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江曼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新沂 221400)
肺炎属于呼吸道疾病,在小儿人群中比较多见,多发于秋冬季节,患儿通常会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同时伴随呼吸障碍等症状,这一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予以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1]。本文对此予以研究,现作如下说明。
从人民医院儿科择取40例肺炎住院患儿,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0例)患儿中,男11例,女9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7(3.10±1.12)岁;研究组(20例)患儿中,男12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1-7(3.13±1.20)岁;经统计学分析,组间资料对比无意义,可以对照研究。
对照组(20例)患儿实施常规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方式开展,配合医护人员遵医嘱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遵医嘱给药。包括研究组(20例)患儿在健康教育护理中应用思维导图,首先科室成立思维导图小组,导图内容需医生确认可行后才能绘制导图,导图的绘制由专业人员通过绘图软件完成,之后将具体内容以A5纸彩色打印出来并塑封,方便长时间保存和使用。之后以科室特点、患儿病情等为依据,归纳并分类健康教育相关资料,制作健康教育图,涉及到肺炎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病变演变、护理要点等内容,通过各色线条、简要标注及图表形式标明,科室护理人员据此开展健康教育,在讲解的过程中与患儿家属沟通,对其掌握程度予以评估,必要情况下应重复讲解,并将导图悬挂在床头,方便家属随时查阅。
①体温恢复时间;②住院时间;③血氧饱和度;④呼吸频率;⑤心率;⑥并发症发生情况;⑦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掌握度越好。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2.22±0.3 2)d]比对照组[(3.85±0.36)d]早,住院时间[(5.43±1.48)d]比对照组[(9.30±1.53)d]短,P<0.05。
护理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90.15±1.23)%]高于对照组[(86.15±1.06)%],呼吸频率[(44.38±3.23)次/分]、心率[(141.99±6.24)次/分]低于对照组[(51.26±3.55)次/分、(150.99±6.36)次/分],P<0.05。
研究组1例吸衰竭,对照组2例呼吸衰竭、3例心力衰竭,研究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85.30±6.26)分]高于对照组[(73.10±5.99)分],P<0.05。
小儿肺炎通常是因支原体感染而导致,若未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则会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需要予以重视[2]。除有效之外治疗之外,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加深,以便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及护理工作,对患儿康复有促进作用[3]。本次研究中,对肺炎患儿健康教育护理中应用思维导图,结果显示,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生命体征更趋于正常,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更好。思维导图基于放射性思考的思维模式,使逻辑思维以及线性语言向空间图形转化,使语言表达的线性、单一性得到有效弥补,方便患儿家属集中记忆和理解[4]。通过思维导图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加深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强化和巩固患儿家属的认识,此种方式简单且实用,可以作为儿科住院肺炎患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5]。
在儿科住院肺炎患儿施行健康教育护理中应用思维导图效果确切,可以促进症状改善,使生命体征维持正常水平,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