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兰
(江苏省泰州妇产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可以尽早发现疾病,是保护儿童健康的一种科学办法。儿童保健门诊是各个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为儿童健康体检、保健、咨询等。而儿童因年龄小,无配合意识,在体检过程之中经常出现哭闹、对体检不配合或者攻击体检工作人员等行为,而且还会产生抑郁、悲伤、恐惧、消极等情绪,不利于体检的正常进行,还会影响家长的护理满意度[1]。因此,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为了提升儿童的体检依从性以及改善其不良行为主情绪,针对健康体检儿童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健康教育,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健康体检儿童,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男2 7 例,女2 3 例;年龄6 个月~6 岁,平均(3.56±1.37)岁。
干预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在8个月~6岁,平均(3.35±1.22)岁。
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可比性。
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常规护理,即提供哺乳室、休息场所、引路、告知检查项目等。
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低于1岁的儿童:因为低于1岁的儿童缺乏沟通与表达的能力,所以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儿童的父母。首先,门诊的护理人员应为儿童家长介绍健康体检的方法、过程及目的,然后着重讲解体检过程之中的儿童体位摆放、安抚儿童情绪的方法、配合体检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针对尚在哺乳期的儿童,门诊的护理人员应当提醒其家长哪些体检项目有哺乳要求及具体要求,以避免哺乳影响到体检结果;针对体检项目未达标的儿童,门诊的护理人员应当告知家长相关的喂养注意事项,不良生活习惯的改进,后续检查及治疗[2]。
(2)1~3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具备一定的接受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在体检前接触儿童,通过给玩具、交流等方式,增加儿童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及信任感,建立简单的友谊[3]。从而在体检的过程之中,利于护理人员以亲切主言语对儿童的配合行为进行指导,在指导的同时应注意及时表扬儿童的配合行为。针对接受能力比较差或体检配合差的儿童,可按照低于1岁儿童的教育方式进行,邀请儿童家长进行协助护理。
(3)超过3岁的儿童:大于3岁的儿童一般都具备相当强的接受能力与表达能力,所以护理人员可以直接向儿童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健康体检的重要性、目的及方法,同时还可能将预防疾病与体检知识相结合制成动画片或画成简单漫画的形式,在体检前播放给儿童观看[4],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健康体检,提升体检时的依从性。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儿童行为评分。护理满意情况主要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儿童行为评分主要是评价在检查过程中儿童的配合情况及消极(抑郁、多动、哭闹、害怕、攻击他人等)情况,其配合评分越高,则表明儿童配合度高,消极评分越低,刚表明儿童体检状态越好。
本文的研究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均选用SPSS 22.0版本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值”的格式,t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的格式,x2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P值低于0.05,则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4.00%,干预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00%,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有可比性。
对照组儿童的配合评分为(4.79±1.24)分、消极情况评分(8.15±1.38)分;干预组儿童的配合评分为(8.52±1.09)分、消极情况评分(3.60±1.12)分;干预组儿童的行为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几年以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和医疗水平不断地进步,家庭和社会都越来越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儿童体检门诊作为一个针对健康而成立的综合门诊,包括了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疾病筛查等型业务,其中健康体检更是门诊中的重点项目。但儿童因年龄小,容易在健康体检中出现不配合行为及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体检流程的进行。
在此次研究之中,我院的儿童健康门诊部门针对体检儿童的年龄段作好划分,并针对性进行不同模式的健康教育,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从文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儿童行为评分也明显更优秀。
总而言之,在保健门诊的儿童护理工作之中增加健康教育不仅能改善儿童对体检的配合行为,还能提高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