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杰洁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1000
“摇篮曲”体裁音乐,具有音律平静、祥和、自然的特征,是“古典主义”音乐与多元化音乐形式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摇篮曲”体裁音乐不断发展,如何把握该类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将外在张力与内在底蕴有机融合,成为“摇篮曲”体裁音乐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
符号学是指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所代表意义以及符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符号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它对生活中某类事物进行表达,通过不同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解析故事背后的意义。现有的符号学可分为:语言学模式、修辞学模式、文化象征学模式以及人文核心学模式四种[1]。其中人文核心学模式,主要突出人运用语言、修辞以及多种符号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整合,并注重突出人的作用,该种模式在艺术分析手法中的作用较突出。
摇篮曲,又称为催眠曲、抚儿歌,属于民歌体裁的分支。摇篮曲,原指婴儿入睡时,母亲哼唱的曲调,歌曲内容、形式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随着社会音乐形式逐步发展,摇篮曲曲调平静、节奏舒缓的音乐表达方式,逐渐被融合到音乐创作作品中,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表达手法。“摇篮曲”体裁,自西方“古典音乐”时期开发发展,到19 世纪才逐步形成规模,结合其阶段性发展特征,将其形势归纳为民谣类、艺术歌曲类、器乐类、歌剧类四种[2]。
1.创作背景与情感表达。以肖邦钢琴摇篮曲为例,对“摇篮曲”体裁曲体部分进行解析。肖邦钢琴摇篮曲,创作于1843-1844 年之间,该段时间是肖邦生活中的转折点。作者1843 年12 月,身体开始患病,且父亲离世等家庭生活中的变故,对肖邦造成了较大的打击[3]。而1844 年5 月,肖邦的姐姐来探望他,亲人的又一次团聚,无疑会增添肖邦心灵上幸福感,作者这一阶段创作的摇篮曲中,体现了肖邦在经历父亲离世、姐姐探望,前后心理所产生强烈的对比,作者陷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从音乐创作背景来说,作品的情感主要以“回忆”“短暂性的快乐”为主旋律,曲体结构设计具有绵延、回味的特点。
2.曲体结构与情感表达。基于肖邦钢琴摇篮曲背景解析,再结合作品曲体模式,进一步解析其中的情感价值。从结构可知摇篮曲通篇采用固定低音变奏法进行演奏,且变奏从第7 小节开始,到最后第72 小节结束,呈现平稳、间断性的变奏。同时,乐曲由一个bD 大调,一个属七和弦为主,贯穿于乐曲变奏结构中,形成了伴奏与形式维持性一致的演奏效果。和弦在维持D 大调主旋律的基础上,增加情感波动的表达,使音乐作品演奏中情感传达中幸福与悲伤“并行”,乐曲张力得以体现。
3.伴奏符号与情感表达。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要拥有完整的音乐主体,巧妙的伴奏装饰,这是作品灵魂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肖邦这首钢琴摇篮曲中,最突出的伴奏特征是左手始终承担着6/8 拍和弦演奏。这种不断反复的和声效果,就像是摇篮来回摆动的声音,细腻、轻柔、节奏感较强。6/8 拍和弦伴奏手法,为乐曲营造出轻松、自然、安逸的场景氛围,而摇篮曲主体部分,又是幸福的童年回忆。一个是故事的回忆,一个时场景的描绘,两者在某一点处汇合,描绘了一幅完整的回忆画面。同时,本篇乐曲中前期引子部分,由F 音转向bE、再到bB,最后再回到bE 的表达过程,逐步将音乐引向温柔、自然的曲调表达特征上来,这一渐入式的音乐伴奏法,就像是缓缓流淌的溪水,将欣赏者带入童年回忆的亲切、流畅场景中。
1.抒情性曲风。该类曲风主要体现了“摇篮曲”体裁发展之初的艺术特征,作家以“摇篮曲”作为载体,在温柔的艺术表达背后,引藏着更加深远的抒情主题。如,肖邦的钢琴摇篮曲中,主要采用变奏法,在轻松、舒缓的音乐节拍中,增添缥缈、孤独、惆怅的情感,以主次交错配合法,表达乐曲隐藏着的淡淡的哀伤。而巴拉基列夫的钢琴曲,则以和声作为摇篮曲背后情感表达的主要方法。歌曲演奏过程,更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带着梦幻、童话般的色彩,却无法掩盖作品背后的迷惘,但与肖邦平静中流露的安静相比,音乐中的灵动效果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而李斯特的摇篮曲中,似乎没有固定的音乐主体,音乐情感的变化也更加随意,高音与低音之间的转换也较自由。
2.叙事性曲风。摇篮曲体裁音乐创作中,最直接的音乐特征是将民歌中故事性叙述表达手法保留,但作家的叙事过程,又带着一定情节特征,摇篮曲体裁歌曲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这一情感表达方式,以巴拉基列夫钢琴摇篮曲最具代表。作者的钢琴摇篮曲创作,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完整的音乐故事,且故事中情节多变,既有冲破宁静的起伏,也有回归平静的幸福,这与作者个人情感经历中,多次被打击,又多次回归平静的人生经历相互映照。在前阶段音乐表达中,完全是自然、放松的情感状态,而后期情感中又融合了紧张、沉郁的情感,前后对比情感变化明显,音乐戏剧性特征彰显的淋漓尽致。
1.伴奏方法与情感表达。伴奏方式不同,情感传达审美效果不同。如,肖邦的音乐作品演奏中,采取伴奏跟随主节奏变化的方法进行演奏,即“1-2,1-2,1-2”对应的演奏方法。乐曲演奏后,伴奏就像是演奏主体部分的影子,始终能够带给立体视听的效果,钢琴曲节奏舒缓、平静、安逸,音乐中柔和、流淌的动态情感得以表达。而李斯特的伴奏,主要作为曲子主体部分的装饰,属于修饰类,欣赏者视听过程中,能够通过伴奏,进一步美化摇篮曲体裁钢琴曲所表达的内容。
2.音乐变奏与情感表达。音乐作品中的变奏是音乐表达中点缀的主要体现。音乐变奏使钢琴曲表达中,左右手弹奏的衔接更自然,情感串联,更像是人的情感传达方法。首先,“摇篮曲”体裁中的情感变奏,是上声部与乐曲主体的规模性承接,使与乐曲在句子之间进行音乐韵律上的串联,增加声部结构的调节。其次,变奏能够巧妙的处理音乐节奏的跳跃性变化音流,该种方法,能够避免主次音律差异出现缺失问题。如,肖邦“摇篮曲”体裁钢琴曲中,左右手音乐旋律的串联,变奏可以增加平稳旋律之间的协调感,推动“音乐故事”的发展,不至于使音乐表达始终停留在某一固定层面。
综上所述,符号学视野下“摇篮曲”体裁的情感表达,是音乐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论归纳,它为音乐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引导。通过“摇篮曲”体裁曲体中创作背景与情感表达、曲体结构与情感表达、伴奏符号与情感表达,以及“摇篮曲”体裁曲风、演奏方法,可探究音乐中的情感表达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