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扬 (湖南工业大学)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国家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国20 多个省市将新材料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新材料产业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新材料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对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是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和保障。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经过的阶段,新材料产业相对于其他传统产业而言,更易形成产业集聚。陈建勋(2008)提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前沿技术的开发,产业呈现出进一步融合的趋势。
(1)产业基础好,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新材料产业发展时间久,产业基础良好。上海的北部精品钢材基地、北京的中关村等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示范产业基地,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好。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产业集聚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上海依靠宝钢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大增加了发展新型金属材料的优势,加上完整的产业门类与专业化的产业分工,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各地区的产业集聚,促进集聚格局基本形成。(2)集聚程度高,各具特色化。产业集群在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迅速,且各具特色化。在浙江省已经形成了多个新材料产业相关镇,企业数量较多且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分工。江苏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水平占据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发展较好的大型企业在产业基地发展中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同时,东部地区凭借地理优势承接更多的外部资本与国外企业的转移,吸收大量先进技术、引进高质量人才,产业集聚基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3)集聚区独立性强,产业趋同化。东部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较久,且各地区之间发展较为独立,而新材料技术研发的过程存在一定周期性,使得各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容易产生趋同现象。同时,在选定新材料发展目标时往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缺乏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的宏观把控,往往容易造成内容雷同、重复建设的问题。
(1)产业逐渐增长,集聚发展迅速。由于受到东部地区的辐射,近年来,中部地区的新材料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随着东部地区人才、技术的支持与转移,中部地区新材料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也有所提升。例如湖北省国家电光子产业基地—武汉光谷在全国新材料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加;江西南昌半导体发光材料居全国领先地位。(2)能源资源丰富,集聚基础薄弱。中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是早期国家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基础较好。中部集聚区没有东部集聚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也缺少西部产业基地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在经济发展程度与人才引进方面都略显薄弱,影响了产业集聚的发展。(3)产业集聚层次低,集群效应尚未发挥。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部地区发展历史较短;且地区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企业多为独立发展,不能发挥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同时,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多位于主城区,其余区县内分布较为分散且数量稀少,产业集聚层次较低,总体集聚度不高。
(1)产业发展水平低下。西部地区现有工业园区发展起步较晚,规模小,入驻工业园区内的新材料企业数量较少。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相比较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集中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2)产业集聚较少,资源依赖性强。我国西部地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大多依靠区域内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甘肃的有色金属产业,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大。同时区域内的大型骨干企业多为封闭式独立生产,与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之间缺乏联系,企业关联度低,无法形成高层次的产业集聚。(3)集聚政策完善,发展潜力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背景下,西部地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也拥有较多的优惠政策扶持,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依赖于国家优惠政策与政府资金扶助,产业发展潜力大。
(1)产业上下游衔接不够紧密。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自身,由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才能真正的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需要根据下游企业需求开发出更加优质的新材料。但我国大部分新材料产业的集聚仅仅是企业的集聚,没有考虑到产业链条上下游的联系。同时集群内的企业也存在相互独立发展,缺乏交流合作的问题,没有形成专业的网络化分工体系,产业上下游联系不紧密。(2)缺乏垂直化分工,集聚功能不突出。垂直分工是指企业将内部生产环节分离出去,依靠外部供应商或生产商提供产品与服务。在垂直分工的作用下,某件具体的新材料产品将由多家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参与的企业越多,分工越细致。(3)产业化服务平台尚未建立。新材料成果的转化需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我国相关产业化服务平台尚未完全建立起来,面向新材料产业服务的中介组织还不完善,这已经成为制约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企业自主研发、自行受益的阶段,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组织之间联系较少。这种情况不利于新材料成果的转化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也造成了重复开发与技术资源浪费的情况。
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关系十分紧密。在引导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产业链下游产业加入到集聚建设中来,根据区域内新材料产业的特点来发展产业集聚。引导集聚区域内新材料产业按需生产,提高产品的适销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提升产业集聚的整体功能。完善区域内上下游企业的垂直分工,加强产业集聚的整体规划。从“大经济区”的概念出发,强化集聚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先进研究成果与科学理论在集聚区内的流动,使得上下游企业保持相对一致的进步速度,避免研发与生产脱节、生产与需求脱节。
产业集聚的生成与发展和区域内文化传统、产业基础与技能背景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与政策环境、社会资源等共同构成了区域内独具特色的社会资本,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地方根植性。通过加强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强主体之间信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主体间对话交流,通过加强企业的地方根植性提高产业集聚的柔性变化能力。同时,加强企业外部交流活动,按照各自的相对优势承担相应的生产环节,生产链下游企业细化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促进产业各环节的细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垂直分工的细化与深化。
以现有的新材料产业布局为依据,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创造出有利环境。从“产学研”三位一体扩展到“产学研政”四位一体,重视政府在集聚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完善集聚区内的经营环境与研发环境建设,协调好各地区新材料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引导政策、利用财政基金完善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集聚进程。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将新材料产业研究成果更好的转换为产品,加快科研成果转换的规模化、市场化;同时利用产业化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建立完善的学习链,加快理论研究成果在集群内的传播与学习,使得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活动更加顺利的进行。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各地区的新材料产业在集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集聚规模小、层次低,集聚环境建设不够完善,产业发展缺乏创新动力等方面。为了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区位优势,利用本地传统材料产业的基础,加大创新科技投入,协调好产业链企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集群是未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一定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带动集群内创新能力建设与产业链专业分工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各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