升级应急演练影响范畴, 建立高效联动管理体系 本次疫情中,深圳市应对非常成功,但也有些方面需要更加完善与提升。 我院组织的日常演练常为门-急诊或急诊-住院部联动, 规模相对偏小,无病房腾空及社会机构参与, 此次疫情应对时仍然经验缺乏。希望升级应急演练影响范畴,建立高效联动管理体系,医院将腾空整个病区、整栋楼、医护人力调配、 后勤支持保障都需纳入演练范围; 而社会机构,地方政府、上级行政部门干预等均应纳入演练体系,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响应、启动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护理部收治危重症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护理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