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环刺螠的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2020-12-19 02:28王卫平
水产养殖 2020年5期
关键词:幼体单细胞蠕虫

王卫平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沿海开发总公司,河北 唐山 063600)

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是一种长圆筒形的海洋环节动物。其不仅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各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体内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海洋生物。

近年来单环刺螠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因其自然苗种资源匮乏,人工养殖所需苗种主要依赖于人工育苗。为了更好地促进单环刺螠的人工养殖,现将单环刺螠的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加以总结,介绍如下。

1 场地选择

育苗场地要求海水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有完备的电力设施及充足的电源;配有20~50 m2/池,深50~150 cm的水泥育苗池若干个;有蓄水池,面积为育苗水体的二至五倍;充气及加温设施运转正常。

2 育苗池及蓄水池消毒

育苗池在育苗前经淡水加20 mg/L的漂白粉浸泡48 h以上,浸泡后彻底刷洗育苗池,保证池壁及充气、加温设施表面无污物。刷洗后的育苗池经过一周的晾晒后,用高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喷洒消毒,同时育苗车间密闭门窗,配合甲醛熏蒸,熏蒸24 h后开门窗。育苗池经过消毒水冲洗后备用。

蓄水池一般经过清淤、暴晒、生石灰消毒后再进水备用。

3 育苗用水处理

在育苗开始前20 d,蓄水池进洁净海水备用。进水后水体中施高浓度氯制剂,杀灭水体中生物。经过5~7 d水体中余氯消失后,施肥水剂培育单细胞藻类。

4 幼体培育池准备

幼体培育池分两种,一为普通水泥池培育幼体到蠕虫幼体后再铺细沙;二为直接在铺沙水泥池中培育幼体直到幼螠出池。

一般海沙河沙均可使用,细沙经过清水淘洗后经60目网过滤,去除杂质以及大型颗粒。

淘洗后的细沙均匀铺于消毒后的水泥池中,厚度为3~5 cm,排污口附近不铺沙。

铺沙后的水泥池加淡水20~30 cm,水体没过沙层、气石及加温管道,水体中施氯制剂或碘制剂对沙子、气石及加温管道进行浸泡消毒,浸泡24 h后排干池水备用。

幼体培育池排水口须加200目网衣,防止幼体流失。

5 饵料培养

单环刺螠育苗阶段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饵料,所以在单环刺螠育苗过程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育苗的最终成败。单环刺螠育苗阶段所需单细胞藻类有金藻、硅藻、小球藻等。在育苗前的3~4个月即开始进行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6 亲本准备

选择体长在10 cm以上,体色鲜亮、无伤、无畸形、性腺饱满的个体作为亲本。亲本进车间后进行消毒,暂养。待亲本性腺发育良好后,进行催产育苗。

7 受精卵的获得与孵化

单环刺螠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排放受精;二是人工解剖亲本进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前,要先向孵化池加入蓄水池中洁净海水50~100 cm,所加海水要经过300目筛绢网过滤。调节孵化池水温到17~18℃,盐度同于亲本培育池海水盐度,一般为30‰左右,施入EDTA-Na 5~10 mg/L。布卵密度每毫升10~20个,微充气,保证溶氧大于6 mg/mL。

8 幼体培育

单环刺螠的幼体培育分为担轮幼虫、体节幼体、蠕虫幼体和幼螠四个时期。受精卵经过大约20 h孵化,发育成担轮幼虫;担轮幼虫经10 d的培育发育为体节幼体;体节幼体经5 d的培育发育为蠕虫幼体;蠕虫幼体经15 d的培育发育为幼螠。

担轮幼虫培育水温17~18℃,盐度30左右,pH值 7.5~8.0,溶氧>6 mg/mL,微充气,水深 50~100 cm,培育密度每毫升10个。担轮幼虫期以金藻、扁藻、硅藻为主要饵料,日投饵1~2次,具体投饵量根据幼体摄食情况而定,开口饵料一般使用金藻。担轮幼虫前期每日换水1/5左右,担轮幼虫后期每日换水1/4~1/3左右,分两次换水,换水后补充EDTANa 5~10 mg/L,水源必须经过消毒过滤后才能使用。

体节幼体培育水温18~19℃,盐度30左右,pH值 7.5~8.0,溶氧>6 mg/mL,微充气,培育密度 5~10个/mL。体节幼体期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饵料,少量搭配酵母。体节幼体期每日换水1/2左右,分两次进行,水源与换水后用药同担轮幼虫期。

蠕虫幼体培育水温19℃,盐度30左右,溶氧>6 mg/mL,充气量适当加大,培育密度每毫升1~5个。蠕虫幼体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饵料,酵母投喂量适当加大,少量搭配螺旋藻粉。蠕虫幼体期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1/3~1/2,换水后补充EDTA-Na 3~5 mg/L,培育池中隔天施EM菌1~2 mg/L。

幼螠培育水温19℃,盐度30左右,溶氧>6mg/mL,充气量加大,培育密度每毫升0.5~1.0个。蠕虫幼体前期少量投喂单细胞藻类,加大酵母、螺旋藻粉投喂量,适当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后期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蠕虫幼体期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1/2,换水后补充EDTA-Na 1~2 mg/L,培育池中每日施EM 菌 1~2 mg/L。

幼螠经过30 d左右的培育,长到2 cm左右达到出苗规格,即可移入养成池中进行养成。

猜你喜欢
幼体单细胞蠕虫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生物重要概念课例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一种快速分离苹果果肉单细胞的方法
基于可开启微流控芯片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及单个细胞的提取
水晶虾幼体发育研究初报
酒的危害性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
发动机机体用蠕虫状石墨铸铁的生产工艺